浅析供应链金融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
我国是农业大国,而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供应链金融可以为农户、农村合作组织及农产品加工公司等提供新的融资方式,促进农业的发展。
现代农业的发展,让我国农业从生产方式到组织形式都在发生着快速变化。
我国是农业大国,而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供应链金融可以为农户、农村合作组织及农产品加工公司等提供新的融资方式,促进农业的发展。
什么是农业供应链?
供应链金融 是指在各个领域的龙头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达成的面向供应链所有成员的系统性融资方式。
农业供应链金融 则是以农业生产、销售、流通等生产活动中的某一环节的核心企业为担保,利用核心企业的优势,向核心企业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农业供应链金融有助于产业内、企业间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农业供应链金融需求巨大
2017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一号文件鼓励金融机构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小额存贷款、支付结算和保险等金融服务。
今年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综合运用货币政策工具,促进金融资源更多流向实体经济,特别是支持“三农”和小微企业。
供应链金融在农业方面的发展前景,紧扣国家倡导的发展三农的需求,根据整个产业的结构和规模为上下游的农户或小微企业提供服务,让各方面都具有很好的联动作用,也为农民实现了增收。
农业+供应链
随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有序流转、规模化经营主体的日益壮大、生产性社会化服务组织的不断涌现,农业金融需求将越来越迫切,而供应链金融产品、模式(应收账款融资、预付款融资、存货质押融资、订单融资、保理池融资等),可为农业的各个环节提供资金支持。
将供应链金融应用在农业当中,除了满足中小经营者的融资需求外,还有利于理顺产业链,让各环节协调有序、信息畅通。
三农一直是政府重点扶持的领域,国家也一直在倡导金融服务要脱虚向实、产融结合,所以,相较于其他行业,农业供应链金融更容易得到政策的支持。
互联网+供应链
1、线上线下融合
农业供应链金融的核心不仅仅在金融层面,更聚焦于如何帮助和指导分散的农户切实提高生产效率。
互联网+农业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农村互联网的普及率也逐年上升,很多农业生产和农资农机交易流程都可以在网上实现,极大方便了农民的生产经营。
从风控角度来讲,风控流程也需要有线上线下的协同。随着互联网技术越来越多地普及和应用,线上的信息获取和核实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大幅降低了人力成本。
2、农村征信体系逐步建立
建立健全农村信用评价体系,不仅能客观评价农业中小企业和种养殖大户的信用状况,有利于获得融资,还能降低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减少风控成本和潜在损失。
目前政府也针对这个领域出台了相关政策来进行指导和推动,农业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农资和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信用档案的通知》,要求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把建立主体信用档案作为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予以推进,逐步构建以信用为核心,事前信用承诺、事中信用监管、事后信用评价的新型监管机制。
3、平台化与产业整合
我国供应链管理,目前经历了从传统的业务型供应链向协调、整合型供应链的发展。
供应链金融开展的初期阶段是银行所推动的以应收账款、动产和预付款为基础的M+1+N式的融资业务,其业务开展和风险管理的基础是核心企业发生的上下游业务活动,而细分到农业领域,由于商业银行参与意向不强烈,所以这个阶段的发展较为空白。
到第二个阶段,供应链金融的推动着不再是传统的商业银行,而是产业中的企业或信息化服务公司,他们直接参与到供应链运营过程中,在把握供应链商流、物流和信息流的基础上,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为供应链中的企业提供融资等服务,供应链金融得以开展的基础会逐渐从“链”式进化到“网”式。
4、防范风险与闭环管理
风险的预警和管理是供应链金融的重中之重。供应链风险的防控需要从供应链结构管理、流程管理和要素管理几个方面着手。
具体来说主要包括:
1、能够有效合理地设计建构供应链运营和服务体系,各个主体角色清晰,权责明确,同时又能使供应链运营业务实现闭合化、收入自偿化;
2、整个业务和金融活动的流向、流量和流速明确,能够实现管理垂直化,并且协同各类金融机构设计和提供风险缓释手段,实现风控结构化;
3、能对金融产品和业务信息数据做到及时、迅速的获取和分析,真正做到交易信息化,并且通过声誉产业化建立供应链信用体系。
作为农业供应链金融企业,同样需要建立一套融资体系来对资金进行全封闭管理,做到商流、物流、现金流都进行封闭运作,不仅比手工管理更高效,而且资金流转更安全。
农业生产和交易的互联网化和信息化,将会让整个链条和流程会更加可视化和透明化。
来源:每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