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啤酒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

2019-03-21 15:54 78165

近年,我国社会持续发展进步。在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之下,啤酒行业在产量、装备、会展等方面实现了骄人的业绩。但是相比一些发达国家,在行业集团化、工厂大型化、设备高效化、精酿繁荣化发展等方面,还有一定差距。我国有巨大的人口基数,加之日新月异的社会进步,如果充分发挥后发优势,把握第四次技术革命机遇,在产量大国的基础上,定能稳步建成全球啤酒业强国。

来源:中国企研服务平台

成果创造人:申洪、丁建业、马强


近年,我国社会持续发展进步。在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之下,啤酒行业在产量、装备、会展等方面实现了骄人的业绩。但是相比一些发达国家,在行业集团化、工厂大型化、设备高效化、精酿繁荣化发展等方面,还有一定差距。我国有巨大的人口基数,加之日新月异的社会进步,如果充分发挥后发优势,把握第四次技术革命机遇,在产量大国的基础上,定能稳步建成全球啤酒业强国。

 

一、我国啤酒行业的发展现状


(一)规模产量


2017年我国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产量约4600万吨,销售收入约1800亿,利润约130亿。取得如此成绩,实属不易。1900俄罗斯人在哈尔滨建立首个啤酒厂,1903年德国人在青岛建了一个,这是啤酒生产在中国的开始,此时欧洲已经有了几百年的啤酒酿造历史和大批企业。至1949年,再加上烟台、广州、北京等地,全国一共有小啤酒厂七八个,全年合计产量7千多吨。全国平均下来,每人只消费十多克,不到一小口,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建国后,引进了一些技术、培养了一批人才、建设了若干工厂,但是发展缓慢,到1978年产量才41万吨。之后乘改革的春风,迅猛发展,1988年全国业界规模以上企业产量650万吨,在美国、德国之后,位列第三。1992年突破1000万吨,超过德国。2002年以2400万吨成为全球第一,树立了一座新的里程碑。随后几年仍保持较高发展速度,直到达到并稳定在这几年的4500至5000万吨,已经把产量第二名的美国远远地甩在后面。

世界各国啤酒产量占比示意图(2017年)

 

(二)装备制造


改革之初,我国业界的设备制造能力几乎空白。各类设备几乎都要进口,一批拆卸自日本、德国甚至东欧的已经使用多年的二手设备都大受欢迎。业界企业从测绘、仿制轴套、垫条等最简单技术起步,装配组件,进而组装简单的设备,发展到现在的几乎全产业链的自主研发、制造。高速灌装、在线检测,这两块技术短板,这几年也明显补上。诞生并崛起了一批优秀企业,达到数亿元的销售收入,最大的几家已经上市,并发展到10亿元的销售收入。精酿设备已经达到全球先进水平。国产设备已经基本替代了进口,并以较高的性价比,拉开了大量出口的序幕。


相反,美国由于产业空心化,早在20世纪80、90年代就退出啤酒装备领域。受我国企业竞争压力,一批欧洲、日本企业逐步萎缩并退出国际市场。另外,因市场潜力等因素吸引,全球重点企业基本上都在中国或独立或联合设立了工厂,从事修配服务,组件组装,到一些种类的整机生产,不断加大加重在中国的业务。


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阀门、传感器、电器组件等基础件,质量不如国外品牌。创新能力、综合实力,与克朗斯、KHS等全球顶尖企业还有较大差距。


(三)装备集群


装备制造能力突飞猛进的同时,产业集群化趋势明显。安徽绩溪的链条、链板,河北景县、山东德州的塑料配件,浙江杭州的过滤设备和滤材,浙江温州的泵、阀、管、管件,浙江象山、山东济南的糖化、发酵和精酿设备,江苏南京、广东广州的灌装设备及配件,占有很大的比重。这些地区已经形成明显的产业集群,有十几家、几十家相关企业聚集,发挥了明显的协同效应。


(四)设备展会


1995年,中国国际酒、饮料制造技术及设备展览会(CBB)在北京应运而生,展商120家,面积6千平方米。我国啤酒和技术行业有了专业展会和大型国际交流平台,从此技术进步明显提速。展会每两年一届,展览面积以每届近1万平方米的速度增长,展商及观众数量等指标也同步增长。为便于比较集中于江浙等经济核心地带一带的展商,从2016起移至上海新博览中心。2018年已发展成9万平方米、30个国家的展商900家、70个国家观众6万人次的全球业界第二大展会。虽然第一大展会慕尼黑drinktec历史悠久,有很强的影响力,但是规模多年没有明显增长,大体稳定在13万平方米。二者的差距,越来越小,我们还需10至15年,即可赶超。


(五)协会院所


中国酒业协会啤酒分会、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啤酒专业委员会、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核能物理研究所、江南大学、山东齐鲁工业大学中德啤酒技术中心、湖北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中德啤酒学院,中科院生物研究所、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中国计量科学院、北京轻工设计院,大型集团的国家技术中心等一批相关机构、院所,对调查、研究,数据统计、发布,论坛、座谈、研讨,培训、教育、资格鉴定,品鉴、评奖,理论研究、技术交流等,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发表了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每年大批学生毕业,加入到我国业界。


(六)技术杂志


虽然纸质媒体整体形势不乐观,多家国际同行业杂志停刊,但是《酒·饮料技术装备》(中国联合装备集团有限公司主办)、《啤酒科技》(中国酒业协会主办)、《中国啤酒》(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啤酒专业委员会主办)、《今日啤酒》(广东啤酒协会主办)、《啤酒酿造》(山东啤酒协会主办)等杂志,多年来以深度的分析、前沿的技术获得业界赞誉,为推动中国业界进步和中外技术交流做出了应有贡献。但是原创投稿来源不够广泛,质量有待提高,采访地基本局限在国内,与德国《BRAUWELT》等知名杂志的国际性影响力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七)原料基地


近年,新疆、内蒙古等地的大麦、酒花等原料基地建设,成效显著。但规模化和效率方面,还需要向美国的同行借鉴学习。以美国华盛顿州亚基玛酒花公司为例,公司是三四十个农场的联合体。其中一个私人酒花农场占地7000亩,年产酒花6000多吨。正式员工只有十多个,最忙的时候需再雇两百多个临时工即可。采选、烘烤、打包等均为机械化,近期又投资2千万美金更新了全部主要设备。亚基玛酒花工厂将旗下各农场的酒花制成各种成品,销往全球。


(八)降耗减排


欧美日等西方国家,市场久已饱和,所以大量精力注意于降耗节能,因环保要求高,也非常重视减排。粮、煤、水、电等降耗,酵母、二氧化碳、热能、沼气、废水、冷凝水、炉渣、酒糟、瓶渣等回收再利用方面水平非常高,有些已经做到接近理论极限。我国一些高起点新建的大型工厂相关指标能达到国际较先进水平,但对于大多数工厂来说还有一定的差距。


(九)工艺创新


目前生产的纯生、黑啤、白啤、无醇、小麦、IPA、烟熏、冰啤等品类,技术基本上都是从国外引进的。相关企业也研发了人参、苦瓜、玫瑰等口味新型产品,以及荔枝等一些果味类的,但是市场表现大多不佳,没能大规模生产。现在各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越来越重视产品创新,相信会不断推陈出新,推出市场认可的创新产品。


(十)节日庆典


青岛、燕京、大连、哈尔滨、西安、天津、广州、上海、沈阳、淄博等啤酒节,百花齐放,助推了当地经济发展,丰富了群众生活。但是比起德国慕尼黑、美国丹佛、英国伦敦等三大国际性啤酒节,从规模到影响力,差距还较大。尤其是慕尼黑啤酒节有200多年历史,每届有全球600万游客,现场感受“啤酒王国”的魅力。


(十一)文化建设


欧洲是现代啤酒的发源地,啤酒文化底蕴深厚。美国因早期英国、德国等欧洲移民较多,啤酒文化得到较好的继承。这方面是我们的欠缺,现在国内大型啤酒集团已经形成共识,开始着手啤酒的品类文化的建设,立志要建设中国特色的啤酒文化体系。


(十二)博物场馆


青岛啤酒、珠江啤酒、哈尔滨啤酒等企业利用老旧厂房兴建的啤酒博物馆,融知识、趣味、休闲等为一体,比国际知名的荷兰喜力啤酒博物馆不相上下。因建设较晚,充分借鉴了喜力啤酒博物馆等场馆经验,在历史文物保护、展示,啤酒品鉴、纪念品购物等方面或略有胜出。


(十三)品牌扩张


百威、米勒、康胜银子弹、喜力、嘉士伯等品牌风靡世界。尤其是百威在中国业务全面扩张,占据中国高档啤酒市场较大比例。而中国啤酒只有少量出口美国,就是因为经过多年的激烈竞争,这些国际公司有很强的品牌能力。近年各类进口啤酒大幅增长,2017年达71万吨,布满各大超市,相比于2012年增长了十多倍。这也需要注意。


(十四)行业集团化


行业集团化、工厂大型化、设备高效化,这是啤酒强国的3个重要指标。紧密相关、相互促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均产量、人均利润、吨酒成本、节能减排等其他多项指标。


我国行业集团化进程已经进行了30年。目前,五大集团合计产量3200万吨,占比全国的70%。前十大集团合计3600万吨,占比约80%。各大集团的优势区已经明晰,集团化大体完成。


目前,全国有规模以上生产厂500个,五大集团占有其中的300个。工厂大型化也在不断实现,平均产量不断提高,从30年前平均1万吨,到目前已经达到10万吨。大集团的主力厂大多为二三十万吨以上,且在沈阳、青岛、平度、蒙阴、北京、桂林、四平、莆田、武汉、广州等地,出现了产量60万吨以上的生产厂。即便如此,与美国大型啤酒生产企业的规模相比,差距还很大。


各大集团主力厂一般糖化设备为60至100吨,发酵为300至600吨,较为合适。但是包装差距明显,大量3.6万,甚至2.4万瓶/时玻璃瓶线使用,明显落后。


(十五)精酿发展


虽然精酿企业规模较小,产量占比有限,但是精酿繁荣发展能极大地丰富口味,促进啤酒文化建设,也是啤酒强国的重要指标。美国精酿根据产量等标准,分成小型啤酒厂、微型啤酒厂、啤酒坊三类,进行相应的税收优惠。目前共约4500家,合计产量200万吨,占比美国总产量的12.7%。因美国从事酒类生产等,需要酒牌(营业许可),所以精酿协会能进行准确统计。我国因达不到2000万元的主营业务收入,不算规模以上企业,所以没有精酿酒厂的准确数据。只能大致估计,目前大约有1000多家。合计产量约为四、五十万吨,大致占比行业总产量的1%。还有较大发展空间。我国精酿啤酒得到规范化监管并取得市场地位之后,将迎来繁荣大发展,这一天不会太久。


二、世界啤酒产业领先国家的发展路径


行业高度集团化、工厂大型化、设备高效化,加之精酿繁荣化,这四项是全球业界的共同趋势,也是啤酒强国的主要指标。为了准确预测我国业界走势,需要以全球的视野,了解先进国家的行业演化过程,以及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全球业界的大致走向。美国是当今最大的发达国家,虽然总产量已被中国超越。但这四个方面均做到了极致,树立了样板,成为我们乃至全球各国学习的最好榜样。了解美国的业界演化过程,有助于我们理解行业发展规律,指导企业建设。


20世纪后半页,大致是美国啤酒业完成集团化并实现工厂大型化的五十年。1946年,二战后第二年。AB、米勒、康胜、柏斯特蓝带等前几大公司达到了二十多万吨产量,在当时全美各地八百家啤酒厂中,展开并购。拉开全美范围内行业大规模并购的序幕。这也是全美各行业,乃至全球各行业并购的先河。初期主要是在经济富裕、人口密集的东部沿海地区。大量小型企业被淘汰或被并购。有价值的小厂被收购殆尽后,各集团在改扩建的同时,开始在全美范围内选址建新厂,优化行业布局。有些实力较强的子公司还建立了孙公司,整个局面是互相交错,为争夺市场,大型集团都努力地形成自己的优势区,以提高效益。集团之间的并购,亦时有发生。


到1986年,各大型集团的优势区域明晰。前五大集团占比2000万吨总产量的80%,前十大集团占比93%,集团化基本完成。这时各大集团感到经营不利、地理位置不利的小厂,如果在别人的势力范围内无利可图,如果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则不利于提高效率,于是大量关闭。大型工厂迅速膨胀规模,填补市场。数目减至30多座,平均产能50多万吨。那时,中国还是800个工厂各自为政、各自为战,规模大多为几千吨,最大的也才10万吨,5万吨级别的就可以进入前十名。面对美国如此格局,中国业界只能望洋兴叹。


随着集团化发展,最后几次集团之间的大规模兼并完成。1999年,第四大集团柏斯特蓝带将密尔沃基总厂在内的几个工厂,一并出售给AB,退出行业。AB、米勒、康胜三大集团垄断了全美97%的产量。高度集团化实现,工厂格局基本定型。


2008年,AB公司被英博以520亿美元现金并购,成为百威英博的美国部分。不久,米勒、康胜联手,将北美业务合并为米勒康胜以应对。从此,美国进入百威英博、米勒康胜两大巨头垄断的时代。


21世纪初,大型工厂减少至20座,这一格局也已经达到极致,今后也不会再有大的变化。这20个工厂位于圣路易斯、纽约、丹佛、休斯顿、洛杉矶、杰克逊维尔、密尔沃基等大型城市郊区,一般距市区30至50公里。这些城市分别是美国中部、东部、西部、南部、西南、东南、东北的最大城市。除洛杉矶地区两大巨头各有一座工厂外,真正做到了200至300公里销售半径之内没有第二家大型工厂。这20个工厂共计年产量1800万吨,平均90万吨,平均员工500人。规模最大的是米勒康胜集团的丹佛工厂。丹佛工厂始建于19世纪70年代,目前年产220万吨,员工1200名。在2010年墨西哥萨卡特卡斯300万吨工厂建成前的数十年时间内,丹佛工厂一直是全球最大工厂。


大型啤酒工厂是典型的重资产行业。高资产、高效率、低用工。设备配置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用工数量、人均利润、各项消耗、占地面积等。美国大型工厂各有千秋,但是对设备的配置,大同小异,都是大型、高速、高自动化的。不算销售,人均产量一般可以达到2千吨,最高可达3千吨,以70万吨的米勒洛杉矶厂为例,员工460人。糖化为130吨,发酵为500至1000吨。包装是3条瓶装、1条桶装、3条罐装线。其中1条330毫升易拉罐线已经使用多年,为12万罐/时。青啤二厂同等规模,为800人,还有一定差距,这已经是国内较好水平。有些国内工厂则需要两三千人。人均利润更是可想而知。差距还是不小的。


20世纪80年代,美国人普遍认为,大集团旗下的大型工厂最终垄断全行业的产量。这种格局能将全行业的运行成本降到极至,这是最完美的,也是最终的定型格局。这种观点基本正确,虽然精酿的兴起修正了格局。美国政府出于增加就业、丰富市场等考虑,20世纪80年代放宽了行业门槛,小型、微型啤酒厂,尤其是啤酒吧大量创立。美国人敢于创新,他们尝试了各种材料、工艺,创新出了大量新口味,并根据历史记载,复活了许多早已停产的风味。许多小酒厂以独特的风味,占据着越来越大的当地市场,其中一些规模不断扩大,有几家已经达到了5万吨级别的水平,出口全球,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一些美国精酿酒厂,甚至到德国、比利时、英国等传统啤酒强国开设分厂。在这些美国精酿榜样的带动下,这十多来年,精酿小厂在全球各地兴起。目前,目前美国精酿零售额240亿美元,占比近1000亿美元总零售额的23.4%。精酿产量达到200多万吨,占比总产量的12.7%,这些年把大型工厂的产量,平均每家挤掉了10多万吨。目前新开张的和倒闭的已经大体持平,也就是说,美国精酿的发展已经接近上限,达到了极致。精酿繁荣化的进程已经在美国结束,但正在其它各地重演,不计其数的精酿工厂在全球各地开张,甚至在一些偏僻山区和偏远岛国。


美国业界高度集团化的进程已经结束,但是其全球放大版,正在形成。几大集团基本垄断全球产量的终极格局,雏形已现。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不计其数的业界并购在全球各地发生,规模越来越大,金额越来越多。一系列的大规模跨洲并购已经完成。以下是其中比较知名的并购案例。


1999年,布哈马收购南极洲,组建为南美第一、全球第五大集团安贝夫。

2002年,南非酿造集团(SAB)出资56亿美元,并购美国米勒,组建为SAB米勒。

2004年,比利时英特布鲁与巴西安贝夫合并,组建为全球第一大集团英特布鲁安贝夫,简称英博。

2005年,美国康胜与加拿大摩森合并为摩森康胜。

2008年,英博以520亿美元现金兼并美国AB,组建为AB英博(中文翻译为百威英博)。2008年,SAB米勒和摩森康胜将北美业务合并为米勒康胜。

2015年,第一大集团百威英博以1055亿美元并购第二大集团SAB米勒后,营业收入达到550亿美元,其中南美占比33%,北美29%,亚太14%,非洲9%,欧洲8%,墨西哥7%。其在全球各地的300多座工厂完成产量5000多万吨,占比全球1.9亿吨产量的30%。息税折摊前利润210亿美元,占比全球的46%。


整个啤酒行业的全球发展史,就像是无数的小溪,穿过各种地形不断改道、蒸发、交汇。最终汇成几条宽广的大河,缓缓地汇入经济全球化的浩瀚海洋。

 

三、我国啤酒行业的结构调整

 

这30多年,我国业界几乎是将美国行业集团化的过程重演了一遍。1996年前后,前几大企业的产量达到二三十万吨规模,销售覆盖全国。在当时800多家小厂中,华润并购了大连渤海啤酒厂、青啤并购扬州啤酒厂、燕京并购华斯啤酒厂,AB并购武汉中德啤酒厂。这四次并购标志着中国啤酒行业的并购大幕拉开,集团化进程开启。


大量并购、扩建、新建事件让人目不暇接,大量中小企业被淘汰或被收并。随着这些年集团化推进,哈尔滨哈啤、深圳金威、四川蓝剑、甘肃黄河、江苏大富豪、新疆乌苏等企业集团先后被并购。


在集团化的同时,大批工厂改建、扩建。城镇化的同时,一大批工厂退城入园,搬迁至郊区工业园。一大批规划完备的20万吨级别以上工厂拔地而起。


行业集团化其实质是原有的小、散、乱的行业格局,被大型集团整合后,在总部的集中统一管理之下,将产能逐步集中于人口集中、水源丰富、交通便利的大型工厂,配以以大型、高效、高速设备,优化配置供应、生产、销售、品牌、人事、资金、物资、技术等要素,以统一的经营管理机制、理念、模式、文化形成合力,规范行业运行,降低运行成本,最终利益消费者。


我国大型集团充分发挥总部的协调作用,统一旗下多个工厂的管理,已经产生了明显的协同效应。


统一采购。各总部对大宗原料、物资和设备等集中采购、统一调拨。更有甚者,近期青啤集团总部正在进行大量的细致的梳理工作,在此基础上尝试对零散备品、备件以及辅料等的集中采购。


统一定价、市场定位和划分,共享市场信息和销售网络,解决市场重合问题。燕京广东公司初期运转不畅,由漓泉公司统筹运作两广市场后,产量由2006年的3万吨,上升到2009年的30多万吨,单厂增速创行业纪录。


统一商标管理与使用,塑造市场形象,共享品牌。几大集团策略略有不同。华润前些年强力打造雪花品牌,使其占比集团90%的份额,打造出了千万吨级别的单一品牌,令全球惊叹。虽然近期,在新的品牌策略下,华润或加重培养另一些品牌。青啤则是保留了大部分并购企业品牌,在市场竞争激烈之处,让这些小品牌冲锋在前,低价倾销,不惜自毁。给予对方品牌一定杀伤之后,地方主力品牌杀入。最后是青啤品牌进入。燕京则是主推燕京品牌,目前占比超过60%,加上漓泉、惠泉、雪鹿三个辅助品牌,合计占比超过93%。


统一高管调配,人才培养,轮岗培训。统一生产计划。统一资金使用。

统一调整工艺。解决技术问题。成立技术推广小组,提炼各厂先进技术、经验,迅速推广。这是原来诸多小厂各自为政时期,行业召开技术推广会,所不可能达到的速度。


目前华润雪花、青岛啤酒、燕京啤酒、百威英博(中国)、嘉士伯(中国)等前五大集团占比产量的70%。加上珠江啤酒、金星集团、蓝带啤酒、生力啤酒、艾尔酒业等,前十大集团集团化占比全国80%,我国行业集团化已经基本实现。

 

四、对我国大型啤酒企业的发展分析

 

集团化发展过程中,企业分布混杂交错。以广东佛山为例,目前中国前四大集团均设有生产厂。且相距不远,竞争激烈程度,可想而知。更有甚者,燕京昆明公司和嘉士伯昆明公司,同在嵩明杨林工业区内。竞争激烈,可见一斑。


(一)华润雪花


华润雪花集团是央企,有雄厚的实力和资金以及前瞻性的战略意识。集团成立于1994年,专业生产、经营啤酒。总部设在北京东城。目前,营业额近300亿元。旗下90多个工厂,完成产量约1200万吨,占比中国啤酒市场约26%。近年明显加大了对设备的更新力度,已经安装十余条KHS 12万罐/时易拉罐灌装线,每条产能为30万吨。玻璃瓶线大多已经更新为广二轻5万瓶/时,每条产能为15万吨。集团下设天津、甘青藏、贵州、黑吉、湖北、江苏、晋陕、山东、浙江等区域公司。


生产厂设在北京平谷,天津北辰,河北廊坊三河、秦皇岛,山东滨州邹平、聊城、烟台、郑州新郑、商丘、漯河、安阳汤阴、驻马店,山西大同、晋中、运城,湖北武汉、黄石、天门、宜昌枝江,辽宁沈阳、大连、鞍山、朝阳建平、丹东、铁岭、辽阳、阜新、葫芦岛兴城、盘锦、朝阳,黑龙江哈尔滨、伊春、依兰、尚志、齐齐哈尔,吉林吉林、通化、农安,内蒙古呼伦贝尔、兴安盟乌兰浩特,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永宁,陕西西安,四川成都、邛崃、达川、西昌、德阳什邡、遂宁、广安、乐山、绵阳、南充、内江、自贡,贵州贵阳、凯里、黔南龙里、遵义,广西贺州富川,湖南岳阳、娄底、湘西,西藏昌都,广东佛山、汕头、深圳、东莞,福建泉州,上海宝山,江苏南京、泰州、常州、苏州、无锡,浙江杭州、萧山、台州玉环、湖州、嘉兴、宁波、温州,安徽六安、芜湖、舒城等地。辽宁、黑龙江、吉林、四川、江苏、浙江等地为优势区域。


(二)青岛啤酒


青岛啤酒历史悠久,有深厚的技术积淀。是中国名牌的象征之一。1903年,青岛啤酒厂由英、德商人创办,生产设备、原材料均从德国进口。1949年,青岛啤酒年产量仅为1200吨。1993年,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股票分别在香港和上海上市,募集的雄厚资金为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97年,青岛啤酒集团成立。集团总部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目前,营业额260多亿元,净利润近13亿。旗下70多个工厂,完成700万吨产量。


工厂位于北京、密云,河北石家庄、宣化、廊坊,山东青岛、平度、济南、菏泽、德州平原、潍坊、寿光、枣庄、滕州、日照、威海荣成、临沂蒙阴、淄博沂源,河南省洛阳,辽宁鞍山,黑龙江哈尔滨、鸡西,山西太原,陕西西安、宝鸡市、汉中、榆林,甘肃兰州、武威,湖北黄石、随州、应城,湖南省长沙宁乡、郴州市,四川成都、泸州,广西南宁,广东深圳、揭阳、佛山、韶关、珠海,福建福州、厦门、漳州,浙江省杭州建德、台州,安徽马鞍山、芜湖,江西省九江市,江苏苏州昆山、连云港、扬州、宿迁、徐州,上海市闵行、松江、杨浦等地。山东、陕西、江苏、上海等地为优势区域。


(三)燕京啤酒


燕京啤酒的发展是中国业界快速发展的缩影。1980年,燕京啤酒厂由北京顺义区创建,是年产万吨的小厂。此后,每年增产1万吨,至1988年达到8万吨成为中型厂。之后,每年增产5万吨,至1993年达到20多万吨,成为大型厂。之后,每年增产10万吨,至1997年成为40万吨大型厂。1997年进入资本市场,在香港红筹股和深圳A股上市。上市后,获得大笔融资,开始全国并购,至2013年,每年增产30万吨。集团总部位于北京顺义。目前旗下有40多个工厂,完成产量约500万吨,销售收入近200亿元,利税总额40亿元。与有着一百多年,甚至二三百年历史的国际巨头并肩,成为全球名列前茅的巨型企业集团。


工厂位于北京顺义,河北邢台、沧州献县,河南焦作、驻马店遂平,山东济宁曲阜、邹城、烟台莱州,山西省晋中祁县、塑州,辽宁沈阳,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通辽、赤峰、宁城、巴彦淖尔、包头、乌兰察布丰镇,新疆石河子、阿拉尔,四川南充,广西桂林、玉林,贵州贵阳,云南昆明,湖南长沙、衡阳、湘潭,湖北仙桃、襄阳,广东佛山,福建宁德、泉州惠安,江西赣州、抚州、吉安,浙江丽水等地。北京、广西、内蒙等地为优势区域。

 

(四)百威英博(中国)公司


总部位于上海市黄浦区。目前,集团旗下40多个工厂,完成产量400多万吨。工厂位于河北保定、唐山,河南新乡、河南信阳,黑龙江哈尔滨、大庆、绥化海伦、鹤岗、佳木斯、牡丹江,辽宁大连、营口、锦州,吉林长春、延吉,湖北省武汉、孝感、荆门市、宜昌市当阳,湖南长沙、邵阳,江西南昌、吉安吉水,四川资阳,广西南宁,广东佛山,福建三明、漳州、莆田,江苏南京、南通、启东、盐城,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平阳县、台州天台、宁波鄞县、金华、衢州等地。黑龙江、湖北、福建、浙江等地为优势区域。


(五)嘉士伯(中国)公司


总部位于广东广州天河区,集团旗下20多个工厂,完成200多万吨。近年并购了重庆啤酒集团、黄河啤酒集团和乌苏啤酒集团等。工厂位于云南大理、昆明,甘肃省兰州、酒泉、天水,青海西宁,江苏常州溧阳,广东惠州,重庆市合川、梁平,浙江湖州德清,广西柳州、浙江宁波宁海、江苏盐城、四川宜宾,新疆塔城、阿克苏、哈密、喀什、库尔勒、伊宁等地。云南、重庆、新疆、甘肃等地为优势区域。


(六)珠江啤酒集团


总部位于广东省广州市,是一家以啤酒业为主体的大型国有企业,1985年建成投产5万吨产能。目前产量约120万吨,营业收入约36亿元,利润约1.6亿元。虽然近年上市,但是并购最佳时期已过。除河北、湖南两处,工厂基本都在广东。生产厂位于广东广州、从化、梅州市、阳江,河北石家庄鹿泉,湖南湘潭等地。广东为优势区域。


(七)金星啤酒集团


总部位于河南省郑州市,是 1995年以河南金星啤酒公司为核心组建的。集团按照“独资建厂,自我复制、小步快跑”的模式扩张,近年发展较快。但是对先进设备的投入,还需加大。目前有旗下工厂16个。工厂位于河南郑州、安阳内黄、漯河、南阳邓州、三门峡、周口郸城、信阳,山东临沂郯城,山西临汾洪洞,陕西咸阳,甘肃庆阳镇原,贵州安顺,云南昆明、西双版纳,四川省成都市,广东省中山等地。河南为优势区域。

 

五、我国啤酒行业发展分析展望

 

目前我国人均年消费量33升,只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还有一定的增长空间。日本因为饮用清酒较多,啤酒大约人均40升,法国因为葡萄酒饮用较多,啤酒大约人均30升。其他主要西方国家,这些年虽然人均消费量都略有下降,但都能稳定在七八十升。甚至发展中国家巴西,都已升至60升。考虑我国白酒文化底蕴深厚,饮用量较大。啤酒人均消费按最保守估计,可达40升。


20年后,我国人口将达到并至少稳定在15亿。相应地,产量将至少能稳定在6000万吨,约是美国的3倍。另一人口大国印度,起点低,虽然发展也较迅速,目前产量达到300万吨。但是因贫困人口基数大,因宗教原因不饮酒的人亦占比很大,所以增长受限。在可以预见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都将是啤酒产销量第一大国。


20年后,精酿按最乐观估计,能占比总产量15%,约为1000万吨。按每十五万人一家的乐观估算,将有1万家遍布全国。平均每家1000吨,少数大的可达几万吨,小的只有几百吨,甚至一两百吨。近期看,按目前大约40%的产量年增幅。两三年后,将达到140万吨,占比总量的3%。如果有关部门放宽政策,饭店、酒吧自酿啤酒只能局限在本店消费的禁锢松动,一批酒吧将明显扩大规模。


德国是现代啤酒的发源地,德式风味的下面发酵啤酒风靡全球,我国几大集团的主流风味都是德式的。德国有大量千吨级、万吨级小厂。许多小厂有上百年的,甚至两三百年的历史传承。悠久的历史、精湛的工艺、迥异的口味,深厚的文化,让各国游客痴迷,被誉为啤酒王国。正是因为工艺精湛,历史悠久,各地的小厂有自己的当地传统市场,没能够实现高度的集团化和工厂大型化,没能出现大型企业集团。几大国际性集团中百威英博起源于比利时,喜力起源于荷兰,就连几百万人口的小国丹麦也发展出个嘉士伯。德国不但没有一家大型啤酒集团,反而在在国际巨头的冲击下,啤酒企业大量倒闭。20世纪80年代后期,全德有3000多家从业企业。到21世纪初,只剩下1000家。而且其中规模较大的前几十家,均被国际性啤酒集团并购,其中包括贝克、比特博格等知名企业。


我们应当深刻吸取德国的经验教训,加速推进集团化进程。要进行前瞻性顶层设计,全面整合文化、品牌、市场、技术等各项经营要素,真正形成合力,以应对即将到来的与国际巨头的终极对决。后发国家有多种后发优势,可以充分利用。但也要认识到,必然有多方面的后发劣势不可避免。啤酒行业的后发劣势之一,就是全球各地的有价值工厂,大多已被先行者并购。我国的相关企业形成合力,才能在稳住国内市场的基础上,以强大实力伺机出击东南亚、非洲等地的空隙,展开并购,逐步实现在相关区域的持续发展。


20年后,按乐观估计我国业界高度集团化进程结束,届时5000万吨产量相对集中于几家集团。在此过程中经营不善、位置不利的中小型生产厂将成批关闭。主力工厂的规模将明显扩大。竞争最残酷的阶段即将到来。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95%的人口居住于昆明、兰州、张家口、齐齐哈尔一线以东。至多20个巨型工厂就完全可以覆盖中东部这一半的国土。


20年后,这20个巨型工厂将全部形成,平均产量达到250万吨。行业主体格局定型。届时,全球200万吨以上的巨型工厂,除了北美、西欧各有一两处之外,其它20座将全部出现在我中华大地。这20个工厂主要坐落在重点大型城市郊区,尤其是人口集中,经济发达的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这里的大型城市郊区或城市群之中,将会出现三四百万吨的超巨型工厂。全球最大的工厂,一定是出现在我国。要对这些工厂的设备进行的现代化前瞻配置,根据多年的经验,糖化设备应选择100吨的。过大,将增加过滤等控制难度。发酵设备选用600吨左右,过大,则不利于温控。易拉罐便于携带,是发展趋势,应优先考虑12万瓶/时的高速线。玻璃瓶线应考虑5万甚至6万瓶/时的,甚至两条5万瓶/时线并联。也可参考萨卡特卡斯工厂2006年一期工程上马时对高速线的配置,4台大型卸箱机并联,3台4.8万灌酒机并联,下游也是3台4.8万贴标机并联,最后是4台大型装箱机并联,输瓶链道宽约1米5。合计为14.4万瓶/时,年产30万吨。应大量使用激光导引无人运输车,以及自动立体库。屋顶应多敷太阳能光伏板。


20年后,我国业界必将实现高度的行业集团化,打造出规模宏大的巨型工厂和撼人心魄的超强制造能力,还有百花齐放的精酿酒厂。到那时,我们这些啤酒战线从业人员,就可以无比骄傲地说,从一穷二白起步,几代人自强不息、不懈奋斗,无数心血、汗水、眼泪付出。我们,已经将伟大祖国啤酒行业建设成为了全球的领军者。



9
标签: 行业市场 啤酒 现状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2019年物联网行业市场研究报告

2019-08-22 09:37
29100

2018年工业互联网行业市场规模与发展趋势 制造业转型提出新型需求【组图】

2019-06-18 17:22
37269

金融租赁的八大行业市场需求深度剖析!

2019-02-15 11:18
59309

汽车后市场行业市场空间巨大 各大巨头全产业布局

2019-02-12 14:51
15110

2018年汽车后市场行业市场规模分析及发展趋势 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三大市场

2019-02-11 14:02
16197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