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套路”说不 消费金融如何正本清源
“‘714高炮’要钱更要命!”今年央视3.15晚会“点名”现金贷乱象。业内人士指出,近年来,在消费升级和普惠金融体系逐渐完善的背景下,我国消费金融强势崛起,但诸多乱象也随之而来。如何在发展的同时防范风险,并引导国人理性消费,成为摆在消费金融行业面前的重要课题。
“‘714高炮’要钱更要命!”今年央视3.15晚会“点名”现金贷乱象。业内人士指出,近年来,在消费升级和普惠金融体系逐渐完善的背景下,我国消费金融强势崛起,但诸多乱象也随之而来。如何在发展的同时防范风险,并引导国人理性消费,成为摆在消费金融行业面前的重要课题。
现金贷“套路”多
所谓现金贷,乃小额现金贷款业务的简称,是针对申请人发放的消费类贷款业务。早在2017年12月1日,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P2P网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就联合印发《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叫停无场景依托、无指定用途、无客户群体限定、无抵押等特征的现金贷。“强监管”下,部分现金贷平台转型或调整业务模式,部分平台因生存困难而退出市场,但也有部分平台违规开展变相现金贷业务。
今年央视3.15晚会曝光,近年来规模骤增的线上现金贷平台存在高额的“砍头息”及“逾期费用”,甚至暴力催收,致使更多超出个人偿还能力的借贷者以贷养贷、多头借贷。
“央视曝光的“714”高炮,是指超高息的短期借款,贷款周期一般为7天或者14天,并收取高额‘砍头息’及‘逾期费用’,这种模式的利润极高。”某互联网金融行业从业人员对《上海金融报》记者透露,“此外,手机回租也是变相现金贷模式之一,即平台向用户支付一笔钱‘回收’手机,并把‘回收’的手机租给用户。到期后,用户可以选择继续租用(续租)或者赎回,续租需向平台支付相应租金,赎回则需支付平台‘回收’手机的金额及租期产生的租金。”
“近年来,现金贷平台已产生各类‘变种’,部分平台利用多种方式规避监管,并寻求相应的套利空间。”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董毅智律师对《上海金融报》记者表示,“该现象不仅是行业乱象,从更深层次的角度看,促使平台铤而走险的或是低收入人群的借贷需求。该现象不仅涉及消费者权益被侵害,更不利于社会稳定。同时,这种不正常的消费观念也将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负面影响。”
解决痛点需合力
在业内人士看来,现金贷的盛行反映出我国消费金融领域仍存在诸多痛点。
“首先,信用体系等基础设施还有待完善,这需要国家层面和各消费金融服务机构共同推进。其次,对于消费金融市场存在的违规违法经营行为,有关部门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管,经营机构也须加强合规经营建设。第三,消费金融产品服务仍不够精细完善,消费金融服务机构需进一步针对用户需求开发更多精细化、个性化、品质化的消费金融产品。第四,许多消费金融服务机构技术能力不足,难以适应消费金融市场小额、分散、高频的特征。”京东数字科技研究院院长孟昭莉对《上海金融报》记者表示。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陈嘉宁认为,我国消费金融行业的痛点首先是产品差异化不足、同质化严重。这需要各机构结合自身优势差异化地开发和布局产品,在符合合规要求的情况下,使得产品更具特色,更符合目标客户的需求。
“其次,部分金融机构自身积累不够,过分依赖外部力量,无论是流量、数据还是风控等核心要素都依赖外包,竞争力不足,容易被替代。这需要金融机构积极拥抱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打造自身核心竞争力和壁垒。”陈嘉宁进一步指出,“在监管和自律方面,平台一方面要努力拥抱监管,注重运营合规性;另一方面应在监管允许的范围内,真正了解客户需求,创造价值。”
“我国消费金融领域所存在的问题,不仅是金融监管部门的问题,需要多部门协同推进。”董毅智表示,“希望各类金融企业参与其中,在合规合法的前提下,给用户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
孟昭莉表示,从宏观层面看,尽管我国居民杠杆率整体仍处于合理水平,但居民加杠杆速度显著高于新兴市场平均水平,短期快速加杠杆诱发许多问题和风险,如校园贷、现金贷等市场暴露出的贷款诱导、过度授信、高利贷、暴力催收等。在我国宏观经济下行及居民收入增长放缓的压力下,消费金融市场短期存在调整需求,需要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和行业监管,控制整体杠杆率,推进行业信息共享,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并坚决打击违法违规平台。从微观层面看,开展消费金融服务的机构平台需从多方面着手,防范风险。“一要合规经营,避免对用户过度授信,防止向未成年人等不适宜人群提供融资服务等;二要强化风险管理,提高消费金融服务的准确性,避免用户多头借贷等;三要强化技术能力,降低消费金融服务风险。特别是在互联网场景中,需通过完善的技术手段进行用户识别、反欺诈、授信管理等,同时推动行业间的信息共享。”
消费者教育不可少
调查显示,中国消费者行为已逐渐由高储蓄向低储蓄转变,年轻一代更愿意超前消费、投资明天。
“从宏观环境看,金融危机后,随着全球贸易相对萎缩,外需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拉动力降低,我国经济发展开始向内需特别是消费内需拉动转变,国家也出台相关政策顺应和推动这一趋势,为消费增长提供了宏观环境。从需求方面看,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已由短缺经济发展到了富余经济,能够为年轻人群的提前消费提供支撑,同时年轻人的消费理念也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变化,更能接受提前消费的理念。从供给方面看,随着互联网消费金融等新兴技术及模式的发展,大大提高了消费金融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加强了消费金融的普惠性,使得年轻人群能够获得过去难以获得的消费金融服务。”孟昭莉表示。
不过,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主席崔波指出,我国已成为全球奢侈品最大的销售国和消费国。举债消费、提前消费、过度消费让很多人成为“月光族”。对此,应通过立法有效抑制奢侈浪费现象,通过完善相关法律引导社会回归节约消费、绿色消费、文明消费。
“在发展消费金融,为年轻人群提供合理提前消费支持的同时,也需要避免过度发展,应提倡年轻人合理提前消费。”孟昭莉亦认为,“这一方面需要加强监管,制定行业红线,避免向未成年人、大学生等没有收入来源和还款能力的人群提供不合理的金融服务;另一方面,从消费金融服务机构看,需要强化KYC(了解你的客户),避免向不合理人群提供金融服务,并加强用户教育,引导用户理性消费等。”
“消费者观念的转变是社会进步的表现,由于物资的丰富和社会福利保障的增强,高质量产品、高品位生活方式普及,以及消费金融工具的出现使得年轻一代更加愿意超前消费,这一现象在发达国家更为明显。”陈嘉宁指出,但由于消费金融只是将未来的收入通过金融手段“挪”到今天,本身并不能增加收入,过度透支未来的后果非常严重。因此,无论是消费金融的从业者,还是对于年轻一代负有教育责任的父母和老师,都有必要对年轻人进行金融消费教育,提倡合理消费和理性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