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金融研究生的自我修养:不想龙套过一生,必须努力奔跑
前几天,一个好久不联系的好友突然发来微信:“我考研初试过线啦!”
来源:苏宁财富资讯
作者:苏宁金融研究院实习生 晁鹏飞
前几天,一个好久不联系的好友突然发来微信:“我考研初试过线啦!”
隔着手机屏幕,都能感受到他的喜悦。
作为曾经的考研苦行僧,我着实为他的成功上岸而喜悦与兴奋。
这两年考研越来越火爆,能通过初试,那概率真的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根据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19年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2019年研究生报考人数达到290万人,比去年激增52万人,成为近10年来增幅最大的一年。
1
金融考研热
行业不太“热”
在2014年到2018年几乎所有的专业中,金融专业的硕士录取线是最高的,并且一直保持着增长趋势。一边是人人挤破脑袋想做金融;另一边,金融机构用人量剧减。
近两年金融行业的就业形势不好:金融机构缩招,互联网公司裁员,某些头部券商、银行、基金公司等甚至表示秋招不再招人。
对于我们这些在读的金融学研究生来说,就像被晾在了半空中,进也不是,退也不是。
有一个十分优秀的某211高校的学长,今年研究生毕业。他在校期间成绩优秀,发表过多篇论文。有一次跟他吃饭,聊起了找工作的事情。
他说之前想要进银行,便在秋招时投递了两家国有银行总行的岗位。有一家因为他本科学历的问题直接网申没通过,另一家进了面试。
等到面试那天,学长穿着笔挺的西装,整理好发型,兴致勃勃地去了面试地点。在入场签到的时候,发现进入面试的200人中几乎全是清华北大等985高校的研究生,还有不少来自海外名校。虽然自认为表现不错,但最终还是被刷了。
用人单位偏好清北等名校毕业生,这就是我们所面对的现实。有人说,如今社会看的是能力,不再是学历。可事实上,学历不仅代表了这个人现在的能力,某种程度上还决定了其未来的能力。
在就业岗位缩减的情况下,金融学研究生却逐年增加,清北等名校金融专业不断扩招,对于金融专业研究生来说,就业压力相当大。他们为了得到一份心仪的offer,不断修改着自己的简历,刷着一份份实习,面试前精心打扮,把准备的问题对着镜子背了一遍又一遍。奈何寒冬凄凉,一份好工作实在难求。回想起刚考进来时,雄心勃勃地准备做一名金融行业的弄潮儿,却被现实兜头浇了盆冷水。
如果你只是想要轻轻松松地混过这两年,到头来你会发现,最后那一纸文凭的作用实在有限。行业寒冬背景下,你只能更加努力,否则谈何在将来的就业大军中脱颖而出?
对于刚刚考上的金融学研究新生来说,如何去度过接下来这几年,是一个需要仔细规划的问题。
2
提前做好规划
才不会沦为龙套
研究生时间本来就不长,你会在不同阶段面临一个又一个选择:
实习or踏实上课?
读博or就业?
考公务员or秋招?
如果你对自己没有一个清楚的认知和规划,就会在这些选择面前感到焦虑、迷茫。
一位学长说过的一段话让我感触颇深:“人的成长过程会面临一道又一道深沟,每一道深沟都会淘汰一批人,准备的越充分,才能走得越远。”
当时,我觉着说的有些悲观了,但是现在想想,一针见血。
那些在成长道路上面临的重要选择,又何尝不是一道道“深沟”呢?
你做错一个选择,就有可能对自己未来的发展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而在自己如此重要的人生阶段,你想要去承担这些“走错棋”带来的后果吗?
如果你想在关键时候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就要提前给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好规划。下面,将多位985、211毕业的硕士生传授给我的经验之谈分享如下:
1、考公务员,至少提前一年做准备
想要考公务员,就积极关注公务员招录的最新消息,提前一年左右时间开始复习备考,在这段时间里,要时刻注意听新闻、看报纸,时刻关注国家各个方面的动态、社会热点,给自己积累大量的素材,增加自身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切不要花大量的时间去找实习单位刷简历。
要知道,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切忌听信别人两个月就能速成之类的话。我一个研究生同学准备报考今年12月份的国考,他在春节前就已经开始复习备考了,每天有条不紊地学习网课、刷题。因为他知道,许多起点高的人,努力程度也远超于他。只有充分准备,才不会在国考大军中被淘汰。
2、找工作
想要毕业直接工作,就先想好自己想在哪个领域发展,然后就在这一领域找些高质量的实习,不断提高从业技能。
比方说,你以后想在投行工作,就多在投行领域找一些实习。刚开始没有经验,可以先争取一些小投行的实习机会,在实习中不断熟悉投行具体业务。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后,争取能够到大型投行实习,以便学到更丰富、更全面的业务技能。
用人单位在面试的时候,一般更偏向于在相关岗位实习经历丰富的人,这样入职后直接就可以推进工作,减少了相关的培训成本。想要在面试中脱颖而出,PK掉学历高于自己的人,就积极去积累相关实习经验,踏实学习从业技能。
同时,也要针对自己想要发展的领域考取相应的证书。对一级市场感兴趣的可以去考注册会计师(CPA),对二级市场感兴趣的可以去考特许金融分析师(CFA),这是金融行业含金量较高的资格证书。另外,司考、管理会计师(CMA)等都是金融行业认可度较高的证书。这些证书的备考都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因此需要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
3、继续深造
想要继续深造,走学术道路,就多读论文,与导师讨论交流,积极关注考博信息,明确目标院校。
想要考博,在硕士期间多发一些核心期刊还是非常重要的,越来越多的院校随着改革的深入逐渐转向申请考核制。拥有核心期刊论文加持,申博时会方便很多。
我们班的一个研究生同学,在入学伊始就定下了读博的目标,每天都坚持早上七点半准时起床,八点离开寝室去图书馆看书读论文,晚上九点半回寝室休息。如此规律的作息实在难得。
他的室友与同学陆续开始出去实习,我有一次问他:“要不要考虑找个实习,每天在学校呆着不是很枯燥吗?”
他告诉我说:“我小时候一直就想当博士,现在我在学校做学术,写论文,准备考博,我感觉很开心呀,我感觉自己还有很多的知识没有学过呢。”
他的一位室友对我说:“努力的人有很多,但是如此自律的人确实让人佩服。”
确实,做学术要耐得住寂寞。外界有太多干扰,与火热的“实践”相比,学术的道路是略显枯燥的,需要热爱与责任。
常常听到长辈对我们说:“年轻人啊,未来是你们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一定就是未来的主角,很大概率上会是配角,甚至只是跑跑龙套。那些光彩熠熠的主角,一定是早就做好规划准备的人。所以,不甘心跑龙套的我们,行动起来吧!
3
奋斗的一生
就是和平凡的自己对抗
当然,在血气方刚的年纪,我们常常有着宏大的梦想,想要找到理想的工作,想要财务自由,想要成为自己所在领域的大牛。但等你经历了一些事情之后,发现身边比自己优秀的人太多,自己努力了很久依然没有拿得出手的成就。你越是想证明自己,就会变得越焦虑。
发表在《Nature Biotechnology》上的一篇文章显示,研究生的总体抑郁和焦虑程度是一般人群的6倍多。随着金融行业这两年的不景气,焦虑感弥漫在金融学研究生中。觉得自己过于平凡,难以看清自己的未来;认为上课对自己没什么用,导师让写论文也没什么动力;敏感多虑,对失败和挫折的承受能力下降。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焦虑是别人给的,然而制造焦虑的往往是我们自己。
有些时候,我们过不好这一生,并不是因为前面有千万人阻挡,而是这一生都在和自己的平凡对抗。
在研究生阶段,要摆正自己的心态,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学会接受自己的暂时平凡,为将来的不平凡不断蓄力。
罗曼·罗兰有句话说得好:“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你认清了生活的真相,还仍然热爱它。”
行业寒冬下的金融考研热,金融学子们应该保持一颗理性的头脑,将读研当作一个起点,在未来的几年中不断提升自己,给自己添衣加物。这样,即使寒冬,也能自由潇洒地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