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民企的融资新体验: 贷款额度扩大十倍, 还得风投来补缺
美利企业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尹卫群深刻地感受到了今年融资环境相比去年出现了较大的改善。
本报记者叶麦穗广州报道
美利企业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尹卫群深刻地感受到了今年融资环境相比去年出现了较大的改善。
尹卫群也是广州白云区化妆品促进会的副会长。他今年前后融资体验比较明显改变的是,首先,贷款的审批速度,相比此前起码缩短了一半以上。融资额度上升,融资利率下浮。但相对于资金缺口来说,银行贷款的力度仍远远不够。尹卫群以自己的企业为例,每年银行贷款的额度,只能满足总融资需求的1/3左右,其余缺口还是要靠其他融资渠道。
相比此前,风投的动作越来越积极。
风投补位抄底实体经济
广州的白云区面积不大,仅有795.79平方公里。不过,这里的名气却不小,目前区内化妆品持证生产企业超过1340家,占全国的三分之一,销售企业逾4000家,是全球最大的化妆品生产基地。虽然企业多,但是多以小微企业为主。
尹卫群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自己从事化妆品生产已经24年,给不少大品牌做代工,自己旗下公司涉及研究院、种植基地、生产基地、品牌管理等领域。公司的规模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但是在白云区这个化妆品生产、加工的集散地来说,自己的企业还算排得上号的。但是,即使这样,信用贷款也是直到2015年才有,而且首次的额度只有70万。
“此前一直是抵押贷款。我和银行合作其实超过15年,有很多的资金往来,按道理来说,其实应该算挺优质的客户,但是银行放款一直需要房产做抵押。直到后来有了大数据支持的产品,如税E贷等,我才首次享受到了信用贷款的甜头。”尹卫群表示。
去年11月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加大金融支持缓解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决定开展专项行动,解决拖欠民营企业账款问题;部署有效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作用支持小微企业和“三农”发展。随后,各类政策也如雨后春笋般冒出。
“支持力度是大了,但是和我们的需求相比仍是远远不够。”尹卫群算了一笔账。比如研发是大头,每年投入1000万左右。其次是厂房、设备折旧,厂房和设备的升级基本上是三年一小整,五年一大整;人员工资和材料采购其实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后两项加起来也在1000万上下。以此计算,每年的资金缺口至少在2000万。但从银行贷款额度只有600万到700万左右,虽然相比此前扩大了10倍,但是和实际需求相比,缺口仍然较大。
一个较为明显的变化在于,风投从去年开始,动作越发积极。
尹卫群介绍,自己刚刚做了一个抗衰老的项目,整体投资约5000万,风投占了七成的股份,自己只占三成。尹卫群具体算计下来,发现股权融资的成本非常高,一旦风投占比过高,自己实际上就沦为一个打工仔。“比如这个项目,我在化妆品行业已经浸淫了20多年,对这个行业非常了解,我认为这个项目未来赚钱的概率非常大,但是苦于资金问题没有办法解决,只能忍痛出让股权;其次,风投往往要求太多。比如他们签约时,要求进行业绩对赌,如果届时没有达到承诺,就会要求相应的补偿。”
银行贷款现两个难点
风险不大,机会就摆在那里,但是转瞬即逝,融资卡壳,造成企业扩张困难。面对类似尹卫群的难题,银行也有苦楚。建设银行(601939)广州白云支行业务部总经理助理柯鸿标表示:银行贷款要考察企业的经营收入和规模多项指标,以及企业的负债情况,贷款要做到有理有据,否则风控过不了。“比如A企业的规模就2000万,银行顶格贷款的额度也就2000万,如果A企业这时候再想去做另外一个超过该资金的项目,鉴于一些规定,银行是没有办法给A企业额外增加贷款。”
此外期限错配也是一个大矛盾,银行更多是解决短期的流动资金贷款。“目前我们的信用贷款期限是一年左右,而企业的项目成型可能要两三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这种情况下,项目再好,银行也是有心无力。”柯鸿标补充道。不过,这种情况也在改善,即使不能贷款,银行也想办法,帮助对接资源。
“比如,我行投资银行部日前就推出投行类普惠金融产品飞驰?智惠通,产品通过整合不同维度的信息资源,对资讯进行智能加工,向企业推送量身打造的财务顾问报告,降低企业获取行业资讯的成本。”柯鸿标表示。
建行投资银行部马炼副总经理也表示,今年将进一步做好企业专业化的综合金融服务,助力民营和小型企业发展壮大、分享建行金融服务的雨露甘霖。
银行想做但受限,风投公司则补缺。
北京一家风投公司的负责人林波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去年A股市场的一场质押风波,引发流动性风波,也传导到了一级市场。“估值一下子降了一大截,以前一些比较好的项目,估值都在15倍左右,但是去年底就降到了10倍,甚至7到8倍之间,虽然不少企业主不甘心,但是面对目前实体经济下滑的趋势,首先是活下去,我们加班加点地抢项目。”
林波表示,此前的思路一直都停留在一些高科技项目。但是现在发现传统经济中也有不错的项目。现在对于风投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生意好不好是大环境包括经济周期、外部环境、税赋政策等一系列决定的,“如果实体经济很快触底,并且V型反弹,那目前的项目很快就会有收获,但如果一直处于调整期,能否顺利退出都不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