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几点思考
央行国际司近日针对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项目可兑换发文,指出继续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同时,要把握好资本项目可兑换的节奏和力度。
导语:央行国际司近日针对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项目可兑换发文,指出继续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同时,要把握好资本项目可兑换的节奏和力度。
近期,社会上对人民币国际化存在一些疑惑,比如人民币国际化是否会对汇率和资本流动造成冲击;为何人民币国际化进展较大,但境外一些国家还看不到人民币对其他货币的直接挂牌交易。要解答这些疑虑,有必要区分货币国际化和资本项目可兑换。
货币国际化和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定义和异同
从广义上说,货币国际化是指在国际贸易投资支付和金融市场交易中作为交易媒介广泛使用,在国际贸易和金融交易中作为计价单位,在国际官方储备中作为价值储藏手段。资本项目可兑换是指一国对居民和非居民的资本项目交易不予限制,允许本币自由兑换成其他货币,这要求政府避免对跨境资本交易和支付进行限制,避免对跨国资本交易征税和补贴。
货币国际化与资本项目可兑换既有差别又有联系。货币国际化的维度比资本项目可兑换更广,货币国际化可用于国际贸易、跨境投资、金融交易等多个领域,承担计价、支付、交易、储藏等多重职能,而资本项目可兑换仅要求货币在投资和金融交易时可以自由兑换成外币。从国际经验看,货币国际化并不必然要求资本项目可兑换。英镑成为国际最重要的储备货币时,已在国际贸易和投资中广泛使用,但并未完全开放资本项目。日元加入SDR时,也未完全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即使是美元这一国际化程度很高的货币,美国也曾在1960~70年代出台较严的资本管制措施。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资本项目可兑换仍存在一定限制。
同时,国际化的货币也要求资本项目可兑换达到一定的程度。如果一国货币可兑换程度较低,资本管制较多,国际投资者对该货币的持有和交易成本将会上升,该货币在国际竞争中将处于劣势地位,难以实现深度国际化。
近年来人民币国际化取得较大进展,但人民币国际地位与其他SDR篮子货币相比仍需进一步提升。
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市场驱动的过程,起初主要用于边境贸易结算。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美元等主要国际结算货币大幅波动,境内外对人民币的跨境贸易结算需求迅速上升,人民银行顺应市场需求,于2009年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并通过双边本币互换、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人民币清算行等制度安排,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2016年10月,人民币正式加入SDR货币篮子,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里程碑。
多年来,人民币国际化取得重要进展,便利了我国的贸易和投资,又增强了国际上对人民币的信心,主要表现为:
一是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支付中的占比不断提高,便利了企业对外投资和贸易,降低了汇兑成本。2018年,货物贸易人民币收付额3.7万亿元,同比上升13%,在本外币跨境收付中占比11.7%;直接投资项下人民币收付额2.66万亿元,同比增长61%,在本外币跨境收付中占比59.5%。
二是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网络初步形成。全球范围内已设立25家人民币清算行。截至2019年1月,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业务范围已覆盖162个国家和地区,共有直接参与者31家、间接参与者818家。银联卡全球受理网络已覆盖174个国家和地区,境外发行规模已超1亿张,跨境交易规模逾9000亿元。
三是境外投资者在我国金融市场使用人民币交易和投资规模不断扩大。2018年全年,共有1186家境外机构投资者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已累计发行人民币债券1980.6亿元,投资规模1.73万亿元;境外机构参与人民币外汇市场交易规模1700.4亿美元。截至2018年底,我国已批准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 205家,额度为6466.7亿元人民币。
四是人民币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不断提升。已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越来越多的央行表示有意投资人民币资产。截至2018年三季度,人民币占全球外汇储备的比例升至1.80%。
五是人民币在全球金融安全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已与38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目前仍有效协议31个,总规模约3万亿元。货币互换有效补充了其他国家的外汇储备,成为全球金融安全网的一部分,为维护全球金融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尽管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应认识到,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仍低于中国在世界经济和贸易中所占份额。我国经济占全球GDP约15%,进出口贸易额占全球总额约12%,而根据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数据,人民币在跨境支付中仅占1.1%;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数据,人民币在全球外汇交易额中仅占4.0%,全球排名均在第八位,不仅远落后于美国、欧元、英镑和日元等主要储备货币,和瑞士法郎、澳大利亚元和加拿大元相比也有差距。
因此,人民币的国际使用程度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目前,境外一些国家还看不到人民币对其他货币的直接挂牌交易,比如部分中亚国家的机场兑换点没有挂牌人民币,一个重要原因是人民币仍未完全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和许多货币尤其是新兴市场货币未形成双边直接汇率,缺乏直接挂牌的定价参考标准;另一个主要原因是这些国家中国人相对较少,当地对人民币的使用和接受程度不高,兑换需求较低,部分机场兑换点也无动机留存人民币,这也反映了人民币的国际接受程度仍有待提升。
人民币进一步国际化有助于我从根源上降低金融风险,稳定汇率,减少资本流出压力
人民币加入SDR后已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享有重要的制度性权利,其地位已被国际社会公认,我们应珍惜这种权利。人民币已用于国际金融机构的出资和贷款,各国央行也主动增持人民币资产作为其外汇储备,很多国家主动向我提出签署货币互换,在国际贸易和投资中使用人民币的热情也在上升。
人民币成为储备货币为我国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资本流入。彭博已宣布将中国债券市场纳入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A股被正式纳入MSCI指数,富时罗素也宣布将把A股纳入新兴市场指数。尽管国际金融市场波动性上升,一些新兴市场经济体出现货币大幅贬值和资本外流问题,但2018年上半年我国资本净流入1288亿美元,同比扩大90%。
人民币成为储备货币帮助我国企业降低了交易成本,提升了国际竞争力和市场份额。我国企业更多使用人民币在国际上投资和交易,不仅降低了成本,也在交易和定价中有更多手段实现自身利益,有助于提升其在国际贸易和投资中的话语权,而这又进一步巩固了人民币的储备货币地位,形成自我强化的良性循环。
更深层次上,人民币进一步国际化是保证人民币独立自主的根本途径,有助于在面对内外部冲击时从根源上降低金融风险,稳定汇率并避免资本流动过度波动。从国际上看,很多新兴市场经济体之所以会面临汇率和资本流动压力,从根源上来说还是因为本币的国际化程度不足,一旦经济出现波动,国际投资者容易对本币失去信心,甚至大量抛售,转向美元等“安全港”货币。反观储备货币发行国,投资者对其货币的使用和认可程度高,本身发生危机的可能性就低,即使发生危机,投资者出于避险目的还会增加对其货币的需求,货币自身也具有国际清偿能力,有助于稳定汇率,减少资本流出压力。
鉴此,我们要珍惜人民币加入SDR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把握住它为我们带来的宝贵机遇,有毅力、有定力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同时根据经济金融形势,把握好节奏和力度。
继续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同时,要把握好资本项目可兑换的节奏和力度
一般而言,国际化的货币也要求资本项目可兑换达到一定程度。近年来,我国资本项目可兑换程度不断提升,尤其是证券投资可兑换程度稳步提高,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开放进展较大。不过,从国际比较看,我国资本项目可兑换程度仍有待提高,继续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仍有较大空间。
当然,在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的进程中,我应结合国内外形势,把握好节奏和力度。继续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有助于便利跨境交易和投资,更好发挥人民币国际储备货币作用,是中长期应坚持的目标。不过,当前我国金融改革仍处于深水区,金融机构在治理结构、风险控制等方面仍有待改善,金融市场尤其是衍生品市场的深度和广度仍有待增强,金融体系抵御系统性风险的能力仍有待检验。此外,考虑到当前国际环境的复杂性,继续扩大资本项目可兑换应把握好节奏和力度。
资本项目可兑换和人民币进一步国际化并不意味着放任资本流动。根据国际实践,在面临汇率贬值和资本流出压力时,也可以采用资本流动管理措施。但是,资本流动管理措施不能代替必要的宏观经济调整,且需注意政策的透明度、一致性和公平性,避免影响国际投资者对人民币的信心,阻碍人民币国际化的中长期步伐。
来源:第一财经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