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金融:主动思变 凸显特色
2018年,消费金融行业在走向合规道路的过程中,面临着较大的“去杠杆”压力,不合规的中小平台逐步退出市场,而仍在市场中提供消费信贷服务的公司与平台,继续挖掘科技与场景的潜力,寻求错位发展空间,全行业依旧实现了较快发展,也反映出了消费金融蓬勃向上的活力,而消费金融的业态模式也从最早的传统金融机构发行信用卡,到如今的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供更为高效、多样的消费金融产品与服务。
2018年,消费金融行业在走向合规道路的过程中,面临着较大的“去杠杆”压力,不合规的中小平台逐步退出市场,而仍在市场中提供消费信贷服务的公司与平台,继续挖掘科技与场景的潜力,寻求错位发展空间,全行业依旧实现了较快发展,也反映出了消费金融蓬勃向上的活力,而消费金融的业态模式也从最早的传统金融机构发行信用卡,到如今的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供更为高效、多样的消费金融产品与服务。
走特色多元化发展之路
自2013年《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颁布以来,消费金融行业在助力经济转型、扩大内需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持牌的消费金融公司也由最初的4家发展到如今的23家。
总体来看,国内消费金融业务发展的历史相对较短,尽管市场参与主体越来越多,但竞争力依然比较薄弱,在庞大的金融体系中,还属于一个微弱的群体。
不过,经过了5年的黄金发展期,随着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金融机构改革加速,消费金融也迎来了变革,面临着由前几年快速的发展与增长模式逐步向高质量发展形态转变。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也表示,未来中国消费金融行业发展前景很好,2019年的关键字是“变”,消费金融相关政策已经出现了本质性的、方向性的调整。
近几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普惠金融的发展,诸多政策利好也使得服务于传统金融机构无法惠及客户群体的消费金融公司有了比较大的发挥空间。自去年开始,在监管部门的积极引导下,消费金融平台也着力在特色经营上下功夫,坚持小、快、灵的特色定位,做深、做透、做细多元化的消费金融市场,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力争实现消费金融的广覆盖。中国银行业协会消费金融专业委员会专职副主任金淑英在“第四届中国消费金融高层论坛”上发言时也强调,消费金融需要打造出自己的着力点,积极思考、探索和实践如何在服务实体经济的同时,通过传统渠道的转型和金融产品的创新,拓展场景金融服务的能力,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层次的客户群体开发定制化的产品,并嵌入到具有不同特征的消费场景中,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业务模式。
风控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消费金融是高风险行业,加强风险防控一直是全行业实现良性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机构经营管理的重中之重。
当前,行业其中一个典型化的表现是消费金融与金融科技正在进行深度融合,且技术在风险管控领域广泛应用。《2018年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研究》(以下简称《报告》)中指出,消费金融机构利用大数据优势,根据深度学习的模型、方法,能够有效控制成本与风险。
有业内专家直言,消费金融作为信贷业务,必须要遵守信贷业务的风险控制原则,符合相关贷款业务的监管规则,不能因为借助了技术或是科技手段的创新,就可以完全跳出金融业务的本源。
《报告》强调,要牢记消费金融的“金融”属性,加强内部风险管理,真正做到业务“来有影、去有踪”,做好风险控制。
在强化合规方面,监管部门针对消费金融企业合规性和稳健经营提出了一系列要求,也出台了不少政策,以引导机构树立并提升风险管理意识。
金淑英表示,合规性和行业未来的持续稳健发展有着很大联系,也是一个短期和长久的矛盾。对于金融企业来说,高风险会严重影响自身利润,而合规可以保障行业未来相对稳健、更持续的生存和发展。希望机构能够按照业务发展与风险管理能力相匹配的原则,解决好两者之间的矛盾,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继续拓展业务,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深耕立体化场景布局
当前,中国正处于从投资驱动变成消费驱动的经济转型阶段。捷信消费金融总经理罗曼·沃迪拉分析认为,中国个人可支配收入预计将会上涨,为消费金融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支持。此外,大量的蓝领工人以及“三农”群体,还没有充分享受到金融服务,希望消费金融机构能够关注没有被传统金融机构覆盖到的人群。
在业内看来,坚守实质大于形式的发展逻辑,消费金融市场依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回归本源,回归主业,市场才能良性健康发展。
近两年,消费金融机构通过消费场景的深度细分,去挖掘消费者多层次的金融服务需求。在晋商消费金融首席市场运营官赵巍敏看来,消费金融市场在不断变化,深耕场景的前提是紧跟政策,要了解相关政策的动向和变化。
消费金融结合场景来发展,不仅仅是依托线上与线下在旅游、教育、文化等简单行业场景分布,而是可以结合新销售、新零售领域,再结合科技手段进行立体化的场景布局。此外,持续在一个细分场景深耕,也可以获得更多的经验和方法。赵巍敏也表示:“在2019年,我们还会坚持继续走场景之路,满足客户的实际消费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