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蓝海待爆发 消费金融发展潜力巨大
“未来中国消费金融行业发展前景很好,2019年的关键字是‘变’,消费金融相关政策已经出现了本质性的、方向性的调整。”1月18日,由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CCWE)主办的第四届中国消费金融高层论坛在京举行
“未来中国消费金融行业发展前景很好,2019年的关键字是‘变’,消费金融相关政策已经出现了本质性的、方向性的调整。”1月18日,由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CCWE)主办的第四届中国消费金融高层论坛在京举行,会上,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表示,随着中国消费对经济的贡献度增加、消费贷款在贷款总规模盘子中比重增加、消费贷款中房贷、车贷等中长期贷款比重降低,消费金融公司可以凭借其自身优势大力拓展与商业银行错位发展的无抵押、无担保消费贷款,使无抵押、无担保消费贷款在整体消费贷款中比例大幅上升,消费金融公司将迎来万亿蓝海市场。
会上,《2018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研究》(下称,报告)正式发布。报告显示,国内消费金融市场规模已由2010年1月的6798亿元攀升至2018年10月84537亿元,占境内贷款比重由1.7%上升至6.3%。与国际对比来看,国内消费金融产业2015年消费信贷(除房贷以外)占总消费支出的比例仅为20%,低于韩国的41%和美国的28%,所以相对意义上中国消费金融发展滞后发达国家较多,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普惠金融布局多场景
从G20峰会发布的普惠金融指标体系和清华大学CCWE指标体系评估对比结果来看,消费金融公司作为发展普惠金融的中坚力量在市场上的表现越来越明显。近年来,通过大力分布网点、发展场景式消费贷款及开发样式多、线上线下全覆盖、申请灵活的消费金融产品等方式,满足了传统金融机构所覆盖不到的领域。
与此同时,互联网金融公司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的技术优势,也在挖掘传统金融不能涉及的低端利基市场,成为普惠金融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此外,传统商业银行利用自身多年积累的业务优势,近年来也不断进军消费金融行业。实际上,从市场主体看,获批消费金融公司已由2009年的4家增至目前的23家,但23家消费金融公司中主要出资代表还是传统商业银行。
从消费金融的发展趋势上看,与会专家表示,一方面,消费金融产品契合了居民教育文化、医疗保健、旅游服务等新消费内容,与传统银行住房、汽车贷款形成了错位发展;另一方面,消费金融业务创新使得新消费板块在个人消费支出中比例上升,教育消费、文化消费、医疗消费、养老消费、旅游消费、信息消费、绿色消费等消费新业态迎来蓬勃发展。
这与调查结果也是吻合的。从报告的调查数据来看,消费信贷的用途较为宽泛,满足了客户在各个方面的消费需求。在比重方面,买家电占比为26%,教育培训、旅游、家庭装修和非车交通工具比重分别为16.4%、10%、13.6%和7.8%。
不仅如此,报告调查结果显示,以普惠金融指数核心指标计算,从“普”值评估结果看,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网贷平台对贷款者的月收入要求较低。对消费者的服务区域,不仅分布在大城市也大量分布于中小城市,甚至还延伸到农村地区。其覆盖的人群包括教育层次较低、初入社会的大学生、农民工等职业相对不够稳定的行业和风险较高的年轻人,满足了不同层次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消费贷款需求,这是传统银行体系所不能覆盖的消费信贷市场。
金融科技防范风险
不容忽视的是,因覆盖人群范围较广,消费金融公司面临着借款端违约率上升、部分借款人恶意拖欠、风控能力不足、借款人逾期严重等难题。因此,消费金融公司亟需加强反欺诈、资产审核、风险管理等能力,以应对风控。
以捷信为例,目前正在运用互联网技术,创新金融服务手段、提升金融行业资源配置效率;并利用互联网+等技术手段,优化金融服务渠道、创新手段,通过手机、APP、网上直销、电子商务平台等渠道,构建线下网点和线上补充的业务网络体系。
捷信集团首席执行官翁德雷·弗里德里奇曾表示,捷信集团每个月需要做六百万到七百万个信贷决定,其中有两百万个决定在中国发生。特别是在双十一或其他购物季,信贷决定数量还会上涨。因此,中国风控团队使用的科技是整个集团最先进的。在中国做出信贷审批决定,时间只需要十三秒。
在一系列决策背后,捷信消费金融运用的是大数据、运算力、人脸识别等技术。一方面要收集大量数据以鉴别客户群体质量;另一方面,针对初进职场没有信贷记录的客户,需要对其在日常生活中所留下来的电子痕迹进行分析,例如手机流量、漫游业务等。
正是在科技的支撑下,消费金融得以覆盖更多场景。业内人士认为,在新监管和去杠杆形势下,通过不断开发消费新场景并嵌入金融服务将是消费金融公司主要发展方向。随着互联网金融平台陆续退出,持牌机构头部公司则需要不断规范自身行为强化龙头效应。未来,科技手段提高风控能力有望成为消费金融公司的护城河,利用降低逾期风险等方式提高平台收入利润,并依靠细分领域消费场景,获得多元化获客渠道。
行业发展仍待政策完善
对于未来消费金融发展政策的建议方面,与会专家认为,首先要将各类消费贷企业纳入统一的监管体系。目前从事消费贷款的机构类型较多,各类机构归口于不同的监管部门。如小贷公司归口到地方金融办,P2P类公司归口到互联网金融协会等。建议进一步加速监管体系的整合,减少“灰色地带”出现的几率,最终实现所有从事消费贷款类业务的企业接受统一部门,统一标准的监管;同时让消费者享受到相同标准的保护。
第二,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拓宽消费金融公司融资途径。在当前的管理规定中,虽然明确消费金融公司可以通过发行金融债券募集资金,但缺乏具体操作细则,以致实施时存在着很多不确定因素,导致发行准备时间过长,或发行准备时间难以预估。为逐步将资产证券化发展成为消费金融公司常态化的资金渠道,建议监管机关进一步提升资产证券化工作的透明度,加快审批速度。
第三,不断发掘长尾客户和利基市场,挖掘潜在客户需求。由于消费金融公司定位中低端客户,而现阶段城市客户由于消费升级基本完成,对耐用消费品贷款的需求并不旺盛,反而农村居民的耐用消费品贷款需求大。因此应该开拓农村信贷市场,将具有稳定收入的农户做为服务对象,使得农户在购买家电、农用机械用具等耐用消费品时拥有新的融资途径,在便利农村居民的基础上,拉动农村居民的消费。
第四,加强内部风险管理。消费金融公司的客户个体差异和信用差别较大,使其在回收贷款的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风险。消费金融公司要做好借款人的资信审核,利用创新产品吸引一定数量的客户,提高客户覆盖范围,降低自身风险;其次,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手段了解借贷者风险,加强贷后风险管理,分阶段了解客户信用情况,将客户分级并采用浮动利率和采用保险机制,从而较好的规避风险。
最后,建立完备的个人征信系统。由于消费金融公司是无抵押和担保的信用贷款,个人资信状况和信用报告的全面程度影响其贷款情况,完善的个人信用体系可以使消费金融公司针对不同资信的借款人实行差别化的息率来降低自身的风险。政府首先要推进央行个人征信系统数据免费公开,降低消费金融结构的成本,在此基础上可以考虑通过宏观调控联合各行业各地区,将个人涉及的所有行业纳入征信系统中,而不仅仅是各商业银行的信贷数据,实现信息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