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移动支付正成为就餐主流结账方式
餐饮行业集中度较低,广东省餐饮收入居全国首位
餐饮行业集中度较低,广东省餐饮收入居全国首位
民以食为天,作为“衣食住行”四大基本生活需求之一的餐饮行业,规模庞大。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餐饮行业收入达到3.96万亿,较2016年上涨10.7%,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0.5个百分点,占GDP的4.8%。
快餐、团餐、火锅、小吃、商场餐饮、休闲餐饮生意红火。高端比例下降,百姓消费成为主流。团餐成为增长最快的餐饮业态;火锅品类增长放缓,直营成为主流;快餐在中央厨房和供应链支持下集中度不断提高;在线外卖市场保持高速增长;新餐饮成为行业创新主要驱动力。
2018年,随着人民群众收入提高和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扩大,餐饮消费结构加快向多样化、特色化、品质化升级;餐饮行业在扩内需、促销费、稳增长、惠民生方面作用强劲,餐饮市场继续呈现稳步增长态势。2018年1-11月,中国餐饮行业收入38294亿元,同比增长9.4%;预计2018全年,中国餐饮行业收入将突破4万亿,达到4.4万亿元左右。
根据各省市自治区2017年统计公报数据,前10大省市餐饮营业收入共计25372亿元,占全国餐饮业营业收入的64%。广东省餐饮收入位居全国首位,占全国餐饮收入的9.28%;排在第二位的是山东省,占比为9.09%;江苏省以7.76%的占比排在第三位。
根据中国烹饪协会数据,中国餐饮百强企业营业收入在全国餐饮收入的占比长期低于8%,横向对比美国,其餐饮百强企业营业收入大致占美国餐饮收入的30%左右,反映出中国餐饮市场体量巨大,但集中度低,中小餐饮企业占比较高。
在数量众多的中小餐饮企业中,竞争异常残酷,淘汰率相对较高。数据显示,近两年倒闭餐厅平均运营周期仅为508天,2017年关闭餐厅的数量占新开餐厅数量的91.6%。中小餐厅面临餐饮行业人力成本高、食材成本高、房租贵以及毛利低的问题,品牌连锁餐厅和新兴特色餐饮更存在同质化严重、服务单一以及消费场景体验差的劣势。消费升级带来的消费者对餐饮市场需求的变化,进一步压缩了中小餐饮企业的生存空间。
移动支付正成为就餐主流结账方式
据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统计,中国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在2017年达到308.04万亿元,延续高增长态势。
移动支付的应用进入相对成熟平稳的阶段。移动支付的普及极大程度上改变了改变了消费者的消费模式。在线下支付场景中,购物、生活缴费和餐饮消费成为线下移动支付占比的前三位。移动支付的普及在消费选择、餐馆点餐和最终支付等多个环节改变了消费者到店消费的购买流程与支付场景。
从餐饮细分市场来看,在不同类型的餐饮市场中,西餐及休闲餐、快餐、火锅餐饮的移动支付规模占比均超过了半数。其中,快餐移动支付占比最高,为64.04%;火锅移动支付占比为58.46%;西餐及休闲餐移动支付占比为52.62%。
从消费者的支付习惯来看,移动支付已经成为消费者最主流的支付选择,93.2%的消费者外出通常会选择支付宝/微信支付,仅有42.7%的消费者通常会选择现金支付,移动支付正在成为消费者外出就餐时最主流的支付方式。
综上所述,随着互联网对居民生活渗透的深入,以及80、90后等网生代消费者成为餐饮消费的主力军,当前市场对于以移动支付的需求出现持续增长,同时对餐饮消费便利性、个性化和品牌化的需求也与日俱增,这使得餐厅在功能与服务线上化、用户消费体验持续提升以及全链路线上线下一体化等维度的竞争,将成为中国餐饮行业进一步升级转型的主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