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最新数据出炉!你关心的都有,三个信号意味深长
新鲜热乎的2018年金融数据来了!
来源 / 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
记者 / 陈果静
新鲜热乎的2018年金融数据来了!
公众比较关心的社会融资规模增量,2018年累计为19.26万亿元,比上年少3.14万亿元;
还有被念叨次数最多的M1、M2,2018年M1增长1.5%,比上年低10.3个百分点;2018年12月末, M2余额182.67万亿元,同比增长8.1%;
至于人民币贷款,2018年则增加了16.17万亿元,同比多增2.64万亿元。
……
这些动辄万亿的数据,有增有减,有高有低,其中传递了哪些信息?又和咱老百姓有啥关系?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阮健弘做出了权威回应。
数据:
2018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9.26万亿元,比上年少3.14万亿元
信号:
社会融资规模将适度增长
回应
社融增速之所以回落,从金融方面看,主要体现为银行表外资金减少,这是结构性去杠杆的结果,也与金融体系风险偏好下降有关。从实体经济方面看,主要是平台相关行业和债务压力较大的国有企业有效融资需求不足。
在这个过程中,货币政策主动加强定向调控、区间调控和政策协调,人民币贷款、债券融资、贷款核销显著增加,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表外融资的收缩,实现了社融增长与实体经济增长总体匹配。
下一步,人民银行将强化逆周期调节,根据高质量发展的需要,进一步优化融资结构和信贷结构,改善货币信贷政策传导机制,保持社会融资规模适度增长。
数据
2018年M1增长1.5%,比上年低10.3个百分点;2018年12月末, M2余额182.67万亿元,同比增长8.1%。
信号
货币政策将保持松紧适度
回应
2018年,受“几碰头”因素影响,商业银行股权及其他投资收缩,全年净下降3.2万亿元,对M2增长产生了压力。人民银行根据形势变化,较早开始采取多种措施,鼓励金融机构加大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金融机构全年新增贷款16.2万亿元,比上年多增2.6万亿元;债券投资累计新增4.7万亿元,余额同比增长13.3%。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对冲了表外融资下降对M2的收缩效应,实现了广义货币供应量的平稳增长。
M1的主体是现金和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2018年M1增长1.5%,比上年低10.3个百分点。一方面,近年来第三方支付工具和货币市场基金快速发展,社会对M1的需求持续降低。另一方面,我们调研显示,当前房地产销售减缓和平台公司财务纪律加强,导致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少增较多。
M1是M2的组成部分,总量有55万亿元,在M2中占1/3。目前广义货币M2增长平稳,M1增速回落主要反映全社会流动性的结构变化,不代表流动性总量规模的变化。
下一步,人民银行将继续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松紧适度,强化逆周期调节,提高货币政策的前瞻性、灵活性和针对性,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数据
2018年末,个人住房贷款余额25.75万亿元,同比增长17.8%,增速比上年回落4.4个百分点
信号
个人购房按揭贷款意愿下降
回应
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末,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38.7万亿元,同比增长20%,增速比上年回落0.9个百分点;全年房地产贷款增加6.45万亿元,占同期各项贷款增量的39.9%,比上年占比水平低1.2个百分点,比2016年低4.9个百分点。
从结构上看,一是个人住房贷款增速比上年低。2018年末,个人住房贷款余额25.75万亿元,同比增长17.8%,增速比上年回落4.4个百分点。二是房地产开发贷款增速比上年高。2018年末,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10.19万亿元,同比增长22.6%,增速比上年高5.5个百分点。其中,保障性住房开发贷款余额4.32万亿元,同比增长29.5%,增速比上年低3.1个百分点。
来源 / 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
记者 / 陈果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