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市场分析:瞄准全球第六大经济体,中国企业抢滩印度制造业市场
从2014年印度总理莫迪上任以来,无论是推出“印度制造”计划,还是铁腕执行废钞政策,都令外界对于印度市场有了新的观感。尽管政策评价有褒有贬,但近年来印度市场依然吸引了全球资本大量涌入,成为各大主流厂商的兵家必争之地。
来源:宜选研究院 宜选网
从2014年印度总理莫迪上任以来,无论是推出“印度制造”计划,还是铁腕执行废钞政策,都令外界对于印度市场有了新的观感。尽管政策评价有褒有贬,但近年来印度市场依然吸引了全球资本大量涌入,成为各大主流厂商的兵家必争之地。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印度制造”
人口红利,向来是投资、开拓印度市场的主要考量。拥有13亿人口的印度,是全球仅次于中国的第二大人口大国,而在经济表现方面,根据世界银行的最新数据,印度2017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第一次超过法国,一跃成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过去10年,印度GDP翻了一倍。根据伦敦的一家研究中心预测,2018年印度将有望跃居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并在2032年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目前的排位是美国第一,中国第二,日本第三,德国第四,英国第五。
根据印度中央统计局发表的报告,印度在2018年4-6月的GDP增长达8.2%,超越中国的6.7%,连续3季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经济体。
2014年9月推出的“印度制造”计划,力求积极为印度的制造业引入外资,借此转型为全球制造中心。2017年7月1日,印度商品和服务税(GST)法案正式生效,这是印度历史上最重要的改革之一,已花费近10年的时间筹备,被视为可大幅改善经商环境、简化税务系统、降低跨邦经商成本,让印度真正成为大型单一市场。
至于最为人诟病的基础设施落后问题,在2018~2019年度财政预算中,印度政府将投入数十亿美元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并建立农业市场发展基金帮助提高收储价格,减少贫困农民数量。另外,印度政府也将拨款数十亿美元,重点加强铁路网络建设和提升铁路承载能力。
不仅如此,印度还积极向亚投行申请贷款或融资来帮助印度建设基础设施。按照亚投行公布的数据,目前已经向各成员国累计提供资金达44亿美元,其中印度占比接近30%。这些资金将主要用于印度电力和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一连串的举措,显示出印度政府的决心,唯有积极改善基础设施,“印度制造”才有可能成真。
印度的基础设施建设计划也为机电和建材市场带来了巨大需求。以电力设施为例,印度长期以来存在电力紧缺问题,夏季停电限电十分频繁。以印度13亿人口来说,目前还有3亿人口无电可用,由于停电频率高,带动发电机的销售,几乎所有工厂都自备发电机。印度政府除积极改善电力系统外,也在新德里推动“光明路运动”,通过补贴方式大量推广节能LED灯泡,积极淘汰老旧路灯,成功带动国际LED厂商到印度设厂。
根据国际研究机构TechSci Research评估,印度LED照明市场规模在2021年预计可达22亿美元,由于印度欠缺LED核心技术,因此国际大厂如飞利浦、通用电气、欧司朗皆已积极进入印度市场,扩大生产计划,以持续满足印度市场需求,这对于中国中下游LED企业来说,也是重要的商机。
全球手机厂商激战印度,中国品牌“合围”三星
尽管印度市场透明度偏低,但国际大厂都愿意为“印度制造”买单,原因之一是抢占印度内需市场,其次是着眼于关税优惠。印度移动协会的创始人和全国总裁Pankaj Mohindroo曾公开表示,印度极有信心打造强大的国内制造业,预计在2020年、2025年分别达成生产5亿台、12亿台手机的目标;而外资在印度制造、组装产品可有效避免10%~12%的关税,由于印度市场是高度价格敏感的新兴市场,关税优惠对于高单价产品来说影响不小,在这其中又以手机厂商最为积极。
根据科技市场研究公司Canalys发布的印度2018年二季度智能手机市场报告,二季度市场占有率排名依序为小米、三星、vivo、OPPO,这四家公司占到了印度手机市场八成的份额,其中小米和三星已经成为两大强势“寡头”。包括苹果、华为以及印度本土手机品牌如Micromax在内的其他厂商分享了19%的市场份额,他们的手机销量下跌了35%。由于印度现阶段的销售主力仍以中低端产品为主,强调物美价廉的中国手机品牌的竞争力因此显得更为强大。
“印度制造”的目标之一,是到2020年将电子产品净进口额降至零,换言之,手机厂商若想深耕印度市场,就必须在印度投资建厂或是生产相关的配件。以三星为例,手机于越南制造、印度组装,以符合“印度制造”的规范。小米在印度出售的手机中,有75%于印度当地组装,vivo、OPPO、华为、金立也都在印度投资建厂。
事实上,手机厂商纷纷进驻印度、在印度建厂,所带动的上下游供应链群聚效应也相当庞大,目前包括数据线、充电器、电子元器件等在内的手机产业上下游的国内企业也纷纷到印度来寻求机会。
本土化策略奏效,中国家电品牌出奇制胜
印度市场潜力虽大,待克服的困难也不少。世界银行发布的《2018年营商环境报告》评比中,印度综合排名第100名。虽然在190个经济体中,印度营商环境进步最大,排名较上年跃升30名,但仍然落后于中国的第78名,特别是在“办理施工许可证”、“执行合同”两个项目中,印度都名列全球倒数30名之中。而且最近印度还提高了包括宝石、塑料、家用电器和航空燃油等19个类别产品的进口关税,成为最新一个采取保护主义措施的国家。
对于有意向进军印度市场的中国企业来说,首先必须了解印度是联邦制度,每个邦的法律法规都不同,不同邦之间的贸易障碍都很高,初期开拓市场应先锁定一两个邦,一方面可以避免资源分散,另一方面可以降低初期研究各邦法律法规的时间。倘若个别中小企业难以深入研究印度,与其单打独斗,不妨通过当地行业商会组团共同考察。
此外,中国企业进入印度市场还需了解当地的消费习惯。以白色家电行业为例,就目前竞争格局而言,中国品牌并不处于领先地位:韩国品牌三星、LG在印度市场居于绝对主导;日本品牌松下、日立等抢占了高端消费人群及空调市场;美国品牌惠而浦通过丰富多样的产品种类受到消费者的喜爱;印度本土品牌亦分割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中国品牌在群雄割据中,需要寻找到高差异化的产品方案,才能打开商机。海尔、美的等国产品牌已在印度市场摸索开拓十余年。然而由于印度消费场景的特殊性,如高温、水电不稳定等突发情况对品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另外,印度消费者对品牌的印象比较固化,偏向于选择口碑悠久的日韩美品牌,而且品牌忠诚度也很高。所以在前期,国产品牌开拓市场的过程较为艰难,但后来他们逐渐采取了本土化的发展策略。
如海尔在2007年开始在印度收购建立1.2万平方米的工厂,2017年在印度浦那投产建成17.5万平方米的海尔印度工业园,实现全面化本土研发、制造、运营。美的在2012年与开利合资进行空调的本土化制造,同年10月改造在雷瓦利的工厂,近期投资80亿卢比的美的浦那工厂也将于2018年底投产。
在产品策略上,海尔针对印度消费者“弯腰病”这一普遍痛点,研发出冷藏室在上层的BM冰箱,可减少用户每天至少15次弯腰取食物的次数,符合当地市场的人性化需求。因此,海尔获评了印度市场的“年度产品”奖,并在印度权威咨询调研公司TRA的报告中,位列“印度人最信任品牌50强”榜单第19位。而美的则在结合本土市场特点的情况下不断扩展产品种类,在2016年把制造产品品类从空调扩展到了洗衣机和净水器。
来源:宜选研究院 宜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