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金融市场竞争加剧 融360分析师:银行仍是主力
中新经纬客户端12月29日电 2018年以来,实体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在这个大背景下,消费金融市场竞争加剧,监管规范持续提升,持牌机构的资金优势越发明显,非持牌头部平台的场景、流量优势牢不可破,市场留给其它非持牌机构的“蛋糕”已经很小了。
中新经纬客户端12月29日电 2018年以来,实体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在这个大背景下,消费金融市场竞争加剧,监管规范持续提升,持牌机构的资金优势越发明显,非持牌头部平台的场景、流量优势牢不可破,市场留给其它非持牌机构的“蛋糕”已经很小了。
从央行公布的短期消费贷款数据可以看出,2018年的消费贷款余额仍然保持快速增长,上半年各月的增速大致在33-40%之间,下半年有所回落,但也在30%左右。银行和消费金融公司这两类持牌机构是央行公布的短期消费贷款的主要发放机构。从规模上看,银行依然是消费金融存量及扩张的主力。
持牌机构资金成本优势显著
融360大数据研究院分析师李万赋认为,整体上来看,持牌金融机构具有显著的资金成本优势。以银行为例,其主要资金来源于用户存款,而存款利率相当之低。
可以看到,无论何种类型的银行,存款成本率基本上都在1.3%~2.4%之间,资金优势明显。与此同时,大中型银行都拥有数以千万乃至亿计的用户,这些用户经常使用网络银行、手机银行、手机App进行支付、转账、购物、理财等操作,也就是说这些银行本身也拥有可观的流量。
消费金融公司不能吸收存款,其资金成本高于银行,但是作为正规金融机构享有多渠道的融资便利,例如同业拆借、银行贷款、金融债、ABS等。
“但在股东加持及资金优势之下,消费金融公司仍然出现明显的分化,原因一方面在于很多消费金融公司开业时间不久,尚未形成稳定的销售渠道和业务模式;另一方面在于,他们与银行、各类非持牌金融机构同时、同场开展竞争,综合优势并不明显,业务发展艰难。” 融360大数据研究院分析师李万赋表示。
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方面,迄今为止,银监会已经批准了26家消费金融公司,股东多为银行、商业背景,其中银行参股的最多,达到19家,占比73%,因此可谓背景强大。
但从总资产规模上看,消费金融公司普遍实力有限,且“贫富”差距很大。融360根据历年来披露的年报统计,目前仅有7家消费金融公司总资产超过百亿元,绝大多数消费金融公司在50亿以下。可以看到,与银行相比消费金融公司的体量很小,规模最大的捷信和招联也不过相当于一家中等规模的农商行。
同样,从营收及利润的角度,消费金融公司之间依然差距较大。据融360整理发现,2018年上半年,净利润最高的为招联消费金融6.04亿元,其次为马上消费金融的3.66亿元,而捷信消费金融和苏宁消费金融则由盈利转为亏损。
非持牌机构分化日益明显
融360大数据研究院分析师李万赋认为,持牌消费金融机构在拥有资金先天优势的情况下并未取得“圆满”成就,业绩出现明显分化;而对于千军万马、禀赋各异的非持牌消费金融机构来说,分化情况则更加明显和激烈。
其中,头部电商平台/流量平台有场景、有流量、获客成本低,技术能力强,也开始具备资金成本优势。从2018年蚂蚁金服、京东、唯品会等发行的消费金融类ABS来看,优先级票面利率在5%-5.5%左右,甚至低于消费金融公司。
2018年下半年,电商/流量平台也在悄然转型,宣称自己未来将侧重于技术输出和技术连接。“虽然很多平台都号称自己具备金融科技服务或输出能力,但是真正具备这些能力的平台数量极少。目前大部分玩家的金融科技实力尚未得到充分验证,预计未来该领域的玩家还是以头部电商/流量平台系公司为主,数量不会太多。” 融360大数据研究院分析师李万赋表示。
此外,一些被年轻人广泛使用的O2O、OTA及共享经济平台,也纷纷申请小贷牌照,开发自己的贷款产品,消费金融业务快速扩张。美团、携程和滴滴便是这几个行业的典型代表。这类平台有内生流量,可与场景、服务、产业链进行深度整合,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资金来源方面,除了自身母公司和合作的传统金融机构(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等,部分平台也通过ABS方式获取资金。2016年10月,小米就在上交所挂牌发行了金额为5亿元的消费金融ABS,截至目前累计发行ABS规模63亿元。携程金融也在今年发行了一单以“拿去花”为基础资产的3.1亿元的ABS产品。
P2P平台没有内生流量,要么花费高昂的获客成本,要么附着于其它渠道/厂商,成本高、风控难,而且也没有资金成本优势。“目前仍在正常运营的P2P平台,消费金融类资产成交量占比越来越高,但受政策影响,P2P平台的业务增长受到抑制,拖累消费金融业务,消费金融的成交额持续下跌,未来的生存也会越来越困难。” 融360大数据研究院分析师李万赋表示。
另外,还有一些专注于医美、装修、教育等分期类专业服务平台,此前依靠先发优势和监管宽松获得生存空间,目前形势渐趋艰难。分期服务平台和P2P平台面临同样的资产困境,风控能力甚至低于P2P平台,导致诈骗事件频发,一度被推上风口浪尖,失败的平台案例不在少数,预计未来大部分平台生存会越来越困难。
消费金融进入“拼爹拼腿”时代
消费的核心是用户获取,金融的核心则是风险控制。因此,从这两方面来讲,未来消费金融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仍然基于流量和风控。能否更好地触达用户,发掘用户消费需求,并且在满足用户需求的过程中把握好风控,仍然是消费金融路径规划的根本之处。
融360大数据研究院分析师李万赋表示,对于机构而言,强化场景渗透,加强对千禧一代的文化、特点研究,而非仅仅局限于年龄、收入等因素,洞察到年轻人的流量洼地,并通过各类行为指标和数据分析,建立更加有效的智能风控模型,是未来的重中之重。
就各类消费金融服务提供商而言,相比具备获客成本、资金成本、信用成本全方位优势的机构(例如大型银行、头部电商/流量平台、领先的消费金融公司),普通非持牌消费金融机构的生存将日渐艰难。
融360大数据研究院分析师李万赋指出,除了渠道/厂商系消费金融服务机构可依靠自身的内生流量和用户粘性获得独立发展外,其它机构只有两条路可走:(1)避开头部机构的锋芒、不断转战新领域,依靠商业敏感度独立生存并构建护城河(拼腿);(2)因为某些先发或者技术、商业方面的优势,被头部机构控股或收购,借助头部机构的资源实现借助高速发展(拼爹)。否则,将很难获得竞争优势,逐渐消失。
需要引起警惕的是,我国居民的杠杆率虽然仍低于发达国家,但是近年来上升很快,目前居民债务比GDP达到50%,居民债务比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90%,居民债务比居民部门存款达到70%。海通证券(600837,股吧)研究所的数据显示,2018年1季度我国居民部门负债率水平接近55%,远超过新兴市场国家,也已接近或者超过部分发达国家。
从负债/可支配收入角度来看,我国居民部门债务水平也已超较多发达国家。随着消费贷款规模的持续扩大,前期高速扩张带来的不良后果也开始逐渐呈现,各类服务机构在保证业务增长的同时,需要比往年更加重视风控工作。(中新经纬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