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金融分期 馅饼or陷阱?
教育信贷市场纠纷再现。
教育信贷市场纠纷再现。
近日,一则题为《大学生报英语班欠下16万贷款,父母被逼卖房——华尔街英语到底忽悠了多少人?》的文章引起关注,一名在校大学生称,他在华尔街英语北京崇文门中心分批次报了课程,花了学费163300元,每个月要还贷款6600元,迫于经济压力,无法继续学习,但华尔街英语不愿退款,目前信贷还款已逾期,即将上报征信。
实际上,由于教育信贷市场尚不成熟,原本应是教育机构、金融机构、消费者三方共赢的生意,却可能因各方利益驱使、竞争激烈导致乱象频发,从而陷入三方纠纷。
除了教育分期,医美、装修、旅游等各类创新消费金融产品也层出不穷,消费金融井喷发展。但正如其他行业一样,良莠不齐是行业发展过程中的必经过程。
教育分期变味
教育分期市场发展潜力巨大,持牌金融机构、互联网巨头争相涌入这片蓝海市场。根据百度有钱花联合南京大学紫金传媒研究院、赶集网和清研智库共同发布的2017年《新蓝领教育消费行为调查报告》,95后新蓝领在学历水平、对技能培训的重视程度、超前消费观念等方面,较传统蓝领均有较大改变:新蓝领参与职业教育的意愿高达86.5%,近5成倾向于用分期付款的方式支付学费。
“教育信贷产品的设计本身很好,”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法与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尹振涛表示。消费者(借贷者)可以获得低成本的培训方式、培训机构可以扩大规模、金融机构可以获得低风险资产(学费直接由消费金融机构打给合作的培训机构,规避消费者潜存的套现等风险),实现三方共赢。
观察整个行业,在合作模式方面,提供教育分期的消费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分期产品的利息、为培训机构招生返佣等方式盈利。
第一财经记者从一名华尔街英语销售人员处了解到,华尔街英语视个人语言情况,课程费用在几万、十几万甚至几十万不等。这位销售人员表示,目前华尔街英语与三家金融机构开展教育分期合作,分别是百度金融、招联消费金融、中国银行。
例如,在华尔街英语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模式中,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消费者与金融机构签订分期还款的贷款合同后,由金融机构将学费一次性提供给华尔街英语。尹振涛介绍,“正规的情况,教育分期应该是两份合同,一份是与金融机构的借贷合同,贷款协议内容约定是一次性还是分期,(如果分期)约定每月还款额度。 ”
从目前行业发展情况看,三方共赢的生意背后存在黑洞。围绕金融机构、教育培训机构、学员三方之间的纠纷、乱象层出不穷,退款难就是其中之一。
“金融机构一次性把学费付给教育机构,金融机构也会担心,如果学员提前还款,对金融机构而言就是吃亏的,所以要看金融机构与教育机构的具体合同条款约束。”尹振涛称。
根据记者了解,大多数消费者并不了解签署的合同内容、培训机构避重就轻且没有清晰告知、市场规则不明晰等是形成纠纷的主要原因。“对培训机构、金融机构有利,可能对消费者不利。”一位业内专家对记者表示。
以消费者与百度有钱花签订的贷款合同为例,合同显示:“贷款生效后,您与教育机构所发生的任何纠纷,包括您在接受商品或服务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包括但不限于质量问题),均不影响您的还款责任,您需按时偿还未还清款项,直至贷款及相关费用全部结清。”
第一财经记者从21CN聚投诉官网了解到,涉及金融机构及教育培训机构的投诉主要以退费困难、无法解除贷款合同、套路贷等问题为主。
“正常情况下,不应存在合同无法解除的情况。除非在合同中有规定提前还款的约束要求。的确有些金融机构是不允许提前还款,但商业活动应告知清楚。”尹振涛也表示。
当然,更极端的情况是除了退款、退课难外,教育机构跑路也是教育分期市场存在的另一个问题。上述业内专家表示,即便合作的培训机构跑路,但由于借贷双方(消费者、金融机构)的债权仍然成立,消费者仍需按时还款。“出现第三方跑路等情况,从目前的规定来看,消费者仍需照常还钱。当然也要看金融机构与教育机构具体怎么签订的合同。这在目前属于监管盲区。但严格意义来说,不能退课是属于违规的。”该专家称。
消费金融乱象频发
居民消费需求旺盛,随着超前消费意识的增强,负债消费正在形成趋势。在此背景下,各类创新的消费金融产品也层出不穷,消费金融掀起热潮。除了教育分期外,医美分期、装修分期、车贷、租金贷、手机贷等各类消费场景正日渐丰富多元。
上述专家表示,消费分期产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有实物的,例如,分期买手机;一类是无实物的,比如教育、旅游、医美等。“通过贷款买的是服务,消耗的是未来的无形的产品也算消费金融。但服务质量的不确定性导致了特殊的金融分期业务,暂时也形成了一定的乱象。”
2015年11月,原银监会就对北银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开出过罚单。原因是北银消费金融的业务模式之一,是和担保公司或资产管理公司等中介合作去拓展客户,其中有部分中介以“拉人头”(中介借个人用户的名义,从北银消费申请贷款。但这些款项最终并没有进入借款人的账户)的方式,从中套取资金。
近日,根据“新华视点”调查发现,用户以为办的是车贷,却掉进了“套路贷”的陷阱,涉贷金额高达9.37亿元。名为汽车销售公司,却从没卖过一辆车、一个配件,以协助办理贷款为名进行诈骗,揭开了“套路贷”的新手法,从汽车经销商到中介公司再到银行,“套路贷”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由于消费金融机构竞争激烈,场景端机构成为较为强势的一方,也带来了诸多问题。出于利益的驱使,场景端机构自然会选择风控相较宽松的机构合作,使更多的消费者可以通过信审;金融机构为了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降低对培训机构的风控力度等。如此,场景端机构、金融机构、消费者三者之间构成的商业闭环有可能从良性发展走向畸形发展。
消费金融的井喷发展,特别是在医疗、教育等领域,居民消费需求的旺盛增长,导致行业盲目扩张。但是正如其他行业一样,良莠不齐是行业发展过程中的必经阶段。
也有业内人士建议,监管部门应对各种市场行为制定明晰的规则,以避免出现消费者利益受损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