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风险魔高一尺 监管创新要道高一丈
随着金融科技的不断发展,以科技驱动的各类金融创新陆续涌现。在这种新形势下,如何稳妥地发展金融科技,做好金融安全和风险防范也成为了整个金融行业关注的热点问题。
12月5日,由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政府担任指导单位的首届北京金融安全论坛在北京金融安全产业园举办,论坛主题为“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
论坛上,包括北京市副市长殷勇、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吴晓求、中国保监会原副主席周延礼在内的大咖嘉宾齐聚一堂,为防控金融风险、提高我国金融安全水平建言献策。
要确保金融科技创新方向正确
随着金融科技的不断发展,以科技驱动的各类金融创新陆续涌现。在这种新形势下,如何稳妥地发展金融科技,做好金融安全和风险防范也成为了整个金融行业关注的热点问题。
对此,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李东荣认为,金融科技发展要始终坚持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宗旨,以促进金融业转型升级,建设普惠金融体系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己任,把有利于提升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和普惠水平,有利于提高金融风险管控能力,有利于加强金融消费者保护作为评估创新价值的基本标尺,确保金融科技创新发展的方向正确、路径科学。
原中国银行副行长、海峡区块链研究院院长王永利的观察则更为具体。他认为,近年来,互联网金融与金融科技非常火热,但是也暴露了不少问题,充满着很大的争议,其中争论最大的非区块链数字币莫属,“货币是金融的基础和灵魂,货币体系一个大的变革必然带动金融体系乃至经济社会运行的非常大的变化,如果在货币体系这个地方就出现偏差了,它的危害是极其大的,所以我们在发展新科技的时候,我认为货币这个角度也必须要有一个准确的定位,要恰当的监管。”
实际上,不止金融科技手段在不断创新,中国的整个金融行业都处于变革之中。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吴晓求提出,推动我国金融业革新的其中一个力量是“市场脱媒”,主要指“传统金融机构在融资层面的脱媒”,即“去中介化”,突出的标志则是迅速扩大的证券化金融资产规模。
那么,具体来说,金融脱媒究竟带来了哪些后果?据吴晓求介绍,金融脱媒之后,金融业的风险结构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将会从原来单一机构风险慢慢变成机构和市场风险并存。当市场透明的速度加快之后,一个国家的金融结构将从单一风险变成双重风险,这实际上对于加强金融监管以及维护一个国家的金融安全是非常重要的。
监管科技同样异军突起
而对实际参与经营的市场主体来说,金融科技则是提高企业经营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据中国银河证券副总裁罗黎明介绍,通过互联网,该公司旗下的基金研究中心可以将其自身的研究能力输出给消费者,有利于消费者进行更准确、更精确的投资。
值得注意的是,本届北京金融安全论坛上发布的《中国互联网金融安全发展报告2018》显示,2018年,我国的金融科技发生了非常重大的转向,从开拓市场转向了防范风险。
事实上,在防范金融风险的过程中,监管科技也出现了异军突起的现象。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震认为,这种情况同时也呼应了西方的监管科技,属于一种在中西交互中形成的崛起。略有差异的是:西方重点在谈合规科技,而中国重点在谈主动监管。“在中国监管科技的发展过程中,数据产业的发展以及有关部门对这些成果在风控、信用风险评级、评价等应用工作都是比较多的,由此形成了一个体系,属于数据驱动型的,”他补充道。
尽管监管手段不断完善,但在国家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吴震看来,部分细分领域的金融监管还面临一定挑战。以互联网金融监管为例,他指出,当前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框架,基本上是分业监管的框架。而具体的挑战包括:市场总是走在监管的前面,因此造成了立法滞后(指广义的法,包括规章制度和规则等等)。此外,监管机制也存在问题,既包括中央和地方监管的分工问题,也包括各部门之间监管分工的问题,造成很多新型业态的监管权责不清。与此同时,从某种角度来说,无论是中央金融监管机构还是地方金融监管机构,面对海量的、动态的互联网金融发展,其人才储备都是相对不足的。
吴震强调,监管当前面对的互联网金融机构与过去的传统金融机构存在比较明显区别。如果还是依赖过去的手段,可能很难完成这种复杂的监管任务。因此,监管部门急需提升监管手段。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