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方金融监管局助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2018-12-24 13:58 37658

“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是一个‘应需而生’的机构。”面对记者,上海市金融工作党委书记、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局长郑杨脱口而出。在上海国际金

“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是一个‘应需而生’的机构。”面对记者,上海市金融工作党委书记、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局长郑杨脱口而出。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过程中,需高度防范金融风险,上海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则“应需而生”。

作为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的首任局长,郑杨经历了从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副主任到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主任的多次角色转变。11月22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今年10月批准同意的《上海市机构改革方案》,上海市正式组建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下称上海金融监管局),加挂市金融工作局牌子,不再保留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

上海金融监管局的成立,既是贯彻落实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承接地方金融监管职责的具体举措,也是适应新形势下金融工作的必然要求。郑杨对记者表示,组建金融监管局,既是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题中之义,也是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科创中心的应需选择;既有利于防范金融风险,也有利于推动金融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当今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建设强大的金融体系,更需要打造与我国经济实力、与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对于这一点,郑杨表示,上海金融监管局将“营造更加良好的金融发展环境,更好地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为地方金融监管和风险防范提供有益的经验”。

中央加强顶层设计的结果

组建地方金融监管局,是党和国家整体战略的需要。11月5日至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沪考察并出席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期间,宣布了我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并对上海提出三项新的重大任务:一是增设上海自贸试验区的新片区;二是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三是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同时,总书记希望上海继续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不断提高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着力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总书记交给了上海新时代发展的新任务,这三大任务也突显出了金融在上海发展中的重要地位。”郑杨在接受《国际金融报》采访时认为,上海城市发展进入关键期,金融是突破点。上海作为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已经迈入全球城市行列,应当以更加强烈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加快提升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金融是上海提升城市能级的关键,是上海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近年来,随着金融业综合经营的态势日趋明显,尤其随着金融科技兴起,金融监管的复杂度不断提升,也出现了监管空白、监管套利等问题,导致地方金融风险不断累积。我国金融主要是中央事权,但新时代的金融稳定工作不仅需要横向上的金融监管改革来防范和化解跨领域金融风险,也需要纵向上的金融监管改革来防范区域性金融风险。

“上海金融监管局的挂牌,是中央应对当前金融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和统一规划的结果。有助于形成‘中央为主、地方补充,规制统一、全面覆盖,权责明晰、运转协调’的金融监管和风险防范处置体制,全面提升新时代我国金融稳定工作的能力,促进金融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郑杨表示,上海是中国金融的腹地,肩负着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任,也是金融改革创新的“试验田”。 上海金融监管局挂牌后,将严格履行国家赋予地方的金融监管职责,同时积极探索,进一步理顺地方金融监管、发展和服务三者的关系,明确监管是前提、发展是根本、服务是手段。

创造性地开展上海金融工作

从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到上海金融监管局,变化的不仅仅是名字,更是职能和使命。对此,郑杨认为,组建上海金融监管局,目标是要提高监管能力、提高服务水平和提高工作效能。

据了解,上海金融监管局组建后,不仅需要确保金融各项工作的连续稳定,更要以机构改革为机,实现“提高监管能力、提高服务水平、提高工作效能”的目标。按照时代的新要求,全面“转理念、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走出一条不同于以往的工作新路子。

“首要是转理念。”郑杨说,要认清上海的地位和责任,把“上海是全国的上海”“更好为全国改革发展大局服务”作为工作的起点,立足把上海未来发展放在中央对上海发展的战略定位上,放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放在全国发展的大格局中,放在国家对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的总体部署中来思考和谋划。

“从国内看,上海要服务全国,争取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金融创新成果,发挥出对长三角地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从国际看,上海要建成国际金融中心,就必须要对标国际,代表国家参与全球合作与竞争。积极发挥‘一带一路’桥头堡地位的优势,推动建设‘一带一路’投融资中心。进一步集聚国际型、总部型和功能性重要金融机构,充分发挥‘上海油’‘上海金’‘上海铜’等‘上海价格’的影响力,做好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郑杨说。

给金融安上“定海神针”

当前,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进入攻坚期,监管是压舱石。金融秩序的稳定和安全是金融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郑杨认为,上海金融风险基本可控,但是在以互联网金融为代表的一些新兴领域,金融安全面临新挑战。梳理监管权责、填补监管空白、加强地方金融监管成为金融业健康发展的紧迫需求。上海金融监管局组建后,需要更加切实防控金融风险,既要善于监管,寓监管于服务之中,也要敢于监管,真正让监管“长牙齿”,从而为金融改革开放创新各项工作奠定基础,给金融发展安上名叫“监管”的“定海神针”。

更好地平衡防范金融风险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关系,是组建新的金融监管局的一大考验。据记者了解,组建后的上海金融监管局,一方面要防范金融风险,维护地方金融稳定,另一方面也要继续推动金融改革创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我们将实现二者的平衡,更好地形成金融风险防范与金融发展的良性互动”。

“一是坚持以发展促稳定。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提出的三项新的重大任务,继续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大力推进金融改革创新各项工作,保障金融对实体经济的‘输血’功能,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二是坚持稳定中求发展。要进一步优化地方监管职责,积极探索综合监管和功能监管;关口前移,创新金融风险发现预警机制;依法打击,稳妥处置重大非法金融类案件;压实责任,全力保障区域金融及社会稳定。多管齐下,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郑杨说。

郑杨在接受《国际金融报》专访时表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进入决胜期,改革开放是硬道理。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是中央交给上海的光荣使命,是重要的国家战略,是改革开放的产物。

郑杨认为,到2020年把上海“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的战略目标迫在眉睫,上海更应保持金融改革开放的战略定力,进一步争取国家支持,让上海成为金融改革的“试验田”,把金融领域更多改革开放探索率先放在上海试点,更好地为国家深化金融改革开放服务。

推动科创金融两个中心联动

《国际金融报》:总书记2014年5月在上海考察工作时就明确要求,上海要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上海也在尽全力落实中央提出的这个上海中长期发展战略的核心使命。您认为,站在金融的角度,该如何支持上海科创中心建设?

郑杨:我们将以上交所科创板设立为契机,推动上海科创中心同金融中心建设联动,更好地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大力吸引优质科创企业上市,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创企业。加强对优质创新企业的融资服务,通过科创板撬动本市创新产业的发展。以长三角地区为重点,强化重大项目投融资紧密合作机制,挖掘一批有层次、有梯队的优质上市企业。二是打造支持经济转型发展的良好投融资体系。通过多层次、多样化的金融服务,推动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发展动产金融创新,开展供应链融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金融业务,打造科创企业投贷联动示范区。积极发挥科创母基金等引导基金的作用,大力培育创投和风投行业。通过增信鼓励优质科创企业利用债券市场融资,建立科创企业债券发行绿色通道。发挥保险对科技创新企业的增信和保障功能,积极推动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专利综合保险等保险业务。

金融监管局要做好职能转变

《国际金融报》:上海是全国的上海,这个定位非常准确。找准上海的地位和责任,转变职能就明确了。

郑杨:上海金融监管局组建后,职能发生了重大变化,由服务为主转变为服务和监管并重,更强调监管。这无疑需要我们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职责定位,发挥自身优势,大胆创新探索,抓好工作,做到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对于金融监管,要增加制度保障,加强金融法治建设,严格履行国家赋予地方的金融监管职责,依法依规对小额贷款等7类机构实施监管。加快推进出台《上海市地方金融条例》,力争在数据共享、比例罚款、合规管理人等方面有所突破,有效提升地方金融风险防范的水平和能力。同时要稳妥开展人员转隶,加强人员培训,打造专业化的高素质团队,增强监管知识储备,切实提升监管能力。要建立长效机制,构筑金融安全网。建立健全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和在沪金融管理部门之间的监管协调机制,强化在信息共享、监测预警、风险处置、消费者保护等方面的监管协同。全面深入开展类金融活动风险排查,对类金融机构和业务的准入严加管理。进一步完善金融监测预警机制,充分发挥新型金融业态监测平台、资金账户异动监测机制作用,防患于未然。加强部门合作、市区联动,做好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和处置,坚决打击违法犯罪案件,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要依托创新科技,积极构建金融科技产业生态链。加快出台推动金融科技产业发展有关文件,力争将大型金融机构和重要科技公司的金融科技板块集聚上海,形成集群优势。积极研究探索建立金融创新风险压力测试地,推动金融科技应用于金融安全与风险防控领域。

摈弃惯性思维,以问题为导向

《国际金融报》:组建新的机构,最难的就是惯性思维。大家习惯了按照惯常的思路做事情。您有哪些办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郑杨:在机构改革的新形势下,要更好地发挥上海金融监管局的积极作用,就需要摈弃惯性思维,改进方式方法,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明确关键重点。要注重抓住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牛鼻子,以点带面推进改革创新。在上交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就是国际金融中心和科创中心建设联动的最佳结合点。要大力吸引优质科创企业上市,推动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通过科创板撬动本市创新产业的发展。要注重对标国际,深化金融高水平开放。以资金自由流动为核心,高标准建设自贸试验区新片区,积极探索合格境外投资者全面参与上海各类金融市场。打造人民币国际债券发行平台。建设全球大宗商品定价中心。要注重查找短板弱项作为工作突破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困扰实体经济的难题,要通过发展直接融资、加大产融对接、提高信贷供给、推动投贷联动等方法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级,切实保障实体经济稳定增长。要注重加强联动协作形成工作合力。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与经济中心、贸易中心和航运中心建设的联动,发挥金融拉动作用,加快推动上海产业转型升级。

来源:国际金融报

3
标签: 金融 地方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