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发电量用电量将持续爬升
中国电力联合会统计数据显示,我国6月用电量同比上升4.3%。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6月发电量同比上升5.2%。而5月份,这两个数据分别为-2.57%、-3.55%。至此,我国发电量和用电量在6月双双实现了“由负转正”的跨越,宣告了自去年10月份以来连续8个月的负增长局面的终结。
7月上旬的国网统调发电量再次确认了上述结论。7月上旬的日均发电量增速为3%,基本延续了6月以来的发电量回升态势。6月份作为全年电量增速曲线“拐点”的意义初步成立。
作为经济先行指标,发电量数据的“翻红”背后站着更多耀眼的数据,6月份的GDP增速为7.9%,工业增加值增速为10.7%。在华丽的数字面前,各种关于经济复苏的乐观预期涌现,我国经济似乎已经站在了回升通道上。
但在高温天气这只强力“推手”之下,发电量的超预期反弹究竟有多大程度反映了实体经济的回暖?更详细的求解还有赖于对6月份分行业、分地域用电结构的分析。
第三产业与居民用电同比增长
6月份发、用电量数据之所以能迅速“翻红”,高温天气和经济复苏是公认的两大“推手”。但高温天气带来的用电负荷高峰属于季节性因素,不可持续,真正支撑电量曲线持续“爬高”的引擎还在于实体经济的回暖。
通过比较1-6月份与1-5月份的用电量结构,记者发现,1-6月份,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同比增速相对提高,而第一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速有所下降。
通过计算6月份当月用电量同比数据可以发现,6月份第三产业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增幅显著,两者同比增幅分别为17.9%和14.9%。而5月份这两个数据分别为5.7%和9%。这反映出6月份高温天气带来的空调负荷对电量曲线回升贡献不菲,而第三产业也加速了恢复步伐。
此外,6月份单月第二产业的用电量同比实现了“由负转正”,为1.44%,相比5月份的-5.24%的增幅,已经跨越了一大步。而相比之下,6月份的第一产业用电量增幅为3.2%,而5月份该数据为9.21%。
再看各行业用电量的比重,1-6月份,第二产业用电占比为73.7%,依旧占据用电量走势的支配地位,其次是居民用电,占比为12.8%,第三产业的用电量比重为10.9%。分析人士认为,包括农林牧渔在内的第一产业出现回落可能与农业季节性耕种的用电波动有关系。值得注意的是,第一产业中的渔业用电增幅显著,达到16.4%。
轻重工业用电量依次“转正”
今年上半年在政府大规模投资计划和巨额信贷投放的刺激下,我国基建、交通运输行业开始启动,并带动部分上下游产业链显露复苏。这在6月份的工业用电量结构数据中均有相应体现。
6月份的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速与5月份相比也实现了“由负转正”,增幅为1.28%。其中,轻工业和重工业6月份的增幅分别为0.13%、1.53%,而5月份这两个数据分别为-7.4%、-4.9%。
重工业中,采矿业的用电增幅依旧为负(-0.36%),降幅相比5月份的-7.7%有所收窄。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用电增幅“转正”为6.7%,其他采矿业的增幅高达117%。与此同时,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开采降幅有小幅收窄,但变化不大。
制造业方面,可以看到,服装鞋帽等制品业、木材加工制品和家具制造业、印刷业6月份用电量增幅显著,分别为4.27%和13.7%、16%。这与东南沿海地区的出口回暖相呼应。分析人士认为,这些制造业的订单开始回暖,从而贡献了用电量回升。
除了制造业之外,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6月的用电量增速也大幅度提升,分别为14.3%和7.3%。其中,管道运输业的增幅最为显著,达到69%。分析人士认为,近期房地产市场火爆对建筑业的拉动效应明显。房地产业的用电量增速从5月份的9%劲升到6月份的20.4%,而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增速也水涨船高,达到38%。
橡胶和塑料制品行业以及交通运输、电气设备制造业6月份的用电量也分别“抬头”至4%和8.3%,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汽车行业复苏对轮胎等橡胶制品的带动作用。而商业、住宿和餐饮业6月份的用电量也爬升到18.6%。
此外,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以及管道运输业的用电量大幅回升也贡献了用电量回升,则更容易解释,政府上半年的大规模投资开始逐步落实,直接拉动了这些行业率先走出危机。
1-6月份,全国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为7%。轻工业和重工业分别增长8.2%、6.6%。而1-5月份这两个数据分别为7.8%、5.7%。可见,轻工业的复苏快于重工业,但二者均处于缓慢恢复过程中。
行业地域用电增长“冷热不均”
尽管政府投资对经济的拉动效应开始“显山露水”,房地产市场的超预期火爆也惠及了相关产业,但支撑用电量增长的“四架马车”——建材、钢铁、化工、有色并没有全面启动。
用电量数据显示,水泥、建材等行业得益于基建投资和房地产市场,用电量在5、6月份均已经实现正增长,而化工、有色领域的用电量并没有显著的回暖。具体而言,肥料制造、化学原料加工等化工行业的用电量增速依然不容乐观,分别为-4.8%、-14.7%,而铁合金冶炼和铝冶炼的用电量不但同比下降,而且降幅均为两位数,分别为-21%和-33%,预期“转正”之路漫漫。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在4、5月份贡献了发电量回暖的纺织行业,到了6月份出现了波动,当月用电量同比下降2.3%。这也预示着危机之后的经济复苏存在反复波动的风险。 而钢铁产量和需求的提升在用电量数据上已经得到反映。国家统计局14日发布的部分重点企业主要工业品出厂价格变动情况显示,铁矿石、钢材、铝7月10日的价格同比均有上涨。据了解,钢铁行业二次去库存化基本结束,钢厂开工率上升,今年6月份钢铁日均产量创下今年新高,已经接近去年同期水平。
数据显示,6月份煤炭开采行业的用电量增幅显著。分析人士认为,山西省内的小煤窑6月份集中复产给用电量“出力”不少。尽管如此,山西省6月的用电量整体增幅依旧为负(-5.48%),远低于全国4.3%的平均水平,可见,小煤窑复产对整体的用电量带动作用还有提升空间。
从地域来看,我国用电量的回暖也存在明显的地域“冷热不均”现象。整体来看,北京、天津、河北等环渤海地区和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等东南沿海地区的用电量恢复起步较早,且持续性相对较好。由于钢铁产量的恢复和铝行业的开工率提高,安徽、江西等中部地区6月份的用电量增幅显著,并且实现了两位数的正增长。
然而,内蒙古、甘肃、青海、宁夏等西北高耗能地区的用电量依旧低位徘徊,其中,青海6月份用电量降幅为11%。此外,著名重工业基地——东北三省的用电量也不见起色,除辽宁(1.48%)外两省均未实现正增长。
分析人士认为,这一方面因为重工业的恢复速度偏慢,另一方面与高温天气分布不均有关。6月份华北大部气温较往常偏高1-2度,而东北大部和内蒙古东北部等地偏低1-2度。高温的不可持续因素也使得接下来的用电量地域偏差充满变数。
下半年发用电量持续爬升成共识
国家电网调度中心数据显示,7月上旬日均发电量增速为3%,低于6月下旬7%的增速,但与6月整月3.6%的增速比较接近,意味着7月初延续了6月之后发电量“转正”的趋势。
尽管分析人士对今年全年的发电量增幅预测还存在分歧,有人认为在3%左右,有人则乐观地看到“接近5%”,但对于今年下半年发电量和用电量都将持续爬升的趋势普遍认同。原因固然包括实体经济的回暖开始步入正轨,更主要的原因还是去年下半年受金融危机冲击,发、用电量自10月起都已掉头向下。
分析人士认为,高温天气将是6月份及以后两个月用电量正增长的主要推力。6月份全国平均气温为20.1℃,较常年同期偏高0.7℃。但中信证券研究员杨治山表示,虽然高温因素是用电量回升的主要因素,但不可能完全解释用电量的超预期增幅,实体经济的回暖正在逐步起到支撑作用。
与此同时,五大电力企业相继公布的发电量数据同样显示了回升趋势,其中,华能国际今年上半年累计完成发电量861.07亿千瓦时,同比减少5.84%,大唐发电上半年完成发电量613.117亿千瓦时,只比去年同期降低1.51%,桂冠电力上半年发电量接近去年同期水平,只同比下降0.6%。在发电量回升和发电成本下降的双重作用下,电力企业的业绩有望借势回暖。华电国际董秘周连青表示,比较看好今年下半年的发电量,需求回升将有助于公司业绩的改善。
尽管乐观的声音越来越多,但还是应该对刚从危机泥潭中爬上岸的实体经济小心“搀扶”。我们在进行数据分析的时候也在努力寻找支撑用电量恢复的持续性因素。
就目前来看,房地产、钢铁、加工业正在合力抬升用电量。但仔细分析,这些因素基本是投资、出口的带动,一方面,投资的可持续性较差,而出口的前景暂时很难说清。
杨治山表示,经济未来的回暖趋势还不能完全肯定,一方面是行业的去库存化存在反复,另一方面是气温等季节性因素也会干扰判断。他解释说,以钢铁行业为例,年初消化库存,年中积累库存,目前库存消化又基本完成,钢铁价格和产量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回暖,钢厂的开工率也上来了,但未来是不是还会再度导致产能过剩以及库存增加,还要看终端需求有多大程度被唤醒。
中电联秘书长王永干表示,尽管出口数据还是没有“转正”,6月份的出口降幅缩小到-21.4%,环比5月份有所提高,出口数据存在企稳向好的趋势。但也有分析人士认为,国际经济环境的反复还难免给中国出口带来波动。因此,实体经济有待于更有力的启动,国内需求也有待更广泛地刺激。
作为经济先行指标,发电量数据的“翻红”背后站着更多耀眼的数据,6月份的GDP增速为7.9%,工业增加值增速为10.7%。在华丽的数字面前,各种关于经济复苏的乐观预期涌现,我国经济已经站在了回升通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