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银行李晓东:未来金融的发展方向是“仿生金融即服务”
11月30日,在亿欧主办的“2018亿欧创新者年会——金融科技创新者论坛”上,民生银行信息科技部总架构师李晓东发表了题为《智能金融服务开放体系的思考》的演讲。他提到:
来源 | 亿欧网
作者 | 李晓东
整理 | 消费金融周刊
11月30日,在亿欧主办的“2018亿欧创新者年会——金融科技创新者论坛”上,民生银行信息科技部总架构师李晓东发表了题为《智能金融服务开放体系的思考》的演讲。他提到:
1、产业的数字化给金融带来了一个巨大的机会,金融可以通过数字科技的集成更加深度的渗透到行业当中,结合着这种渗透,我们能够感受到的是金融不仅仅能够服务于行业,而且行业的洞察、认知可以回流到金融,让金融更加理解行业。
2、伴随着金融数字化和产业数字化,金融服务正呈现出三大特征:1)数据业务化,智能驱动场景;2)感知升级,交互升级;3)服务场景化、智能化、人性化。
3、银行正在经历着由销售向服务的转变,由生产型向运营型的转变,用户对金融服务的要求已经从原有的单向服务转向场景嵌入。
4、未来金融的发展方向是“仿生金融即服务(BioFaaS)”,它强调能力服务化、智能人性化、服务智能化,其中人性化是终极目标。提供这种服务需要有四大能力:金融核心,金融智能、用户感知、金融生态。
5、打造BioFaaS“科技+金融生态圈” 需要各方以开放的心态、合作共建、实现共赢。
以下为李晓东现场演讲速记:
李晓东:大家好,非常荣幸今天能有机会到亿欧这里来跟大家做一个分享。我今天分享的主题主要是谈《智能金融服务、开放体系的思考》,之所以叫思考,因为在这方面包括民生银行在内的银行其实也都是在做探索,摸着石头过河,不一定成熟,仅供大家参考。
谈到金融,我认为金融的本质是服务,现在看到的物流业、商业、制造业、医疗、智慧城市等等各个方面,这些行业都在经历着深刻的变化,伴随着行业近几年来巨大的变化,金融也在进行转型升级,这些深刻变化的本质,除了制造工艺以外的本身提升之外,包括感知技术、测量技术、控制技术、数据分析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等等科技的高速发展,都为这些行业巨大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大推动力。
金融业伴随着这个行业的升级带来了同样巨大的机会,金融本身跟各个行业有一个非常大的明显区别,金融可以高度的数字化,我们认为金融可以几乎100%的数字化。随着科技的变化,金融的核心升级,包括金融交互感知升级、数据智能升级、场景汇聚能力。银行、第三方金融科技都在这几个方面做了巨大的变化,大家在日常生活当中都有非常明显的感受。
产业的数字化给金融带来了一个巨大的机会,金融可以通过数字科技的集成更加深度的渗透到行业当中,结合着这种渗透,我们能够感受到的是金融不仅仅能够服务于行业,而且行业的洞察、认知可以回流到金融,让金融更加理解行业。在这个基础上只要金融更加理解、了解行业,我们就应该可以更好地服务于行业,这也是我们经常谈风控、谈供应链,为什么谈这些?其实我们希望一方面能够更好地渗透服务,另一方面也希望这个过程能够不断地回补到金融。
随着这种变化,我们能感受到的是说有三大特征,第一个金融的数据正在更多的业务化,而且智能逐渐的驱动场景。第二大特征就是感知升级、交互升级,感知方式和交互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变化。第三个就是服务场景化、智能化,甚至是人性化。
这几个方面给金融服务带来的巨大变化是什么呢?最近几年我们身处银行,我们有明显的感受,银行更多的不是谈销售,而是谈服务,更多的不是谈生产,而是谈运营。银行正在经历着由销售向服务的转变,由生产型向运营型的转变,用户对金融服务的要求已经从原有的单向服务向转向场景嵌入。
伴随着场景嵌入,我们可以看到金融服务真正的需求已经由原来单向的金融即服务变成了现在的互动的、随需提供的金融服务。随着服务型和运营型更加深入以后,消费者期望金融服务更加智能、更加人性。
所以如果谈金融未来的展望,我们认为未来金融的发展方向应该是更多的追求随需提供服务、更加智能,最终追求的目标是更加人性。基于对未来金融服务深刻的理解,我们提出一个概念:仿生金融即服务(BioFaaS),这也是我们对于未来金融服务的一种展望,或者一种愿景。
伴随着这种愿景,其实我们现在把金融服务大概纳成四大能力。
一是金融核心,除了传统银行的核心,比如说客户信息、账户、存、贷、汇都是传统银行的核心,除了这些核心能力之外,还有银行典型的各类金融产品、原子化的金融产品。在这方面银行经历了很多年,这些原子化的产品本身没有太大的变化。
我们认为金融核心的能力并不需要太大的变化,但伴随着场景嵌入,它需要有更强大的核心,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现在谈的更多的是在做分布式的改造,或者云化的改造。我们认为金融核心本质上这一大能力,就一个有机体来看的话,就是心脏、血液、骨骼、肌肉。
二是金融智能,这是有机体当中的大脑。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现在看到的零售金融,我们谈的很多都是场景金融、智能服务的概念,谈到行业,或者谈到对公的这种业务角度来讲的话,我们认为现在做得更多尝试是在供应链智能金融服务方面,打通企业的上下游,对企业的上下游供应链管理提供更完善、更人性化的金融服务。
三是用户感知。用户感知是相对比较广义的,不仅仅是面向个人,也面向企业。通过电子渠道PaaS平台、远程银行等多渠道全方位让用户主动感知。
四是金融生态。前三个能力我们认为能够初步形成一个有机体,是金融服务应该具备的核心的三大能力。此外,我们谈的金融服务,是更加人性化的无处不在的金融服务,而这种金融服务未来的发展我们必须要跟广大的行业深度的合作,所以现在谈的不仅仅是银行,而是全行业的事情。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在谈“开放银行”,我们认为开放银行是在具备了基本的金融服务能力之上,还要将金融能力输出,而且能够更有机的嵌入,这就需要一个更加开放的生态体系和更加开放的开放银行的能力。这些概念合起来就是我们谈的BioFaaS的理念。
民生银行这几年也做了一些尝试,比如分布式账户核心、分布式信贷核心、分布式支付核心以及分布式安全平台。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更多的探索尤其是目前的重心探索是在金融大脑这个层面上,因为这方面我们更多的是需要行业的积累、场景的积累,这里面核心的理念是场景识别、场景理解和实时响应的能力。
如果谈场景金融,民生这两年做了一些尝试,我们做了一些模型的设计。其实现在大家经常谈中台,中台是什么?中台是一个齿轮,它是一个变速齿轮,一方面它承载了后台的稳定变化,另一方面它要对接前台快速的变化。另外一个含义,中台本身也要做很多共享服务的沉淀,这是我们经常谈到中台的概念。
但在中台之上,我们认为更多的还是要考虑怎么样做更好地场景积累,在这方面我们一方面设计了如何做客户识别,比如说客户画像、生物识别,另一方面我们也设计了一个模型叫5WH的模型,实际上这是一个场景解析的模型,在这个基础上做场景解析、场景识别、场景还原、场景执行和场景监控,在这个基础上结合更好地客户触达能力,为客户更好地服务,最终形成闭环。
智能风控,其实刚才我们的报告里有重点谈了一下金融科技的风控领域,我们为什么在这里面一定要谈风控?其实风控的确是银行大脑当中的大脑,除了我们的感知,我们能够理解客户到底是什么样的行为之外。如果更深度的跟行业嵌入,银行在这里面面临着一个巨大的挑战,我们不仅仅要控制传统的风险,我们还要深度的渗入到一些行业的风险。
从客户触达的角度来讲,现在谈的更多的是交互感知、生物感知、场景互动、状态感知。
刚才谈到了开放能力和生态方式,我们谈的BioFaaS里面强调的是服务智能化、能力服务化、智能人性化。我们认为人性化是我们最终追求的目标。BioFaaS我认为不光是我们自己银行在玩儿,其实应该跟全行业跟广大行业深度合作,这里面不仅仅包括银行,也不仅仅包括金融科技,甚至包括行业高度的数字化能力,以及跟银行服务的高度集成。
单从开放模式来看,我们认为大体有两类模式,第一类是流量模式。以自身强大产品吸纳广泛用户群,在领域内建立强大壁垒。在此基础开放服务,引入ISV开发丰富应用,形成产业生态。第二类是技术模式,在长期的业务实践过程积累丰富的的科技金融能力后,打造金融科技能力平台,通过开放服务,赋能给全行业和产业链的上下游。
这张图其实是民生这几年在商业消费,还有政务、供应链、医疗,包括我们的同业做得大量的一些场景化的积累,其实这些积累本身我们认为还形不成深刻的行业洞察,但是我们认为如果大家现在谈场景金融,谈金融生态,我们要做的就是持续的积累,持续的了解行业,深度跟行业合作。
谈了很多,这里面有一个简单的我们自己对开放银行的理解,开放银行本身除了我们需要提供开放的平台接入、平台运营,还有包括API的管理、平台工具、平台服务,甚至包括金融之外,还需要具备一个强大的核心服务体系,这里面包括了安全,安全这个话题很大,涉及到的内容非常多,尤其涉及到开放的话,我们怎么样做嵌入式的场景安全体系的管理,其实是一个巨大的难题。
另外一个,还需要一个强大的业务中台和数据中台的支持,再加上场景模型的结合。民生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开放平台的合作,包括了很多场景,包括支付、安全、消费金融,还有信用。另外我们认为说未来更多的应该是把金融的云化能力和产业的云化能力相互交织结合,我们才能更多深入的形成一个产业链条。
以上谈了一些关于开放能力的认知,但是基于这些认知我们也有一些问题。
比如说业务模式,其实开放银行面临着一个很大的问题是当你越来越开放的时候,你可能会由原来的技术紧耦合变成技术松耦合的模式。这个怎么理解呢?比如说最简单的,我们现在做一个系统兼集成,甚至包括银企直联这类的业务,我们每做一件事情都要立一个项,然后双方紧密的合作,但实际上真正如果我们做了开放,或者做到金融的服务无处不在的基础上,你真的要云化,而且高度的资源化,把你的服务高度资源化,这种情况下你的服务就需要跟外部做松耦合,这是很难的场景
。
另外一个,再进一步的话由业务的紧耦合变成业务的松耦合,这实际上就涉及到后面要谈到的安全问题。比如说场景的安全、交易的安全、信息的安全问题。
还有一个风险的问题,包括金融风险和行业风险。
其实还有一个大话题,就是合规的问题。当你将开放能力释放出来的时候,行业将金融服务能力集成进去的时候,要考虑怎么样能够形成一个合规的模型。其实坦率的说不光是银行要回答的问题,这也是监管,包括政府、管理机构共同回答的问题,在这方面银行也在探索,而且我们也跟监管做了很多交流。
另外一个就是标准化的问题,我们现在大家都知道我们有AWS,甚至包括阿里的云等等有很多的云,实际上大家看到标准化这方面目前没有形成一个全球统一的标准,实际上对于开放结果来讲大家自成体系,实际上金融服务有很多成文的标准,包括监管合规的标准,但是对于开放银行来讲怎么样形成一个互动的标准,包括行内的标准,甚至行外的标准,这方面需要做大量的探索。另外,在标准的基础上面对的是怎么样实现个性化,我们的认知是未来的银行一定是越来越个性、越来越不同。
以上这几个问题是我们目前面对开放银行要思考的问题,甚至是面向更大的仿生金融服务的体系要解决,或者逐步解决的问题。
今天的分享大概就是这些,民生最近几年成立了一些民生科技有限公司,其实也是在做银行的金科,我们现在的心态是这样,我们希望能够跟广泛的包括金融科技的企业,甚至银行合作共同来做突破创新、人性科技、开放服务和生态共赢,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并不希望去跟大家讲生意,或者做大家已经做过的事情,我们希望能够跟大家合作,更深度的为我们各行各业服务,更深度的形成一个金融即服务的未来生态和体系。
今天我的分享就到这儿,谢谢大家,谢谢亿欧。
来源 | 整理自亿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