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光伟:中国银行业已进入数字化时代 呈现四化趋势

2018-11-21 16:5675471

今日,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潘光伟在“第二届中国数字银行论坛”上发表了致辞。他表示近年来银行业的数字化进程日新月异,传统的银行业态发生了显著的改变,呈现了“四化”趋势。一是服务智能化;二是业务场景化;三是渠道一体化;四是融合深度化。此外,他还表示,目前中国银行业已经进入数字化时代,但数字化之路依然漫长且充满挑战,尽管我们已经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但也有一些问题与挑战需要着力去克服。

金融界网站11月21日讯 今日,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潘光伟在“第二届中国数字银行论坛”上发表了致辞。他表示近年来银行业的数字化进程日新月异,传统的银行业态发生了显著的改变,呈现了“四化”趋势。一是服务智能化;二是业务场景化;三是渠道一体化;四是融合深度化。此外,他还表示,目前中国银行业已经进入数字化时代,但数字化之路依然漫长且充满挑战,尽管我们已经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但也有一些问题与挑战需要着力去克服。

 图片0

以下为致辞全文: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参加“第二届中国数字银行论坛”,在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能够来到改革高地、创新之城、科技之都——深圳,与银行业和科技界的领军人物齐聚一堂,共同关注、探讨银行业的数字化发展,这对于转型发展期的银行业来说恰逢其时,意义重大。我谨代表中国银行业协会对本次会议的召开表示衷心祝贺!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数字中国,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数字中国建设,今年4月,他在致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的贺信中指出:“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创新日新月异,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深入发展,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17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已达27.2万亿元人民币,占到了GDP的32.9%,位居全球第二位。信息技术也推动银行业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在支付、获客、信贷、智能投顾及财富管理等领域开展了大量合作,实现了经营成本降低、服务效率提高、业务流程优化、风险管控加强、业务模式创新,全面提升了客户体验和服务质效,重新定义了银行服务。下面我结合论坛主题,讲三点建议,抛砖引玉。

一、数字化推动银行业转型,重塑业界生态

近年来,银行业的数字化进程日新月异,传统的银行业态发生了显著的改变,呈现了“四化”趋势。

一是服务智能化。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银行机构转变金融服务理念,从传统的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变,通过金融科技赋能对前中后台进行数字化再造,创新运营模式。比如,建设银行运用大数据技术,推出首家“无人银行”,为广大客户呈现了一个以智慧、共享、体验、创新为特点的全自助高度智能化服务平台。

二是业务场景化。在银行业数字化转型中,零售业务数字化是“重头戏”。随着我国消费市场的繁荣以及信息技术带来的消费模式变革,一些银行积极应用具有 “场景化创新”“”“小步迭代”特点的数字化产品开发模式,将银行服务深度嵌入到多维度、高频次的交易场景中,让银行服务无处不在。比如,光大银行的云缴费平台抓住缴费这一场景,提升了老百姓缴费的便利性和效率。 目前,光大云缴费平台缴费项目已超过4004项,交易客户数量达2.2亿户,平台日成功交易500万笔,每分钟成功交易3500笔。

三是渠道一体化。长期以来,物理网点及客户经理是银行业金融机构了解客户、提供服务的主渠道。数字化浪潮下,银行的服务渠道发生了巨大变化,线上服务渠道成为许多银行的发力重点。银行业金融机构充分发挥传统优势和科技手段,做好渠道的整合与优化,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以客户为中心”的全渠道体系。如,农业银行通过对遍布全国的庞大传统网点实施科技赋能和数字化改造,加速网点标准化管理转型和智能化升级,推出刷脸取款、超级柜台等数字化设备应用,大大提高了网点业务效率。

四是融合深度化。去年这个时候,Brett King还在这个论坛上讨论BANK3.0,然而,今年他已经开始谈论BANK4.0(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科技平台服务;第二阶段是业务与技术融合;第三阶段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通过技术手段提供优质金融服务),他认为:“银行4.0已不仅仅是让银行来适应技术,而是说银行业更好地通过技术来提供服务,包括所有的银行业务都需要技术来帮助交付。”目前,银行与金融科技,已经相互交织,相互融合,银行的角色不再是简单的金融服务者,而是开放嫁接生态,为客户提供智能化综合服务解决方案。2017年开始,四大行陆续宣布与互联网巨头BATJ“联姻”,如 中国工商银行与京东金融联合推出“工银小白”数字银行。多家中小银行也与金融科技公司达成合作协议,涉及数据、风控、营销、零售、金融实验室等业务领域。同样,银行系的科技公司也纷纷成立,迄今为止,已有包括建设银行、民生银行、兴业银行在内的八家银行系科技公司开始为银行业数字化发展赋能。

二、充分利用数字化改变金融资源配置方式,探索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有效途径

目前,中国银行业已经进入数字化时代,但数字化之路依然漫长且充满挑战,尽管我们已经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但也有一些问题与挑战需要着力去克服。主要体现在:

一是在推进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依然面临传统银行体制机制上的掣肘。目前,传统商业银行中,还存在以部门和条线为主的管理和经营模式,导致客户需求、产品设计、技术支持脱节,数字化发展效果难以有效体现;二是缺乏数字化思维,在以“产品为中心”的思维惯性下,银行服务离客户的真正需求依然有差距,民营和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然突出。三是科技人才储备不足,特别是既懂银行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缺乏,数字化转型人才支持还需加强。鉴于以上问题,如何加快数字化转型,助力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我在这里提六点建议:

一是将数字化转型战略上升为全行战略。2018年2月,巴塞尔委员会发布的题为《金融科技发展对银行及其监管者的影响》的报告,提出了前瞻性预测,未来银行主要通过五种情景实现核心服务的替代:第一,更好的银行。现有银行通过新技术或改进现有技术,维护客户关系和核心服务,改进现有商业模式,实现银行的数字化转型。第二,新银行。现有银行被新兴技术驱动的新银行取代。新银行成本低、速度快、更现代化,如英国的原子银行,荷兰的Bunq银行、我国的微众银行等。第三,分散式银行。金融服务由银行与金融科技公司合作提供,更加分散化、模块化。现有银行拥有足够的市场份额得以生存,金融科技公司等只注重提供特定服务和产品,不参与争夺银行客户。银行与金融科技公司之间通过合资、合伙或其他服务资源共享的方式开展合作。第四,降级银行。金融科技公司利用前端客户平台提供多样化金融服务,改善客户体验,银行则降级提供运营流程和风险合规等商品化业务,维持产品关系。第五,去中介化银行。客户在选择提供服务的对象和内容时有直接的话语权,通过分布式账本技术等可直接联系金融服务供应商。

在监管部门的引领下,过去的几年中,许多银行机构因势而变、因需而变,从被动到主动,聚焦和升级金融科技战略,明确提出了全面数字化转型的目标与实施路径,试水数字化新模式。中国银行制定数字化“1234”战略,全面发展数字化获客、数字化生态、数字化产品、数字化风控、数字化运营。国际上看,摩根大通较早提出进行数字化转型,提出了“Mobile First, Digital Everything”(移动优先,数字万物)战略理念。银行机构应顺应数字化发展大势,主动将数字化转型上升为全行战略,作为转型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整合、调度全行资源,并确立新的考核维度和考核指标体系,全面推进数字化建设。

二是契合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特点,探索解决融资难融资贵新模式。近期,中央高度重视解决民营经济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银行业金融机构应以数字化手段为依托,通过金融科技赋能,开发符合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短、小、频、急特点的业务和产品模式,切实提升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效率。第一,利用金融科技使金融服务突破时空限制,将业务延伸至物理网点不能服务的区域和无法覆盖的时间,提升服务可能性;第二,借用数据科学、行为分析等手段深层次挖掘金融需求,实现个性化风险定价,精准画像、精准服务、精准营销,将服务覆盖到传统银行想做不敢做的长尾客户,其中大部分是缺乏有效担保抵押的民营和中小客户,实现金融资源的精准化配置。如平安银行通过金融科技赋能,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制了金融产品,其打造的KYB方案以小企业数据征信平台为核心的线上化模式,不再强调传统的企业财务报表和流水表现,而更多关注通过第三方渠道获取的真实、有价值的企业经营数据,借助发票贷、税金贷、产业链融资项目等产品,为民营和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第三,运用大数据技术,基于对日常交易数据流、信息流的分析,商业银行可以有效判断客户的信用等级与信用水平,显著提高风险识别能力和授信审批效率,解决了民营企业融资信息不对称问题。如,微众银行的“微粒贷”,建设银行的“小微快贷”,均是基于大数据的线上贷款,实现了7*24小时运行,秒批秒贷。第四,与实体网点相比,金融科技的推广应用,使得资金供求双方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完成信息搜寻、定价和交易等流程,减少了对人员和设备的占用,大幅降低了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本,这让客户能够以更低的价格获取金融服务。

三是以客户为中心,以数字化转型加快产品与服务优化与创新。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渗透和智能移动终端的持续普及,客户更加青睐简单、便捷、智能化的金融服务。麦肯锡一项最新调研显示,75%的银行客户希望在5分钟内获得在线帮助;61%的客户更愿意选择提供定制化服务的公司。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要求银行进行“端到端”的数字化改造,一方面满足客户日新月异的需求,另一方面为银行价值链创造新机会。当前,我国消费者的互联网思维和消费习惯已处于领先地位,银行金融机构应在场景金融上持续发力,利用数字化技术将更多的产品和服务嵌套在场景中,在客户接触层面探索利用人脸、指纹、虹膜识别、机器学习等便捷技术,在各类交易行为的过程中设计各种金融服务的可得性,更多地打造围绕银行的生态圈,用场景秥住客户,进而转化成场景用户,全面优化客户体验,。

四是加强数据治理,严密防范数字化风险。数字化在重塑银行业的同时也带来新的风险,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按照今年中国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印发银行业金融机构数据治理指引的通知》要求,加强银行业数据治理,加强网络安全“基础防护”和“主动防御”两个能力建设,主动消除影响系统安全的负面因素。结合内外部数据,通过对客户、账户、渠道的综合分析,对客户资金流进行监控、优化信用体系、识别潜在违规客户,逐渐构建反欺诈、智能反洗钱立体化风控体系,全面提升风险防控能力。

五是加强复合型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着重吸引和培养数字化人才。金融科技的冲击和银行数字化转型对传统银行业的人力资源配置和人才结构影响甚大。来自美国金融业的数据显示,在新技术的冲击下,如电话销售人员、数据输入人员、收银员等岗位在2007—2017年期间出现了-47.9%到-69.1%不等的负增长。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合规人员、IT安全分析员、软件开发人员等经历了爆发式增长,各岗位增长率在70.3%到169.1%不等。摩根大通、高盛、和花旗集团正在培训投资银行从业者学习代码编写,以满足银行业对金融科技的迫切需求。以摩根大通为例,其共有50000名技术人才,未来预计招聘约2500名技术人员。高盛25%即1/4人员是科技人员。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加大对熟悉数字化技术、银行业务和风险管理的人才培养力度,储备足够的专门人才,为银行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提供充足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六是加强与监管的沟通。新技术的使用推广和产品创新离不开监管支持和对监管容忍度的理解。巴塞尔委员会认为,虽然金融科技有显著优势,但创新不能以牺牲安全性、稳健性和消费者利益为代价。银行及其监管者应考虑对金融科技带来的新兴渠道和服务与现有银行业务一同实施类似的风险管理水平、控制标准和保护措施。2018年以来,许多国家和国际金融组织发布了鼓励数字银行的优惠政策和法规。包括欧盟修订的支付服务指令(PSD2)、英国的开放银行倡议和监管沙盒等措施、香港金融管理局“智慧银行2.0”和“转数快”以及虚拟银行牌照等。银行机构开展新产品、新业务、新技术方面的尝试都需要得到监管机构的指导和认可,确保创新既能为客户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带来正面的社会效益,同时,也要遵循监管底线,避免因技术创新带来的监管套利和风险事件的产生。

三、发挥行业协会平台作用,助推银行业数字化转型行稳致远

面对数字化的未来,中国银行业协会加强对金融科技的研究,为监管、银行、市场、消费者搭建沟通交流合作的平台,在助力银行业数字化转型方面发挥推动作用。

一是密切跟踪,携手会员单位开展研究,如标准规范、数据应用、服务安全等,并将研究成果转化成实际应用,促进行业性解决方案的形成。二是正在推动筹建会员银行贸易金融跨行交易“区块链平台”,积极探索区块链技术和贸易金融业务的融合发展模式。三是建设联合授信系统平台,推动联合授信工作稳步推进。四是探索建立金融科技实验室和远程智能应用实验室。五是以《中国银行业》杂志社为载体,整合行业数据,为行业打造集信息、资讯、数据、知识库与智库于一体的应用型数据库。通过这些措施,协会希望能充分发挥协调、服务的职能,为银行机构搭建便捷高效的数字化公共学习交流服务平台,这也是我们与中小银行互联网金融联盟联手召开数字银行论坛的初衷。

各位嘉宾,银行业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行业,更是一个紧跟时代发展、不断创新、不断突破的行业,银行业的改革创新发展从未曾停歇。数字化将我们带入到一个从未经历过的新时代,银行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也是前所未有,凡事不破不立,面对新形势,更需要我们用新的理念、新的思维、新的方法,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以新发展创造新辉煌,促进银行业迈向数字化高质量发展的新台阶,更好满足客户的需求,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谨以此,与诸位共勉。最后,祝本次论坛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9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中国银行发布关于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支付手续费继续实行优惠减免的公告

2024-10-11 15:09
88549

上海票据交易所和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联合举办供应链票据资产证券化业务座谈会

2024-09-27 13:16
167178

中国银行业协会邢炜专职副会长:推动支持新质生产力金融创新

2024-09-19 14:06
150229

中国银行即墨分行被罚35万元

2024-09-13 12:59
95537

【重磅嘉宾确认】中国银行原副行长张燕玲女士确认出席2024中国司库年会,共襄“司南奖”颁奖典礼盛举

2024-08-21 09:18
204744

中国银行发布《支持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行动方案》

2024-08-08 13:44
95159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