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银行倒挂严重 银行业资本金“告急”
监管趋严背景下,银行资本补充压力逐渐加大。
来源:时代财经
监管趋严背景下,银行资本补充压力逐渐加大。
为了夯实资本基础,近期华夏银行发布《非公开发行普通股股票募集资金使用可行性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称,该行拟以非公开发行的方式发行合计不超过25.65亿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人民币292.36亿元,扣除相关发行费用后将全部用于补充核心一级资本,提高本公司的资本充足率。
银行频频定增或发行优先股、可转债的背后,是银行业资本金告急的“窘境”。
三家公司拟参与定增
2018年上半年中报显示,华夏银行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1.97%、9.09%、8.06%,较2017年末分别下降0.4个百分点、0.28个百分点、0.2个百分点。
华夏银行资本充足率指标明显低于A股上市银行平均水平,且接近监管红线,该行资本补充压力凸显。
报告显示,此次定增参与方分别是首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首钢集团)、国网英大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网英大)和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投公司)。
按照截至2018年6月30日公司股东名册的数据及发行对象拟认购股份数量上限进行测算,本次发行完成后,首钢集团拟认购不超过5.20亿股,增持后其持股比例维持不变为20.28%,仍为公司第一大股东。国网英大持股比例将增至19.99%,升为第二大股东。原第二大股东人保财险持股比例由19.99%稀释至16.66%,跌为第三大股东。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新入股股东京投公司预计持股比例将达到8.5%,成为第四大股东。据官网介绍,京投公司是由北京市国资委的国有独资公司,承担以轨道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投融资与管理等。
与此同时,华夏银行还公布了前次募集资金使用情况。该行2016年非公开发行优先股募集资金净额近200亿元,截至2018年6月30日,前次募集资金已全部用于补充其他一级资本。
“补血”压力凸显
事实上,近年来银行资本承压明显,已有不少股份制商业银行发起了补充资本行动。
3月12日,农业银行公布了1000亿元的定增计划,用于补充银行核心一级资本。
4月28日,交通银行宣布拟发行600亿元可转债发行计划,以进一步充实资本,提升资本充足率。
8月31日,工商银行公布称,拟发行不超过10亿股境内优先股,扣除发行费用后将全部用于补充其他一级资本。
对于银行补充资本的背后原因,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黄志龙在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表示,在国内监管力度不断强化的背景下,特别是央行MPA监管框架的实施,使得商业银行满足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的压力越来越大。
兴业研究金融行业高级分析师孔祥也持类似看法。他认为,虽然国有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比较高,但是对于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而言,资本充足率距离监管要求尚有不足。
“目前银行表内资产配置以信贷为主,信贷增速远高于总资产增速。而信贷消耗资本比过去以同业投资为主的模式消耗的资本要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资本需求。”孔祥表示,除此之外,因资管新规,表外配非标的难度加大,未来不允许期限错配,而非标是长期资产,理财资金来源是短期的。一部分非标资产的配置可能以表内信贷的方式转换,进一步增加了表内的基本消耗。所以,银行补充资本的动力比过去要强。
那么,未来银行“补血”会成为常态吗?黄志龙认为,未来商业银行资本扩张的趋势还将延续,这是因为在资管新规新环境下,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将明显收缩,表内的资产负债业务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本金,因此,要维持商业银行业务增长态势,资本金扩张趋势不可避免。
而孔祥则认为,现在市场普遍认为银行“补血”是常态,但事实上,银行补充资本是综合博弈的结果,银行补充资本更多的是需要经营者和股东相互协调。
“对于中小股东而言,配股其实是摊薄了他们的权益;而对于参与定增的大股东而言,二级市场的股价并不理想,让大股东用高于市场价值、‘真金白银’去参与定增是有难度的。所以说,银行补血的频率较高,但实际落地需要银行经营者与战略股东方的协调。”孔祥表示,假定银行ROE未来五年可以保持12%,收益留存率保持70%,这样利润留存的复合增长8%以上,通过五年窗口来看,即使不考虑估值的提升机会,也是较好的收益机会,但这需要机构较长的时间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