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靠什么从1600点涨到3000多点?

2009-07-20 11:43453

家住北京南城的南勇是一位老股民,也是一个被深度套牢的投资者,他看着最近股指的不断攀升非常激动。但自从听说“银行信 贷资金违规进入股

    家住北京南城的南勇是一位老股民,也是一个被深度套牢的投资者,他看着最近股指的不断攀升非常激动。但自从听说“银行信 贷资金违规进入股市会造成股市虚高”的消息之后,他就开始琢磨,“这到底是什么回事儿,国家不是明令禁止的吗?这些资金要是撤走,股市不就崩盘了吗?”南 勇的担心不无道理。

    7月8日,央行一改惯例,提前发布公告称,6月份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较上月新增近1.6万亿元。这意味着上半年累计信贷投放量达到7.4万亿元,提前完成央行年初规定的全年信贷5万亿元的额度。

    “天量”信贷让人惊诧之余,很多人都“懵”了。

    当人们对此行情纷纷表示“看不懂”的时候,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副部长魏加宁的言论让市场“炸开了锅”。

    他在一个公开场合表示,根据今年前5个月5.8万亿元的贷款规模计算,约1.16万亿的信贷资金流入到了股市。

    对此,一位券商分析师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上次牛市时,专业机构曾估计有四分之一的信贷资金入股市,从这个角度看,魏的判断有一定的可信度。”

    7月14日,一位接近监管层的消息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持续攀高的信贷增速已经让监管层很是头痛。他说,目前,监管层在两个方面左右为准:一方面, 担心信贷资金违规进入股市会对实体经济的复苏进程和中央的经济刺激计划产生影响;另一方面,糟糕的实体经济现状决定了不能随便改变宽松信贷政策的方向。

    上述人士称,考虑到目前的情况,监管层或将在下半年通过不同形式的“窗口指导”来严格规范银行发放贷款的过程,同时,也会“适度”收紧目前的货币政策。

    信贷资金是否现身于股市?如果有,是否会造成股市的虚假繁荣?“天量”信贷是否还会继续?一直以来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会不会因此而作出调整?
信贷资金违规入市

    “之所以会有如此多的信贷资金,主要有两个原因。”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陆新晨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一是很多中小银行在第二季度结束的时候大规模放贷;二是包括银行在内的企业担心货币政策在下半年可能收紧,所以抢在上半年的宽松环境中先把贷款规模拿到 手,以备后患。

    对于“天量”信贷,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前委员余永定表示,“信贷数字令人担忧,希望有关部门作出解释。”

    根据审计署日前发布的审计公告称,由于一些基层银行审核把关不严,一些企业利用虚假合同和发票办理票据贴现,部分贴现资金被存入银行谋取利差,而未注入到实体经济运行中。

    那么,剩下的信贷资金去哪儿了?

    安邦咨询宏观经济分析师李明旭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半年来,信贷资金至少通过不同途径进入三个领域:为配合国家4万亿元投资计划,绝大部分资金通过银行 贷款进入到了基础设施建设等实体经济领域中;一小部分资金通过票据贴现方式被企业借出后,又再度被企业存入银行;此外,不排除还有一部分资金进入到了资本 市场。

   “每轮股市的异动,似乎都与信贷狂潮相关联。”中国工商银行投行中心高级分析师史晨昱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此前,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很多贷款都流到了股市、楼市和大宗商品市场。他警告说,如果央行不收紧银根,未来不但会引发通胀,而且将对人民币产生贬值的压力。

    谢国忠分析,原来中国一年有4万亿元左右的新增信贷规模,现在增加的信贷已经接近8万亿元,“另外4万亿元最终会变成通胀”,“如果中国一年的GDP是30万亿元,4万亿元就意味着百分之十几的通胀”。

    “如果股票市场的整体估值都严重偏离经济基本面支撑的话,就会认为股市出现泡沫,”李明旭说,现在结构性的泡沫已经比较严重,但是,因为大盘蓝筹股的估值 还没有太大的偏离,所以还不能认为市场已经整体泡沫化。如果整体估值进一步发展,大幅向上推高,就有可能出现全面的泡沫化。
违规入市的可能路径
                      
    6月中旬,中国银监会曾向各地银监局、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紧急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信贷管理的通知》,对银行机构加强信贷管理进行窗口指导。

    “当时监管层的主要意图就是让我们要严格把控贷款的发放,防止资金违规进入股市、楼市。”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监管层已经察觉信贷新增规模速度比较快,存在不良贷款反弹的隐患。

    然而,防不胜防。监管层的严控思路并未让信贷资金“很听话”。

    中国工商银行投行中心高级分析师史晨昱向《中国经济周刊》详细解释了信贷资金违规入市的各种可能路径。

    “信贷资金要经过精心伪装才能进入股市。一般先将信贷资金化整为零,然后再集零为整,最终以非公开的、隐蔽方式进人股市。”史晨昱说。

    首先,借助关联企业或第三方账户隐蔽入市。企业借款人从甲银行取得贷款资金,然后将贷款资金转入在乙银行开户的关联企业账户,再由关联企业将贷款资金转入在丙银行开户的证券公司。

    其次,借助票据业务曲线入市。企业往往利用多头开户,多家银行借款的方式,以及对贴现资金用途审查不严的漏洞,先在一个银行签发银行承兑汇票到其他银行贴现,贴现资金再转到另一个金融机构账上,然后将资金划入证券公司。

    第三,企业通过高管人员名义间接入市。借助高管人员名义入市的企业往往拥有较多关联企业的集团客户,他们在操作信贷资金入市时,往往先以企业高管人员的名 义在异地(或者当地,更多的则是在异地)注册若干关联公司。在关联公司名下,以自然人名义在多家大城市开立资金账户和股票账户。通过资金在多家子公司之间 汇进、汇出的串账方式,将信贷资金间接转至关联公司及自然人名下账户,再转入证券公司。

    此外,取得信贷资金的企业,通过转贷的方式,将信贷资金高息贷给无力获得银行融资的中小企业,这些中小企业大多将获得的转借资金投资房市、股市。

    对于信贷资金违规入市的影响,史晨昱说,大量信贷资金违规入市,尤其是企业和个人炒股所需要的资金缺口直接或间接通过银行贷款来补充,使信贷资金游离于实体经济之外,推动股市的过度泡沫,造成了经济的虚假繁荣。
信贷政策下半年拟调整

    事实上,“天量”信贷带来的风险和部分资金违规进入股市、楼市的后果,监管部门早已察觉并作出了反应。

    7月13日,央行营业管理部撰文建议,未来监管层应合理控制信贷投放节奏,有效解决信贷结构性问题。要关注大规模流动性注入的潜在通货膨胀效应,根据经济走势做好政策预案,做到未雨绸缪。

    7月9日,时隔7个月之后,央行宣布发行500亿1年期央行票据。

   “尽管500亿的发行规模并不是很大,但此次重启标志着今年下半年公开市场操作的基调已经开始转变。央行已经开始有意识的加大资金回笼力度、抑制信贷过快增长。”有关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而在此前的6月初,中国银监会就向商业银行进行窗口指导,要求商业银行严控月末、季末“冲规模”现象。

   “但这些措施解决不了深层次问题。”上述消息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从目前的情况看,监管层考虑在下半年收紧信贷政策的理由主要是因为如果信贷继续猛增,将导致难以控制的通胀、银行坏账和资产泡沫的风险。

   “如果现在不收紧信贷政策,未来会有很严重的后果。”谢国忠说。现在的美元汇率处在下降状态,中国放这么多钱出来,短期对人民币汇率的压力比较小。但等到美联储开始加息,对人民币的压力就会变大,到时中国就会处于一个比较难堪的局面。

    此前,有专家曾表示,因为当前中国的经济复苏基础尚未稳定,所以宽松的货币政策还是会起到鼓舞信心的作用,所以认为监管层只会对货币政策进行微调。

    “微调是不够的。”消息人士透露,监管层最近会把磋商结果向国务院高层汇报,“前段时间,中央领导频繁到地方调研摸底,就是为了了解当前的企业经营状况和经济环境。”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陆新晨赞同此观点,他认为,信贷的增速已经远远超过了正常的经济范围,加上又有部分资金违规进入股市、楼市,在这种情况下,仅仅靠多发央行票据、窗口指导、风险指引等软性的措施,很难达到有效抑制流动性过度扩张的效果。

    陆新晨表示,从6月份新增天量的信贷数据来看,更多的资金并没有进入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中,也没有进入实体经济。如果在扩张政策推出过程中,继续执行宽松的 货币政策,无疑会推动资产泡沫的不断放大,造成物价上涨、资源错配,这会加剧经济恶性通胀的风险。因此,首先应该逐渐收紧的是宽松的货币政策。

    “中国应对经济下滑的急救政策是成功的,只是在货币领域出现了过激的力度。”上述消息人士称。监管层需要对潜在的“滞胀”风险提前作出反应,防患于未然。

0
标签:南勇 南城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