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玲:对“一带一路”建设五周年的评估与辨析

2018-09-17 15:407167

2018年8月22日上午,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接受周边11个国家21名记者团集团采访,魏建国副理事长致辞,陈文玲总经济师介绍“一带一路”建设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张永军副总经济师主持。这次记者集团采访,提出了很多对“一带一路”关切的问题,从中可以看到周边国家对“一带一路”建设五年成就的高度认知和赞赏,也可以看到一些国家的关切,其中也不乏一些认识偏差乃至误区。对于记者的提问,陈文玲总经济师一一进行了回答。

引子

2018年8月22日上午,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接受周边11个国家21名记者团集团采访,魏建国副理事长致辞,陈文玲总经济师介绍“一带一路”建设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张永军副总经济师主持。这次记者集团采访,提出了很多对“一带一路”关切的问题,从中可以看到周边国家对“一带一路”建设五年成就的高度认知和赞赏,也可以看到一些国家的关切,其中也不乏一些认识偏差乃至误区。对于记者的提问,陈文玲总经济师一一进行了回答。

魏建国致辞:


非常感谢各位一早来到中国经济交流中心,首先我简单介绍一下一带一路的情况。因为我有一个比较重要的会议要参加,所以请CCIEE的总经济师陈文玲女士和副总经济师张永军来主持和回答大家的问题。大家如果有什么对一带一路方面的问题,请陈文玲总经济师在她讲述一带一路的整体情况时介绍一下,大家也可以提出任何你们所感兴趣的问题。


习主席在2013年9月8日访问哈萨克斯坦的时候,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不到一个月,同年的10月2日,在访问印度尼西亚的时候,又提出了建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很多外国朋友问我,中国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一个什么样的背景?我把这个背景归纳为三条:


第一,大家知道2013年4月8日,奥巴马在美国的西点军校发表了一篇很著名的演讲,这篇著名的“美国要再领导世界100年”,目的一方面是替美国人民打气,替美国军队打气,也给美国的盟友打气。但是更重要的是,他在这个演讲中提出,不能让中国制定国际游戏规则。就在2013年4月23日,美国西点军校讲话以后不到半年,9月8日,习主席在访问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发表讲话,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紧接着10月2日又在印尼提出建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我认为,2013年两个大国的领导相继发出这样的声音,表明了中美对全球的不同看法。


第二,应把一带一路看作未来一个长时间内中国对外很重要的政策。如果说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建立四个经济特区,第一次改革开放只是打开了一个窗口,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了解世界。第二次改革开放,中国加入WTO,表明中国打开大门,使中国有了更大的发展。这一次的改革开放,跟前两次有什么不同呢?这一次是双向的,既有外国进入,同时更有中国企业走出去,中国的设备,中国的资本,中国最好的产品,还有管理标准,包括互联网技术。所以,应该说各个国家因此能够得益于一带一路,我记得一带一路刚提出的时候,也就是在我们的中心,来得最早的一个日本具有150年的重化公司的老总,他就跟我讲了一句话,他说作为日本企业,非常想加入到一带一路。正是因为如此,安倍在我们中心CCIEE,跟去年日本举办的会议上明确提出日本愿意加入一带一路,随着又派二阶先生到中国来,表示日本愿意考虑进一步加入亚投行。所有这些都是由于企业、由于媒体不断发出这些信号,就是在一带一路我们希望更多的朋友参加,不仅是对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也是一样。到目前为止,我们在一带一路65个国家,93个港口和城市,一共到2017年投资已经接近1万亿,比不在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里面,中国对外投资提高近7.5个百分点,这是一个。


第三,在一带一路建设方面,目前的进出口总额已经差不多达到了12000亿美金,今年还会有提高。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我们开辟了一些工业园,比如说像在越南岘港,深圳市在那里开发岘港工业园区,比如说在柬埔寨有江苏无锡的红豆周海江建设的西哈努克港开发区。在巴基斯坦有三个开发区,在菲律宾,在缅甸,在韩国,在蒙古,都有我们与所在国家建设的开发区。上海绿地,在首尔附近,济洲岛准备开两个开发区。我们在蒙古也探讨了建设开发区。我们还在研究把中国的经验传递给朝鲜,推动朝鲜发展经济。当然,我们更希望在印度参加合作,印度是一个很大的市场,中印有共同发展的机会。


今天我只是做了一个引子,把简单的背景介绍了一下。下面有请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女士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带一路五年来的发展情况,下一步的远景与行动,并回答记者朋友的提问。我再次代表中心向各位记者到这里来采访表示感谢!


主持人张永军(中心副总经济师):


刚才魏建国副理事长,把一带一路的背景情况做了简要介绍,下面有请中心总经济师,也是中心执行局副主任陈文玲女士做主旨发言,向在座各位记者朋友介绍有关一带一路建设的相关情况,下面有请陈文玲女士!




陈文玲:


首先非常欢迎亚洲11个国家的20位记者,到中心来进行集体采访!今年6月份也是在这个会议室,我和赵进军副理事长、徐洪才副总经济师接受了亚洲十个国家、20位记者的集体采访,我记得当时有印度、巴基斯坦、蒙古这些国家。这次采访记者队伍我看又增加了日本,包括印度尼西亚这些很重要的国家主要媒体。我觉得接待记者和媒体采访,特别是集体采访,难度是比较大的,因为各个国家关注的重点不一样,所以我在介绍情况之前,想先听听各个国家的记者你们所关注的问题是什么?就是一带一路中你们最关心的事情是什么?希望我能看法的是什么,用几分钟的时间,你们提一下问题。


提问:没有人提问


陈文玲:


那我就先介绍情况,谈谈我对一带一路的看法,然后再欢迎各位记者提出问题。这一次中心在座的还有一带一路课题组主要的成员,他们也可以对大家的问题进行回答。


大家这次的主题是希望对中国的一带一路进行了解,刚才魏建国副理事长也给大家简单介绍了一下一带一路的进展情况。一带一路是2013年9月份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学院提出的倡议,就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主要是中国沿境的中亚国家,也就是沿着中国边境线的这些国家。在2013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亚提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把9月份和10月份的倡议合在一起,就叫做“一带一路”。开始的时候,很多人对一带一路并不了解,什么叫一带一路?我记得中心在2014年习近平主席发出倡议以后,我们2014年做一带一路研究的时候,曾经到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土耳其调研,和很多智库进行交流,他们就提出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什么是一带,什么是一路?包括什么范围?这在当时可以说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方案,而是习近平主席向全世界主要是古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发出的倡议,简单来说就是中国倡议。


中国倡议——丝绸之路经济带,我认为一带也好,一路也好,它的核心都是丝绸之路,而丝绸之路的起源在中国。在西汉时期,从西汉特使张骞出使西域开始,当时的西域实际上包括现在属于中国一些西部的省份,也包括像尼泊尔、印度这些国家,我们当时叫到“西天取经”,就是在中国西部的这些亚洲国家。从那个时候开始,中国实际上就和我们周边的亚洲国家,包括和蒙古、俄罗斯、南亚、中亚、西亚,一直到欧洲,沿线64个国家,加上中国65个国家,保持了亘古不断的联系和交往。古代陆上三条丝绸之路所到达的国家,实际上就是现在这60多个国家。最远的到了欧洲,到了非洲一些国家,比如说在古丝绸之路上的交易、交往、交流,当时最活跃的是中国商人和波斯人。比如古丝绸之路所到的地方,包括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包括中东欧的一些国家,包括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包括印度,包括印度尼西亚,当时都是重要的沿线国家,在座的记者朋友所在国家也都是当时的重要参与者。


在这种情况下,在陆地上,在不同的时期形成了三条丝绸之路。在海上,实际上是从中国唐以降就开始在福建的泉州形成了海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的商品往来范围大大拓宽,比如说福建的岩茶,那个时候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到达了欧洲,成为达官贵人和皇宫里的最爱。现在英国的立顿红茶实际上就是在中国岩茶基础上改造提升,变成了现在世界上最著名的红茶。比如说当时的奥地利,通过与中国的海上贸易,进口了大量中国商品甚至包括家具,现在在奥地利的美泉宫当年的皇宫,我们看到最有价值的展馆,是中国商品那个时候出口到奥地利的用品,包括中国生产的床、家具、瓷器、丝绸等。而在16世纪——18世纪的时候,中国的丝绸,中国的瓷器,中国的茶叶,中国的家具,曾经是这些国家皇宫里面最受宠爱的商品。中国商品当时也是世界上最精美的中国制造,中国商品就意味着一种财富。我曾经到过瑞典,瑞典当时在我国明清的时候,有37艘商业巨轮来到中国进口商品,巨大的轮船是靠风力推动的,就是海上的风吹起来的风帆。瑞典的商船到中国来采购商品,当时海上的起点是广州一带,广州当时叫番禺。一艘船装载的中国商品,相当于当年瑞典一年的GDP总量。所以,那个时候中国的商品在全世界某种程度上是收藏品,是可增值的财富。


我前些年到瑞典去调研期间,瑞典在靠斯德哥尔摩港口比较近的海域,打捞上来一艘船,这艘船叫哥德堡号,当年这艘船飘洋过海到中国来采购商品,靠风帆作动力要走十个月的时间,才能到达中国,然后装满了这一船的商品,再到瑞典又要走十个月,结果在回程接近瑞典斯德哥尔摩时,没有进入港口的时候船翻了沉入海底。在几百年后的今天,他们把它打捞上来,然后进行了复原。复原之后在2007年,这艘船又一次用原始的动力扬起风帆,再一次到中国当年的出发地广州。当时恰逢瑞典国王到中国来访问,中国当时的国家主席,党的总书记胡锦涛接见了瑞典国王,之后瑞典国王出席了瑞典哥德堡号在到达广州的活动。


我说这个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丝绸之路的发源地在中国,各个国家当时和中国的交易、交流和交往,人民之间的往来,自古以来就开始有了,源远流长。为什么世界上要赋予它丝绸之路之称?一个是德国的地质学家李希霍芬,它给在历史长周期各国与中国的这种和平的交流、交往、交易的方式赋予了这一名字;再一个重要的是,世界上多个国家承认了丝绸之路是一种文化的宝贵遗产,是一种有丰富内涵的文化价值符号,是一种和平的交流、交往、交易的方式,是一种世界上各个国家通过互通有无,能够共享的一种处于原始的平等的国际关系的状态。


日本的瓷器,实际上也是自唐代就从福建泉州把中国瓷器出口到日本,日本的瓷器现在做得非常精细,实际上它的发源地是在中国。从中国出口的这个港口,是当时中国最繁华的泉州。所以,我认为中国和亚洲各个国家,和周边各个国家通过这种丝绸之路的交易、交流、交往,建立了紧密的经济关系和人民之间的了解,而且建立了从古到今这种历史的友谊。




在世界新的形势下,丝绸之路意味着什么?我认为,丝绸之路意味着它是一条和平发展的道路,意味着它是一条共享发展的道路,意味着它是一种建立在自愿基础上互通有无、和平地进行贸易的道路。它还意味着各个国家在商品交易过程中,取长补短,促进各国发展科学技术,发展生产力,是一个互相渗透和影响的历史过程;也意味着各个国家在商品交流、商品交易的过程中,文化的交往和相互影响造就了多元的世界。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各国很多商品,包括印度尼西亚的商品,包括印度的商品,都有中国文化的元素,而中国的很多商品又有各个国家的文化元素。比如说元代开始出现的中国青花瓷,那是古代的波斯风格,中国原来是没有青花瓷的,包括青海、新疆的挂毯和地毯,有好多是伊斯兰风格,是伊斯坦布尔的风格。整个商品交换的过程,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是一个逐渐积累各个国家友谊的过程,也是各个国家相互学习的过程。因此,我觉得丝绸之路它是一条柔性的、弹性的、具有历史长度和跨度,具有丰富文化含量且受到各个国家认可、受到国际组织认可的一种历史文化的价值符号。


而这个历史文化价值符号,不仅是中国现在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体现了其精神,在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之前,全球曾28个国际组织和相关国家都以丝绸之路提出了相关的计划或者建议。比如说最著名的是2011年,美国奥巴马时期提出重返亚太战略,当时希拉里作为国务卿提出重返亚太战略的核心是“新丝绸之路计划”。比如说日本,曾经也提出过以丝绸之路作为名称的丝绸之路合作计划。比如说联合国有关组织也提出相关计划。我们统计了一下,大约有28个国际组织和国家提出来关于丝绸之路相关的规划、计划或者号召。但是我们要问,为什么这么多的国际组织和国家提出来,特别是美国2011年提出提出“新丝绸之路计划”,既有详细的文本,还有项目设计,但是都没有完成,也都没有当前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呢?有这么多国家的响应呢?而且经过携手共建,已经取得明显成效呢?


五年来回过头来看,这是有重要深刻的内涵和原因的。尽管现在不少质疑声四起,首先是美国带头发出的质疑,特朗普对“一带一路”发出反对声音,但是去年5月14日美国还是派代表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今年由于美国挑起中美贸易战,由于美国的战略转向,把主要的斗争矛头、遏制的矛头和打击的矛头指向中国,因此他今年在推特上对“一带一路”是持反对态度的。


据说,美国现在开始派出记者团,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相关国家去做负面采访,搜集材料,企图抹黑“一带一路”。今天周边10国各位媒体朋友来,我特别想和大家谈一谈,对一带一路我们怎么看,我们怎么来给它一个正确定义,怎么进行分析判断,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否则的话,西方国家以美国为首,在舆论战上面抹黑中国,抹黑“一带一路”,它会使“一带一路”建设给大家带来巨大的好处和发展前景,受到很大的影响。今天我特别欢迎各位记者朋友集体采访,我就他们提出的一些质疑的问题,做出自己的回答。


比如说,当前他们指责中国给经济不发达国家造成了债务危机,指责中国在经济上转移落后产能,指责中国对相关国家资源进行掠夺,指责“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国地缘政治重大的战略布局,指责中国是“帝国主义”等等。现在的种种质疑,我认为比去年5月14日我们召开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时候声音增加了。而带头的是美国,美国还进行了专门的策划,专门拨出了经费,专门派出了大批记者,专门去搜集负面材料,来抹黑一带一路。我们不能不指出,美国的做法,包括贸易战,是一种战略焦虑,是一种战略误判,是在一个新的全球布局中,由于美国的失信,由于美国现在的反全球化,逆全球化潮流而动,对全世界发起贸易战,当然也包括盟友,导致全球出现了最大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还有美国退出一系列的国际组织,包括巴黎协定,包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包括联合国人权组织,现在威胁如果WTO不能按照美国的意愿实现公平贸易,也不排除退出WTO。联合国经过多方协调形成的六方伊核协议,美国也已经退出。美国现在种种行为,已经否定了他作为经济全球化的旗手,放弃了作为贸易投资便利化和自由化的旗手,这样一个国际地位和大国地位。


特别是美国对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非常恐惧,也非常着急,因为“一带一路”确实得到了众多国家的响应,到目前为止,101个国际组织和国家和中国签署了108份“一带一路”合作协议。我们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所在国建立了80多个产业园区,中国和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贸易已接近全部贸易额的30%。今年上半年,又比去年同期投资贸易大幅度增长。为什么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会得到响应,会得到赞成,将来会有更多的国家参与,我认为基于几点:


第一,因为古丝绸之路它的起源地毫无疑问是中国。我曾经读过英国历史学家的一本专著《新丝绸之路》,这部著作从中国的丝绸之路,然后全世界进行交易交往的道路,都概述了一遍,包括丝绸之路,瓷器之路,黄金之路,石油之路等等。书的最后落脚点就是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这是当代世界历史上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将创造新的奇迹。


我认为,丝绸之路发源地是在中国,而中国在这个历史过程中,并没有通过战争、通过掠夺、通过欺诈其他国家,靠不平等的手段获得国际地位,获得中国的巨大利益。古代是如此,现在是如此,将来也是如此。


海上丝绸之路,有一条非常重要的道路,除了我刚才说了古代的泉州,古代的番禺,也就是现在的广州,还有一个起点是江苏的太仓。那是中国明代的时候,郑和从那个地方作为出发点,然后七次下南洋,他下南洋干什么?这里有必要向各位记者朋友介绍一下,因为郑和是在皇宫里的一位官员,他的职务是皇宫里的采办,就是官方的采购。实际上,郑和当时是一个宦官,大家了解中国历史就知道宦官,当时他作皇宫里的采办,就是现在政府负责采购的负责人。那个时候为什么从江苏的太仓出发,因为太仓的河叉与海相连,所以在太仓河里造船可以直接推到大海,中国那个时候的技术可以造大型的巨轮,那个轮船比达尔文发现新大陆的轮船要大得多,有了这种大的轮船,在河叉里造了船之后,河和海是连在一起的,直接把这些大的轮船推向海里面,它就可以扬帆远洋。


所以,那个时候郑和的船队浩浩荡荡,有上百艘大船。郑和船队没有武器,而是装满了中国的商品,包括中国的瓷器,中国的丝绸,中国的茶叶,中国的家具,拿着这么多的中国商品去和沿线的国家进行物物交易,换回了大量皇宫里所需要的产品,给世界各国运去了中国的产品。所以郑和是做生意去了,他是去用中国的商品和各国的商品进行平等的交易了。世界上一些人以为郑和是带着船队,是中国的军事行动,不是的,而是这种和平的以物易物,因为古代那个时候还没有发达的金融体系,所以基本上商品的交易还处于物物交换的这种状态。郑和七次下南洋,把中国的很多商品带到了南洋,把南洋的商品又带回了中国。


所以,中国的丝绸之路从开始诞生时张骞出使西域,到郑和海上扬帆出海,都是一种和平的文化交往方式。所以我说丝绸之路是中国创造的,是一个文化价值符号,而在新的时代,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是给这种文化价值符号赋能,给它在新时代一种特殊的含义。当中国它成为100多个国家第一大贸易伙伴、70多个国家和地区第二大贸易伙伴的时候,当中国和各国的这种商品的交易、商品的交换越来越紧密的时候,我们仍然需要像古丝绸之路这种文化的内涵,需要用它所表达的和平交往、平等交易,平等交换、文明互鉴的精神。


因此,我认为这是中国提出“一带一路”能够得到国际社会的理解和国际社会响应的非常重要的原因。尽管曾经有28个国际组织和国家原来都提出过,包括美国也提出过,但是我们可以看到过去的所有这些计划和建议,都没有产生像中国从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这么大的影响力,和这么大的关注度。


第二,我认为也是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一带一路”有非常重要的基本原则。它的基本原则主要集中在六个字上,叫作共商、共建、共享。大家知道在上世纪50年代周恩来总理在出席亚非会议的时候,提出了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这个原则被世界接受并在处理国际关系上已持续多年作为准则。在当代当中国成为第一大贸易体,当中国成为制造业产值排在世界第一位的国家,当中国的GDP成为排在世界第二位的国家,中国通过改革开放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我们用了40多年的时间,靠着中国人的艰苦奋斗,实现了一个伟大国度的和平发展与和平崛起。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有很多的教训,我们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但是中国的发展全世界看在眼里,也有很多的经验值得赞赏和借鉴。尤其是中国从一个贫困的国家走向今天,我们在1978年的时候将近7亿人处于贫困之中,到目前中国贫困人口下降到3000多万,而在2020年要实现零贫困,这是任何一个国家特别是人口大国都无法实现的。


古丝绸之路沿线,三分之二是欠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或者贫困国家,这些国家从中国发展的实践中和选择的道路上,看到了自己的希望。这些国家通过中国看到自己可以选择自己的道路,可以选择和平发展的之路,可以通过选择自己国家治理模式,可以通过自己人民的努力,实现一个国家的复兴和崛起,实现贫困国家的脱贫。所以,在这些方面中国一些成功的做法,激励激发了更多国家和人民,中国也希望这些做法给更多国家和更多人民,带来新的福利,带来发展的机会,而这种发展不是中国去包办,不是中国去替代,也不是中国去要求别人,或者是提出交换条件,而是通过沟通商量,习近平主席说大家的事情商量着办。在共商的基础上携手共建,中国提出和各个国家的战略进行对接,跟各个国家的规划对接,和这些国家在重大项目设计上对接,未来还会和这些国家进行智力对接,服务能力的对接,和这些国家携起手来建设“一带一路,就是携手谋求共同发展。


共享就是说共同享受发展的机会,共同享受由于各个国家携手建设并推进改革,形成一些大家共同遵守的规则,形成一些新的制度设计,创造大家共享的机会。比如说,构建各个国家无障碍流通的大通关机制,通过设施和制度的互联互通,通过基础设施的改善,通过在“一带一路”上形成认证认可体系,通过参与国政府管理方式的改变,使大家共同享受发展的机会,共同享受发展的成果,使我们周边更多的国家成为富裕的国家。在中国改革开放中,邓小平一个很重要的思想,就是要使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先富带后富,最后实现共同富裕。中国在发展起来以后,我们提出的重要外交理念就是睦邻、富邻、安邻,我们首先要帮助并在对方国的努力下,使周边国家成为富裕的国家,使周边国家和我们友好相处的国家,率先发展起来,使周边国家成为和平发展的区域。


这种跨国界的共享发展,境界是非常高的,按照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思想,概括成一句话就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不是一句空话,实际上我们所在的地球,人类面临的挑战是共同的,人类面临的困难也是共同的,比如说气候变暖,今年很多国家出现了夏天的极端天气,非常非常酷热,包括南极,曾经温度高达30度以上,包括美国,包括日本,包括印度尼西亚,包括蒙古,都是热浪滚滚,当然也包括印度。


所以,这是人类对地球的破坏后,地球自然生态对人类的报复。美国能排除这些挑战吗?美国也有极端天气,包括今年美国的这种大台风,现在也比以前多了。人类面临生态破坏带来的挑战是共同的,我们面临贫困的挑战也是共同的,进一步讲就是国家与国家之间贫富差距很大,一个国家内部的贫富差距也很大,这些都是世界性问题。


再比如说,我们面临着疾病的挑战,埃博拉病毒这些疾病的挑战,这些挑战也是全球性的。我们也面临着安全的挑战,包括核安全,包括各个国家企业的安全,人身的安全,这些挑战都是共同的,哪一个国家都概莫能外。在这种情况下,人类面临着这么多挑战,一个国家怎么可能特立独行,搞封闭主义,保守主义,保护主义,甚至建一垛墙,把这个国家和另外一个国家隔离起来呢?


去年7月份我在瑞士参加了一个座谈会,有六个国家驻WTO大使参加,其中有包括巴基斯坦驻WTO大使,英国驻WTO大使,还有瑞士驻WTO的大使等。英国大使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他说您对现在特朗普在墨西哥要建一个长城,有什么看法?我说,特朗普建这个长城很艰巨,美国与墨西哥之间有三千多公里边界线,现在规划先建500公里,加上修缮的612公里,这个长城高8-9米。这种愚昧的保护主义做法,不可能隔断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本流,不可能隔断世界上的经济联系。至于修建长城,那是我们中国的老祖宗秦始皇的创造,但那个时候我们留下的长城,是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但我相信美国现在修建的长城,一定是世界文化的负资产,因为在当今社会用高筑墙来切断经济联系,是非常愚蠢的一种行为。


当我们面临着共同的挑战,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坚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秉持的理念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意味着人类命运是共同的,利益是共同的,责任是共同的,情感也应该是共同的。所以,我认为这是第二点,就是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了很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响应。


第三,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是有具体内容的,而具体内容又是各个国家可以选择的。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在2014年中国三个部委公开发布了关于“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的倡议,在这个倡议里提出了要通过“五通”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这“五通”,第一就是政策沟通。各个国家宏观经济政策通过沟通协商,它的取向应该是一致的。应尽量避免全世界的宏观经济政策对立,对世界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对一些国家经济造成重创。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是由美国次贷风波引发的,当时参加G20会议的主要国家,就采取了完全相近的宏观经济政策,挽救了国际金融危机没有滑向1929年全球性大萧条。而在其中中国力度是最大的,中国当时投了四万亿元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这4万亿的主要投向,主要是我们的基础设施建设。从2009年开始,中国发展高铁,到现在中国已经形成了四纵四横的高铁网络体系,到2035年中国还要形成八纵八横的高铁网络体系,而高铁的网络体系未来会连接所有的省会城市,连接所有的大中型城市或地区性中心城市。


各位记者朋友可能有的坐过高铁,有的没有坐过高铁。目前中国最快的高铁是复兴号,已经达到了350公里的时速,从北京到上海仅需要4个多小时。我在中心7月份接待了到访的瑞典大使,有一个半天时间的会谈,他说20年起前他在中国,那个时候从北京到上海坐火车需要几十个小时,他怎么也想象不到今天的中国,能够有这么快的发展。所以,中国当时投资了四万亿,形成了中国现在高铁主要的构架,当然还投资了一些钢铁、煤炭,一些现在导致产能过剩的产业。所以,当美国国会议员代表团来中国访问的时候,我对他们说最不应该指责中国的是美国,美国导致了国际金融危机,然后中国和G20一些国家采取趋同的宏观经济政策,缓解了国际金融危机,中国在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的同时,也形成了一些产能过剩,意味着中国做出了某种牺牲,减缓了美国金融危机给全世界带来的重创,给了美国经济复苏的缓冲时间,不然的话就会出现1930年持续13年的世界经济的崩盘。美国有什么资格指责中国?有什么资格把过剩的产能,这个我们正在解决的当时遗留问题,作为指责中国并进行贸易制裁的依据呢?


在政策沟通方面,中国是走在前面的,中国的政策沟通,不仅说从国内的发展实际出发,也从国际发展的大势出发。那个时候我们真的是按照G20成员大家同意的相同的宏观经济政策来抵御国际金融危机。从2008年开始到2017年,中国的GDP增量年均占全球增量平均30%以上,也就是说,世界经济增量从2008年开始,主要的带动力量就是中国。所以,我认为政策沟通有巨大的作用,在当前政策沟通尤其重要。比如说国际贸易政策,因为全球有WTO,我们应该在WTO的规则下进行贸易争端的解决,进行贸易政策沟通。现在整个的国际规则,整个的世界秩序被美国打乱了,美国现在四处出击,使贸易政策不能沟通非常困难,这就使世界的贸易秩序受到了重创,使全球经济复苏和增长由此受到影响。


在货物畅通方面,就是要加大贸易的便利化、自由化。这种货物畅通,需要形成跨国的大通关体制,需要形成面向下一代的贸易方式——E国际贸易的认同机制。比如说,新的贸易形式——E国际贸易的企业主体形式包括新的主体EWTP,就是平台经济,平台经济可以把若干中小企业生产者,若干经销商,若干消费者,通过平台上的交易,形成新的贸易流量或贸易方式。而这种贸易流量,贸易方式,贸易速度,贸易成本,都优于传统的贸易方式。


所以,我们所说的货物畅通,它不是一般化的传统贸易,它应该是更加便利化、更加自由化、更加高效、更低成本的国际贸易。贸易便利化通过“一带一路”的建设,可以使各个国家逐步形成共识,形成一些对新贸易方式给各国带来的便利和自由,带来更低的贸易成本,带来更有利的制度性安排。如我刚才所说的全球大通关体制,快速通关效率。这里我给大家介绍一下,现在中国跨境电商在河南郑州通关速度有多快?一秒钟可以通关500单,和现代的物流体系结合起来,五个国家相关部委的机构整合资源,实行电子化通关,已经没有纸质的通关单了,一个流程下来,一秒钟可以达到500单。如果这种通关效率能在我们周边国家实现,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形成这种快速通关,那么就会降低成本,提高流通效率。一些国家为什么不在这些方面下工夫,去推进相关工作,而是要人为地设置障碍,搞所谓保护主义和自闭症呢?这就不仅仅是贸易政策的对抗,而是两条道路的选择,一个是要往前走,一个是要往后退,拉历史的倒车。但是我认为,世界肯定是要往前走的,后退只能是加速衰败。


在资金融通方面。资金融通实际上就是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有很大的投资需求,需要构建可持续的投融资机制。我前年曾经到印度、印度尼西亚调研,在座的记者朋友来自11个国家,我去过其中7个。我觉得日本基础设施是优于中国的,尤其是日本城市的地下管廊建设,那是世界最先进的。但是我们周边其他一些国家,比如说印度、印度尼西亚、蒙古、巴基斯坦等,有相当一部分基础设施还是比较落后的。印度尼西亚除了首都雅加达所在的爪哇岛,电还可以供上,其他1.7万个岛屿中大部分是没有电的。印度的道路,特别是铁路,确实是比较落后的,我原来看了一些照片,不太相信印度铁路会是这样,铁路火车非常慢,而且车厢顶上都是人,我真的不太相信,结果在印度我是看到了。印度现在道路上的很多汽车,还是我们改革开放初期引进的日本那款最落后的类似“大发”那样的汽车。


我认为,真正的要实现资本融通,使周边的国家引进最先进的产能,使这些的国家不是梯度地承接国外落后的产能,包括中国的产能。而是输出中国的先进产能,日本的先进产能,各个国家的先进产能,促进这些国家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


实际上对投融资工作,中国做了很多的有效的努力。比如说中国2014年提出成立亚投行的倡议,当年响应并参加的是57个成员国,到目前为止现在已发展到87个成员。开始叫成员国,现在叫成员,因为中国的香港、澳门,也都参与了亚投行,还包括一些地区,现在亚投行成员仅次于世界银行,亚开行现在是67个成员。在短短不到四年时间,亚投行发展得这么快,一些国家有质疑,我们去年到英国去调研,英国顶级的智库专家问我们,说中国在“一带一路”的投资能力、中国的亚投行投资能力到底怎么样?我们接触的一些国外媒体也问,亚投行到底怎么样?我可以负责任地跟大家说,亚投行是国际最高标准。这个话不是我说的,是去年6月14、15日,我在美国纽约参加中美智库对话时,美国一位著名的金融家在会议上说的。他说,我认为亚投行是世界最高标准,我参加了全球30多个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筹建,其中我参加了加拿大基础设施银行的全部筹建工作,我认为中国的亚投行是世界最高标准。当然,中国亚投行是世界的亚投行,是所有成员国的亚投行。


美国去年三大信用评级公司中两家,包括穆迪和标准普尔,对设在中国的亚投行做出了一个评级,给出了最高信用等级,是三个AAA+。亚投行现在投资的所有项目,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是失败的,而且他们在投资之前,和所有成员的理事都有磋商机制,在投资之前都进行风险评估。投资中都有风险监控,投资后都有效益评估。中国还成立了丝路基金,今年又增资一千亿元,开始的时候是400亿美金。现在丝路基金的运行也很顺畅,基本上是采取市场化的方式在运行。


亚投行还和世界银行、IMF、欧洲复兴银行,亚洲一些国家的银行进行合作,特别是和亚开行进行合作,建立了金融机构之间的长效合作机制。我今年7月5日,在伦敦的剑桥大学参加了一个“一带一路”国际理论研讨会,在会议上剑桥大学非常著名的一位学者马丁教授,他问了我一个问题,他说陈女士请您回答一下,“一带一路”有这么多的重大项目,这么大的投资额,如何中国都去投资,中国的钱能花多长时间?我的回答:这个问题可能也是很多国家关注的问题,因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基本原则是共商、共建、共享,是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市场化运作,项目风险评估,所在国家有强烈意愿,这些缺一不可。如果是中国提出倡议,而且中国自己实施,中国独家投资,中国采取包办的做法,现在就是倾其所有,中国自己连一年也投不下来,也坚持不下去。


可喜的是世界银行,IMF,还有各个国家的银行,都开始关注、重视和参与其中,逐步建立了合作机制,中国民营企业家进入其中,大型央企也进入了这个广阔的市场。各个国家有投融资机制,有投融资的合作方式,有合作机制,我认为这就是一个可持续的“一带一路”投融资保障机制。比如说,英国的渣打银行,目前为止对“一带一路”的重大项目,提供了100亿美元的贷款,计划到2020年再提供200亿美元贷款。所以,这是一个全新的投融资的参与方式,全新的投融资机制,这就是资本融通。资本融通,不是中国施舍,不是中国包办,也不是中国代替,所以有些国家的媒体抹黑“一带一路”,就是想在这一方面做文章。他们制造舆论说,中国让那么多的穷国参与“一带一路”,中国去这些国家投资,给这些国家带来了巨额债务负担,形成了“债务陷阱”。他们用这个方法来抹黑“一带一路”,抹黑中国的善意善行。这些舆论完全是颠倒黑白,是挑拨离间。


但是中国有没有教训?有教训。比如说在一些国家请求中国投资,有些项目投了以后,到现在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最近我到缅甸、老挝去做过相关调研,在一些国家发展意愿不强或一些投资项目风险评估不到位的情况下,中国有些企业进去投资了,但是并没有受到应该受到的欢迎,也并没有取得应该取得的成效。个别项目投资几十亿元,但是到现在还没有签合同,还没有受到所到国家的认可,还没有真正启动起来。我个人认为,在“一带一路”开始阶段,既有经验不足的问题,有在一开始这些项目推进过程中,没形成有成熟的商业运作模式的问题,也还有一些国家认为既然这个建议是中国提出来的,中国就应该投资,我就应该搭便车,我就应该分享的问题。


实际上,加快发展摆脱贫困首席应该所在国的强烈愿望,中国提出了这个倡议,又用自己的巨大努力,力图用亚投行、丝路基金、金砖国家新发展银行,这些全新的金融运作机制和机构来做杠杆,撬动“一带一路”的投资,使各个国家能够从这种投融资中分享到发展的机会,能够解决自己国家最难解决、靠自身力量解决不了的问题。要我说首先着急的应该是这些急迫需要发展的国家。最近有一个事情就很有意思,马来西亚一位非常长寿的92岁的老人当上了总理,他一上来以后就说我要重新审查中国的投资项目,我认为他也是受到了这种氛围的影响。所以,有一度时间大家认为马哈蒂尔可能会对中国的所有投资,对“一带一路”持反对的态度。但是最近大家可以看到,马哈蒂尔总理上周到中国来,习近平主席接见了他,李克强总理接见了他,栗战书人大委员长也接见了他,形成了四大成果,五份文件,得到了习近平主席的三个赞赏。


四大成果,就是在他和中方发表的联合声明中,表示了四个方面:第一是要保持中马之间长期友好的这种关系;第二是表示马来西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主动做好对接工作,第三是要推进中马之间的务实合作;第四是坚持贸易的自由化,反对单边主义,坚持多边主义。这既是政策沟通,也是民心相通,也是未来我们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这种投融资的一种新的处理原则。这种投融资不是要给对方带来负担,而是要给对方带来发展机会,而债务是所在国家的选择,不是哪一个国家、哪一个金融机构强迫这些国家接受投资或者负债。所以,这些关系必须得弄清楚,如果不弄清楚的话,任其随便抹黑,本来这是中国和参与投资的国家和企业对人类的贡献,对所在的发展中国家的贡献,但被说成像美国自己一样邪恶的企图,这就不仅是颠倒是非、混淆黑白,而且会使人类社会错过一个携手发展的历史机遇。


中国没有让哪个国家发展颜色革命,中国没有让哪个国家去互相发动战争,中国只不过提出的一个建议,然后用自己的努力形成“一带一路”发展的空间,建设了一个大家共商、共建、共享的一个平台、载体或渠道,来推动相关国家加快发展。我觉得中国的善意、中国的这种境界,应该得到当代国际社会充分肯定,应该得到尊敬,不是一般表扬,应该是发自内心的感谢。现在环顾全球,在这些大国之间的竞争与博弈中,还没有一个国家能跳出本国的利益来考虑全球的利益。恰恰相反,有些国家是用挑起全球性的矛盾、斗争、战争,来保持自己国家第一,保持自己国家的利益至上,保证自己国家获取更大的交易筹码。这样相比,谁高谁低,谁对谁错,谁是前进的,谁是后退的,在比较中就可以看得非常清楚。这就是我所说的资本融通,因为在资本融通上误解最多,非议最多,所以今天我也谈得最多。中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投资,主要还是通过企业去投资的,通过金融机构按照国际标准去投资的,除了政府之间有重大合作协议,其余的都是在市场上来进行运作的。


在设施连通方面,设施连通开始时叫基础设施连通,现在设施连通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既包括软的基础设施连通,也包括硬的基础设施连通。在“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里,提出来了六廊、六路、六个方向。六廊就是六个经济走廊:一是新欧亚大陆桥,其中一条是从中国江苏连云港为起点,经过郑州、西安、重庆、乌鲁木齐过阿拉山口到中亚、西亚,然后到欧洲。欧亚大陆桥现在发展成三条了,第二条就是中国东北和俄罗斯远东铁路连接的铁,然后通过中亚、西亚,进入中东欧铁路的连接。第三条是从中国广东深圳为起点的铁路,修到云南的昆明,然后从云南昆明出境,和西亚、中亚连接,经过中东欧到达欧洲全境,这就是欧亚大陆桥目前的三条通道。中国境内几十条不同铁路线,目前都是最后过乌鲁木齐出阿拉山口到达欧洲的中欧班列,目前运行已经超过9000列。


第二条经济走廊叫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主要是中国和东盟十国的经济走廊,这一条经济走廊的进展,我认为也是顺利的。现在中老铁路已经开始修建了,雅万铁路也开始修建了。中老铁路修通之后,中老铁路可以继续连接泰国,形成中老泰铁路,直接连接泰国湾。这就把中国和中南半岛的陆上经济走廊连接起来了,通向中南半岛的海上连接也在进行。


第三条经济走廊是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就是中国和中亚、西亚的这些斯坦国,包括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等斯坦国,包括白俄罗斯等国。


第五条是中蒙俄经济走廊,中蒙俄经济走廊就是中国、蒙古到俄罗斯的经济走廊。一条从东三省、一条通过内蒙二连浩特到外蒙到俄罗斯的贝加尔远东铁路连接的铁路干线。现在中俄之间也计划修高速铁路,如两国计划合作修建北京到莫斯科的高速铁路。从俄罗斯到中国的输油管道也在加快。


还有一条是孟中印缅的经济走廊。孟中印缅就是从中国到缅甸、到孟加拉、然后到印度的经济走廊。前几年印度态度不太积极,有一些疑虑,但是通过几年的实践发展,印度态度有很大的转变,特别是6月份习近平主席在武汉会见莫迪总理之后,印度在很多国际问题上,我认为处理得还是非常理智的,代表了一个大国的理性和智慧,以及一个大国的正确选择。比如说针对美国提出的“印太战略”,莫迪总理明确指出,这只不过地域概念,印度不会与美国形成一个战略同盟。现在中国与日本的关系也在有很大的改变,今年十月份安倍首相准备访问中国,现在媒体已经发出了这条消息。


所以,中国与各国推进的设施连通,这六条经济走廊建设,现在都有所进展,进展比较快的是中巴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到目前为止实际上形成了四位一体的建设,4+1这样一个立体化推进的道路,包括瓜达尔港建设,包括城市建设、园区建设、港口建设,还有重大水利项目和高铁工厂等,中巴经济走廊推进的速度是比较快的,也是比较顺利的。


中国和缅甸,特别是昂山素季执政之后,在中国发表了一篇文章有很大的影响力,文章题目是“中国是缅甸真正的朋友”。中国王毅部长在今年1月份访问缅甸,昂山素季也提出修建中缅经济走廊。如果中缅经济走廊能够顺利建设,连接孟加拉国,进而与印度联通,不仅亚洲这两个最大的人口大国,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就能实现互联互通,而且将使缅甸、孟加拉国得到更多共享发展的机遇,中国经济发展带动周边国家发展之势就将逐步形成。


上述这些方面,会使2014年“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里面提出的六条经济走廊,都有不同程度的进展,这就是设施连通。当然,设施连通还有软的设施连通,比如说网上丝绸之路,这种网络的连接可能会给各个国家带来更大的便利和发展机遇。


最后一个“通”叫民心相通。实际上就是各个国家不同文化之间进行的多元的、多维的交流、交往、交汇、交融,使大家能够在不同的、多元的文化价值观中,寻求共同点,寻求交汇点,寻求大家可以互相理解、互相包容、互相兼容的交互部分这样一种新的思考问题的方法路径。


所以,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是有具体内涵的,每一个方面都有具体行动,每一个方面都有具体的内容和实现路径。


第四,我想和各位记者朋友谈的是,“一带一路”建设是一个动态的、持续的、发展的历史过程,是一个面向全球的开放平台,是不断在实践中发展并使之成为可以共享的公共产品的美好愿景。因为不是事先的设计,不是中国去设计别的国家,不是中国去包办代替,所以这个过程还是各个国家,各方面力量共同推进的过程。包括在座的各位媒体朋友,大家的关注、宣传和推动,都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我要特别指出的是,各国的文化交流,民众的交流,对我们各国来说是最重要的。比如说各位媒体朋友们到这里来了解和交流“一带一路”建设,我们毫无保留向各位记者朋友介绍我们的目的,我们的出发点,我们的原则,我们的内容,这些都是民心相通的重要内容。在民心相通中,媒体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在“一带一路”建设这个动态的过程中,开始的时候中国提出了倡议,是用古代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概念,64个国家加上中国65个国家。从实践看,我认为是有偏颇的,因为古丝绸之路沿线65个国家,其实是不完全的,比如说韩国,我在辽宁的长海岛曾经看过一个挖掘出来的5000多年前的陶器展览,5千多年前,陶罐里的米糠已经碳化固化,仍然装在陶罐里面。也就是说,中国大米是通过大连长海岛这样一个海上的通道,到达了韩国,到达了日本。古代大米的丝绸之道的发源地是在中国,但联通了韩国和日本。


所以,古丝绸之路肯定要包括韩国,包括日本。但在2014年的“愿景与行动”里面,64个国家中并没有包括韩国和日本。比如说亚欧互联互通,它就不仅仅局限于中东欧16国,英国、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等国家,不仅都是第一批加入亚投行的欧洲国家,而且在2017年5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会议期间,他们都派出代表参加了会议。去年我们中心课题组到英国、瑞士、意大利调研,意大利意通社相当于中国新华社的社长采访我,他就提出来一个问题,“意大利算不算一带一路国家呢?意大利港口实际上比希腊港口对欧洲的辐射力还要大,与中国的海洋距离还要近,你们为什么选择希腊,没有选择意大利呢?”我当时回答他,因为希腊是在希腊债务危机的时候,中国中远集团刚好在那里收购了一个港口,帮助希腊解决了2万人的就业,那个时候中国还没有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所以不存在是中国在“一带一路”建设上选谁做港口的问题。


在去年5月14日,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了“一带一路”是开放的平台,而一带一路这个开放的平台是欢迎世界各国参与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时候,80多个国际组织和国家参加了这一次会议,包括联合国秘书长,包括世界银行行长,包括IMF的主席。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会上明确指出,“一带一路”和联合国新千年计划宏观目标相同,都是向世界提供的公共产品。而且,“一带一路”倡议中的相关表达,比如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比如说共商、共建、共享这些表达,已经被纳入联合国的四个相关决议。


其实中国提出“一带一路”的倡议,因为发源地在中国,因为中国现在提出了这个倡议,它秉承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坚持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提出了政策沟通,设施连通,货物畅通,资本融通和民心相通的具体内容,才可能从无到有,迅速产生大家的共鸣。而且,习近平主席在2017年5月14日,又提出了它是一个开放的平台,欢迎世界各个国家参与,他讲话中还提出未来要把“一带一路”要建成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所以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关注“一带一路”,越来越多的国家支持“一带一路”,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一带一路”,这是有道理的,这些国家都是基于事实发自内心的衡量和判断。所以,我认为总的来说,还是中国古代所说的一句话,就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习近平主席站在人类道德道义制高点上提出的一个倡议,因为是天下大同的“大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道”,所以才有了昨天今天和明天。中国古代老子在《道德经》里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而“一带一路”的起源就是“道”,这个道就是和平之道,就是繁荣之道,就是开放之道,就是创新之道,就是文明之道。没有这个“道”,谁提出的倡议都不灵,没有这个“道”,这个跨国界、跨领域、跨多元文化的共同行动就走不下去。


所以,在世界格局深刻演化、剧烈变动和深刻变革中,中国用自己的这种文化财富积淀,用自己的发展实践,用自己在新时代中提出的新发展观,以21世纪人类文明观,对世界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提出的倡议和方案,成为一个更能造福我们周边国家,造福发展中国家,造福于贫穷国家,造福于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一个公共产品。当然,这个公共产品还需要继续发展和完善,因为才刚刚五年,而这是一个持续的、长期的奋斗过程。在今后的建设和完善过程中,还有非常多的工作需要做好。


主持人:


陈文玲总经济师对“一带一路”建设五年的进展情况,尤其是近期的一些情况,做了比较全面的介绍。下面时间,记者朋友有没有什么问题,有的话可以提出来,时间的安排,后边的时间会更紧张,欢迎各位提问。


巴特寮通讯社显通·帕沙万提问:


如您刚才所说,中国的一些企业抱怨他们的项目得不到当地政府的认可,但我认为在老挝是不符合实际的。因为长期以来,老挝政府都欢迎并积极支持中国企业的项目和投资,以共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


陈文玲:


非常感谢您的提问!今年6月份我刚刚到过老挝调研,我刚才说的这个问题,并不是指老挝,因为老挝对“一带一路”建设是非常积极的,包括中老铁路的建设,包括老挝建设了12个产业园区,包括中国企业在老挝的水电投资,都受到了老挝政府极大的支持,也受到了老挝社会和民众的欢迎和期待。所以,这里我可以认真地回答您,我刚才谈的问题,并不是指老挝。


印度《觉醒日报》马尼什·提瓦力提问:


您刚才提到印度最初没有参加“一带一路”,但最近印度表现出了加入“一带一路”的兴趣。能否请您谈谈关于印度参加“一带一路”的看法呢?


陈文玲:


您是印度的记者,欢迎您!我2016年曾经到印度和印度尼西亚调研,印度几家媒体当时采访了我,我可以谈谈对印度的看法。在去年5月14日北京“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时候,印度是唯一一个没有参加会议的大国,当时是因为有洞朗事件。另外在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建设和推进中,印度不是特别积极,是因为对中巴经济走廊有一些看法,特别是中巴经济走廊经过克什米亚地区,印度和巴基斯坦是有争议的,在中巴经济走廊上,印度也有一些看法。但是在其他方面,实际上中印两国的合作,现在正在深入发展。中国很多企业在印度投资,比如说手机,印度目前的手机60%是中国企业在那里生产的,还有其他方面很多的合作。印度作为12.1亿人的大市场,又和中国同属于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同属于具有古老文明的国家,同属于亚洲地区的国家,同属于上合组织成员,是金砖国家成员,是APEC成员,也是G20成员,实际上印度和中国有很多共同利益交汇点。


我们非常希望也欢迎印度参与“一带一路”,换一个思路,对中印来说就会带来巨大的好处。比如说中印如果能够通过共同推进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推进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能够打通两国互联互通的道路,那么印度的生产者以及商品进入中国,就会畅通无阻;而印度从中国获得资源,或者获得商品,成本也会大大降低。我们如果更多地从经济上来考虑,从两个国家合作可以获得的共同利益来考虑,可能要比这种比较短视的争论、争议,或者是抵触,能带来更大的动力和收益。


上次也是在中心的这个会议室,参加亚洲国家记者采访团的印度记者也问了我同样的问题。我当时给他回答是,事在人为,关键取决于印度参与“一带一路”的积极性和态度,如果积极参与的话,比如说将洞朗之争变为合作,共同延展青藏铁路,不是阻隔而是道路连通,那就不仅是那些朝拜人的道路是畅通的,而且将来经济上的往来,人员的往来,还有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就会大不一样。中国是印度旅游人群最多的国家,这种流动的人群购买力对印度的发展会有很大的促进。还有基础设施建设,中国现在对基础设施的投资能力,以及建设能力,我认为是全球最强的。印度现在基础设施的欠帐很多,基础设施比较落后,与其去引进一些落后的东西,与其受一些国家挑唆纷争,不如印度和中国这两个发展中的国家进行深度合作,特别是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尽早实现互联互通,这对印度是一个重大的机遇。


当然,印度的积极态度,印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具体行动,对中国也将是重大的机遇。


菲律宾《世界商业报》卡米尔·阿基纳尔多提问:


我们知道很多中国企业投资的项目在菲律宾政府的支持下正在顺利进行,请您谈谈对中菲关系的看法,您认为中菲两国下一步会面临着何种经济上的挑战?


陈文玲:


菲律宾和中国历来是友好的国家,菲律宾也是华人最多的国家之一,中菲之间文化渊源是很深的。最近几年杜特尔特总统对华政策有很大的调整,我认为这种调整是非常正确的,也会对菲律宾发展建设起到重大的作用。现在中国和菲律宾政府之间有很多合作的项目,也有合作的协议,包括对南海的共同开发和利用,这些都会给菲律宾带来经济发展的机遇和好处,也使整个南海发展进入了一种良性互动,对于南海局势的稳定,也有重大作用。


所以,未来中菲关系发展和企业投资机会,除了政府之间合作,我认为更多的在于企业选择。菲律宾能否成为企业投资的热土?这是中国企业关心的问题。有一次我给一个企业家班讲课,有一个企业家提了一个问题,他说他的企业现在在菲律宾投资水电项目,按照项目评估,这个项目收益比在中国国内多一倍,但是他还是感到不太放心,菲律宾未来三年五年,政局会发生什么变化?在菲的投资有没有安全保障?所以,我认为将来对中菲经济方面的挑战主要是,如何使中菲关系长期持续健康发展,建立两国安全合作与保障机制,使投资者对未来有一个非常清晰的判断和理性预期,认为企业在菲律宾投资是安全的,是可预期的,在菲律宾投资不仅能给菲律宾带来发展红利,而且企业也不至于有大的风险和挫折,我觉得这个问题才是至关重要的。


韩国联合有线新闻台王善泽提问:


事实上据我所知,“一带一路”建设项目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西方,确切来说是欧洲一些国家上。但是对于沿中国东部国家的合作项目,像朝鲜半岛或韩国,或者是中国东北方向的国家不够重视。请问是否对于朝鲜半岛、朝鲜、韩国这些东北亚国家,有具体计划或是准备加强联系。


陈文玲:


“一带一路”建设现在已经进行了五年,这五年确实需要回头看,确实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未来顺利发展,确实需要根据实践的发展提出更为清晰的思路。我个人认为,朝鲜半岛,包括整个东北亚地区,也应该是“一带一路”建设优先发展的方向。朝鲜半岛局势缓和,北朝鲜和南朝鲜在考虑未来怎么加强联系和沟通,朝鲜明确地在党的代表大会上提出,未来工作所有的重点都要发展经济。所以,对于朝鲜、韩国和整个朝鲜半岛参加“一带一路”建设,通过互联互通,打通和中国内地的经济联系,这是非常重要的。当然,中国和韩国的联系现在就是畅通的,但主要还是通过海洋远洋运输,未来随着朝韩问题的解决,韩国与中国的陆路之路也是可以连通的,这是第一个方面。


第二个方面,东北亚正在加快推进中日韩自贸区进程。今年在日本召开了中日韩三国总理会议,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中日韩自贸区的建设。中日韩的关系,我个人认为这是亚洲地区非常重要的问题。因为整个世界的经济重心在向亚太地区转移,亚太地区的重心是在亚洲,亚洲目前经济体量最大的经济体主要在东北亚地区。加上未来发展潜力最大的南亚、中南半岛、中亚和西亚。所以,目前亚洲经济体量最大的部分,可以起作用最大的部分,未来发展潜力最大的部分,如果能够有机结合起来,相信未来亚洲会持续多年的繁荣,亚洲地区将会稳定保持世界的经济重心地位,这对整个亚洲都是最大的机遇。


亚洲地区整体的发展和繁荣,持续的时间越长,亚洲各个国家就受益越多。而不是像某些地区的某些国家,用剥夺其他的国家来获得自身的发展,获得自身的伟大,攫取自身的利益,我认为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则问题。


第三个方面,中韩自贸区是在东北亚最早签的自贸区协议,也是中国目前16个已经签署的自贸区协议22个国家中最重要的协议之一。在中韩自贸区协议里面分几步实施,未来大部分商品会实现零关税。因此,中韩之间的这种贸易关系和经济联系本来就比较紧密,如果韩国加入“一带一路”建设,在这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两国大通关的制度设计,通过跨境电商平台的设计,共同推动下一个贸易方式——E国际贸易形成与发展,会使中韩之间的贸易成本大大降低,贸易便利化程度大大提高。


印尼《时代》周刊伊斯蒂科马杜尔·哈雅蒂提问:


您知道印尼很穷,我们国家没有钱,印尼参加“一带一路”建设需要投资的项目非常多,这就需要贷款或借很多钱,必然会导致印尼的债务负担甚至债务危机,请您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陈文玲:


您这个问题您应该问印尼政府,或者问印尼的总统,因为吸引投资一定是印尼的意愿,而且印尼需要投资的地方和项目太多了。我2016年到印尼调研,发现印尼的电力非常短缺,道路非常堵塞,雅加达道路的堵塞,大大高于北京的堵塞,而且印尼摩托车人流和车辆非常壮观,穿行在各种车辆之间。印尼有很多岛屿基础设施建设非常落后,印尼有一个非常宏伟的计划,将来要建100个港口,100个机场等,我想这么宏伟的计划,可能需要的投资是大量的。但是不要忘记您所在国家需要的所有投资,都是要通过风险投资评估的,并不是说不管哪个国家,不管什么项目,只要提出来投资需求,各个国家金融机构和企业就能响应。而设在中国的亚投行,目前有87个成员参加,它是要和世界银行、要和亚开行进行合作的,来自民营企业在印度尼西亚的投资,它也会对企业未来的收益进行风险评估的。所以,我认为需要担心不是印尼,而应该是对印尼的投资者,我投了资,能不能收回来?所以,我觉得这种担心应该是倒过来的,你所考虑的债务问题,实际上真的是应该由您们的总统来回答,到底国家有没有偿还能力?而不是请中国回答。中国应该考虑的是未来的被投资方有没有偿还债务的能力,会不会给我们带来债务负担?我认为这些事情确实应该是倒过来考虑的。


越南越通社记者阮氏秋提问:


请您谈谈美国对“一带一路”的态度,美国最近提出“美日印澳”计划和“印太”战略,您对此如何看呢?


陈文玲:


您提的问题非常好,我认为“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着很大的挑战。首先很大的挑战来自美国。从美国来说,他们有点不高兴,特别想另起炉灶,他们提出了美日印澳,想对冲“一带一路”。但是,美国2011年提出“新丝绸之路计划”流产了,并没有成功,他现在提出的美日印澳计划,我认为也不会成功。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它没有形成一整套正确的理念、原则、内容、思路、推进方式,而这次美国国务卿在一次会议上讲,他说我要拿出1.13亿美元,来支持美日印澳的计划。大家知道,1.13亿美元是杯水车薪,什么都干不了,怎么可能使美日印澳形成对“一带一路”建设的抗衡呢?那绝对是不可能的。中国目前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增长的幅度在30%以上,2017年北京会议签署的合作项目清单,达到270多项,现在进入常态化的就已经是240多项,其他的项目也在推进,目前投融资起码几百亿美元,美国提出1.13亿美元怎么可能启动一个抗衡“一带一路”建设的计划呢?怎么能破坏有这么多国家参与的受各国欢迎的“一带一路”呢?美国的做法注定是要失败的,而印度总理也没有答应,也没有说我参与或者承认它的计划,总理莫迪特别指出,印太是一个地域的概念,不是战略的概念。


日本也没有积极表示要参与其中,澳大利亚可能会呼应一下,但是澳大利亚现在态度也在转变。前一段时间我与澳大利亚公使女士交流过,澳大利亚公使说,其实澳大利亚在很多方面还是跟中国的观点是一致的,比如说自由贸易,比如说维护多边体系。我说,这一点值得肯定,但是澳大利亚有很多方面追随美国,而且追随的目标并不对。所以,我认为在这样一个概念下,1.13亿美金,就想给“一带一路”抹黑,就想给一带一路设障,这是非常愚蠢的,也是根本不可能的。


印尼第六报道网的谭蒂提问:


中国现在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多少产业园区?目前与多少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合作协议?


陈文玲:


75个产业园区,8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


印尼第六报道网的谭蒂提问:


好的。另外,因为我是来自印度尼西亚,我还想请问到目前为止中国与印度尼西亚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展开了哪些合作?


陈文玲:


我知道中国企业在印尼的合作,最大的一个合作是电力方面,比如说我们的鲁能、华能、中国电力在印度尼西亚都有投资,还有一些钢铁企业,也有一些在印尼的合资合作。在印尼还有商务方面的合作,比如说跨境电商等。但是其他更详细的合作项目,我还不太清楚,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与印尼的合作是中国对外合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国家,一个非常重要的区域。


《缅甸事务》记者耶敏觉提问:


陈女士我个人非常尊敬您,因为您是一位女经济学家,这与我们国家不同。我来自缅甸,缅甸正在与中国就多个项目进行磋商,我们国家与中国已经展开了多项合作。但是缅甸人民,当然还有政府还有一些不同看法,对中国企业一些投资项目有顾虑,认为这不符合我国的利益,而是符合中国的利益。所以我们怎样才能做好解释工作,回应我国政府一些人受一些西方国家影响所形成的假设。缅甸人民组成了国家和政府,所以政府在处理这些问题上有些难处,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陈文玲:


我今年6月份刚刚从缅甸调研回来,特别理解您刚才提的这个问题。其实中国在缅甸已经有很多的投资,您知道,密松水库到现在为止累计投资90多亿了,中国企业在皎漂港也有投资,但是现在的问题是,这些投资进展并不是太顺利。到目前为止,密松水库项目已经七年了,还没有正式动工,中国企业前期已经做了很多的工作。所以,这不是中国在缅甸投不投资的问题,而是缅甸以什么样的态度,政府以什么样的效率来办好这些事,使这种存量的投资活起来的问题,能够让大家看到这些可以给缅甸带来好处的项目进展顺利。缅甸目前是一个严重缺电的国家,很大一部分电是靠从老挝去购买,而且购买的电价还是比较高的,缅甸是8美分一度买的,但泰国从老挝买的电是6美分一度,比缅甸低2美分。蜜松水库一个水库的发电量,相当于中国三峡水库的发电量,如果能尽快把这些项目做起来,中国原来的投资能发挥效益,也能解决缅甸的电力短缺的问题,何乐而不为呢?也包括皎漂港的建设,瓜达尔港的建设速度快,就能尽快地受益。


但是皎漂港建设提出也七年了,目前还在谋划阶段。所以,我认为这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不是中国企业进去投资了,缅甸就发展了,而是当地政府要把这种欢迎的态度转化为行政效率,转变为政府做好民众的工作的实际效果。把这些对缅甸有巨大作用的,而且缅甸又迫切需要的项目启动并运营起来,尽快的变成能够使投资产生效益的可视性成果,这不仅仅是对中国投资的负责任,而且对缅甸未来长远发展能够奠定一个好的基础。中国现在转移到缅甸的制造业,我知道已经有500家服装厂了,如果缅甸投资环境好的话,政府之间能把这些关系理顺,情况会大不一样。我了解到中国驻缅甸的大使馆同志做了大量的工作,他们推进工作力度很大,媒体应该进一步地呼吁,推动缅甸政府和中国驻缅甸大使馆进一步密切地合作,为中国企业在缅投资创造更好的环境,形成中国和缅甸两国之间更加紧密的关系,形成良性互动,我觉得这个问题至关重要。


主持人:


现在已经12点了,今天的交流就到这里。后面大家可以留下联系方式,有问题可以进行交流。谢谢大家!


(本文转自: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作者简介:


陈文玲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执行局副主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研究员,国务院研究室原司长。研究方向为国际战略、国际经济、宏观经济、流通经济。


2
标签:陈文 一带 评估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四部门与天津发文:强化监管科技运用和数字金融风险评估

2024-08-05 11:39
50185

建设银行申请供应链评估专利,提高评价效率

2024-01-16 11:37
62058

OpenAI组建新团队评估AI的“灾难性风险”

2023-10-30 11:37
117587

国内首个绿色投资评估指引落地深圳

2023-10-19 14:12
82606

商务部:促进政策沟通和战略对接,保障“一带一路”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畅通

2023-10-11 15:16
34708

金融监管总局“一带一路”银行监管研讨班赴四川中行调研

2023-09-15 12:02
84706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