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盈利分化明显
随着2018年各家银行半年报数据的纷纷披露,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也交出了年中答卷。9月4日,北京商报记者查阅多家银行半年报发现,各大消费金融公司盈利实现大幅增长,但盈利分化较为明显。在分析人士看来,消费金融机构需要做好长期经营、持续经营的准备,在合规经营、适当的利率定价和保障借款人利益的前提下,夯实基础,向精细化运营模式转型。
随着2018年各家银行半年报数据的纷纷披露,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也交出了年中答卷。9月4日,北京商报记者查阅多家银行半年报发现,各大消费金融公司盈利实现大幅增长,但盈利分化较为明显。在分析人士看来,消费金融机构需要做好长期经营、持续经营的准备,在合规经营、适当的利率定价和保障借款人利益的前提下,夯实基础,向精细化运营模式转型。
8家机构上半年净赚12亿元
目前全国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共有22家,其中银行参股或控股的共有19家,是绝对的“主力军”。近期,包括招商银行、北京银行、邮储银行等多家上市银行相继公布2018年上半年财报,有不少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的业绩也得以披露。截至9月4日,共有8家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披露上半年业绩情况。据北京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8家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上半年净赚12亿元,其中,招联消费金融、马上消费金融等均实现盈利。而部分消费金融公司增速放缓,尚未盈利的是尚诚消费金融,企业盈利分化较为明显。
具体来看,招商银行半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6月30日,招联消费金融净利润为6.04亿元,同比2017年上半年净利润5.41亿元增长11.65%。重庆银行半年报显示,马上消费金融营业收入41.07亿元,净利润3.66亿元,净利同比增长173.13%。兴业消费金融也表现不俗,据兴业银行半年报数据显示,报告期内,兴业消费金融公司投放贷款96.76亿元,实现营业收入8.69亿元,实现净利润2亿元,同比2017年上半年净利润0.91亿元增长119.78% 。
此外,成都银行半年报显示,截至报告期末,四川锦程消费金融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审计总资产193726.67万元,净资产59603.23万元,营业收入8897万元,净利润3700万元。
尚未盈利的是仅成立一年的尚诚消费金融,据上海银行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上海尚诚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实现净利润-0.16 亿元。主要是由于处于发展初期,系统投入等成本支出较大,其次是该公司计提了贷款损失准备9300万元所致。
线上线下共同发力
在不同的背景之下,消费金融机构凭借自身优势寻找到各自的市场空间,而线上+线下的联动模式也变得尤为重要。招联消费金融表示,上半年业务规模保持稳健增长的原因,除了保持线上获客优势,还获得联通营业厅线下支持。
从线下营业厅渠道来看,招联金融联合各地市线下营业厅,开展活动并进一步渗透消费场景,为用户提供更为及时、便捷的消费金融服务。如通过“0首付,0利息,0手续费”等活动开展吸引了众多用户参与;通过招联金融旗下互联网信用支付产品——招联信用付,以“购机分期”的低门槛优势,吸引目标用户进厅消费,业务已覆盖全国29个省份,打通近2万家线下自有营业厅。
在线下,兴业消费金融借助集团全国化布局优势,已在泉州、上海、杭州、深圳等近50个城市设立业务部。在线上,兴业消费金融发力互联网金融,以App产品为起点,打造便捷的线上产品,为线下客户拓展形成补充。具体来看,兴业消费金融针对“普惠”客群搭建了“家庭消费贷”、“空手到”和“助学宝”三大产品体系,向个人客户提供多样、灵活、便捷的消费金融服务,目前已实现“一天内放款”。
而业绩表现颇为平淡的锦程消费金融目前仍是以成都地区为主,地域局限性明显。在苏宁金融研究院互金中心主任薛洪言看来,通过消费金融来促进消费升级依旧是未来一段时间的主旋律,横向国际对比来看,国内消费金融渗透率还处于低位,所以中长期看,消费金融依旧是金融科技的主要风口。
应向精细化运营转型
随着业绩猛增,今年上半年,消费金融公司纷纷增资补血。北京商报记者查询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发现,近两年消费金融公司掀起了多轮增资潮,包括中邮消费金融、捷信消费金融、马上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海尔消费金融以及招联消费金融等消费金融公司。从增资额度来说,中邮消费金融、马上消费金融分别增资20亿元、17.9亿元,排名第一、第二。其他消费金融公司增资额度在3亿-15亿元不等。
消费金融公司近两年出现增资需求也与监管释放政策利好有关,下半年消费金融公司还可能迎来一波政策红利,近日,银保监会发布《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信贷工作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通知》。通知提及,积极发展消费金融,增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适应多样化多层次消费需求,提供和改进差异化金融产品与服务。
不过,在消费金融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一些没有牌照的消费金融公司的一些不合规业务,在激发其他合规消费金融机构发展潜能的同时也扰乱了市场秩序,引发市场违规风险。薛洪言进一步指出,在强监管的规范和约束下,持牌经营已经成为行业基本要求,过去由非持牌机构主导的以利率覆盖风险的粗放增长模式不再适用,短期内快速崛起的现象也不复存在,消费金融机构需要做好长期经营、持续经营的准备,在合规经营、适当的利率定价和保障借款人利益的前提下,夯实基础,向精细化运营模式转型。
北京商报记者 岳品瑜 宋亦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