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上半年财报亮眼 消费金融公司进入快行道
北京商报讯(记者 崔启斌 宋亦桐)随着2018年半年报数据的纷纷披露,消费金融机构也交出了满意的答卷,8月23日,北京商报记者查阅多家消费金融公司半年报发现,各大消费金融公司盈利实现大幅增长。分析人士认为,虽然我国消费金融发展强劲,但其风险控制还处于研究探索阶段,消费金融机构需要做好长期经营、持续经营的准备,夯实基础,向精细化运营模式转型。
北京商报讯(记者 崔启斌 宋亦桐)随着2018年半年报数据的纷纷披露,消费金融机构也交出了满意的答卷,8月23日,北京商报记者查阅多家消费金融公司半年报发现,各大消费金融公司盈利实现大幅增长。分析人士认为,虽然我国消费金融发展强劲,但其风险控制还处于研究探索阶段,消费金融机构需要做好长期经营、持续经营的准备,夯实基础,向精细化运营模式转型。
8月22日,据重庆银行发布的2018年上半年业绩数据显示,重庆银行持股15.31%的马上消费金融资产总计348.21亿元,上半年净利润3.66亿元,同比增加173.13%,公司在上半年的营收达41.07亿元,同比增长229.38%。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截止2018年8月23日,共有4家涉足消费金融领域的公司公布了2018年上半年财报,其中除掌众金服未披露净利润数据外,二三四五、招联消费金融、海尔消费金融3家公司均实现盈利。
具体来看,截至2018年6月末,招联消费金融净利润6亿元,同比增长11.6%;海尔消费金融2018年上半年净利润6091.51万,比去年同期增长238%。涉足个人消费金融及汽车消费金融等领域的二三四五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14亿,同比增长35.58%,不过,在半年报中,二三四五并未披露消费金融业务的具体营收数据。
自2017年底监管下发规范“现金贷”业务通知后,消费金融机构业务开始缩量。不过,值得关注的是,持牌机构的业务并未受到太多影响。在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看来,消费金融公司属于持牌机构,一直受到较为严格的监管约束,此次新规影响相对不大,一些传统的基础性业务基本不受影响,主要是与非持牌机构合作、无明确用途现金贷等创新的模式和业务受到新规影响。整体上看,规模、增速和盈利能力会受影响,但基本不涉及伤筋动骨的问题。
近日,监管层更释放积极信号,利好消费金融行业稳步发展。据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信贷工作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通知》明确了,要支持发展消费信贷,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随着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业绩猛增,2018年,持牌消费金融也再次掀起增资热潮。据北京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截至8月23日,已有7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完成注册资本工商变更。分析人士认为,随着监管部门持续释放利好政策,在市场重归稳定后,行业领先平台将会拥有更好的长期盈利潜力。
“通过消费金融来促进消费升级依旧是未来一段时间的主旋律,横向国际对比来看,国内消费金融渗透率还处于低位,所以中长期看,消费金融依旧是金融科技的主要风口区,依然大有可为。”薛洪言说道。
他同时指出,在强监管的规范和约束下,持牌经营已经成为行业基本要求,过去由非持牌机构主导的以利率覆盖风险的粗放增长模式不再适用,短期内快速崛起的现象也不复存在,消费金融机构需要做好长期经营、持续经营的准备,在合规经营、适当的利率定价和保障借款人利益的前提下,夯实基础,向精细化运营模式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