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自贸区大连片区积极推进东北亚区域合作
日前,记者随中外主流媒体采访团在大连金普新区采访时了解到,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大连片区正推进自贸试验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日、韩、俄等国家的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加大优势产业“走出去”拓展国际市场的步伐。
来源:中国日报网
日前,记者随中外主流媒体采访团在大连金普新区采访时了解到,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大连片区正推进自贸试验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日、韩、俄等国家的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加大优势产业“走出去”拓展国际市场的步伐。
据介绍,下一步大连片区将继续支持自贸试验区内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积极投资建设境外园区。引进一批引领自贸试验区发展的高端产业项目和功能性项目,推进与日韩在文化、教育、卫生等方面的投资项目尽快落地自贸试验区。把“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以对外开放倒逼深层次改革,成为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的新标杆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新平台。
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大连片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复的《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设立,是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面积59.96平方公里,位于大连金普新区范围内,由大窑湾和小窑湾两个海湾连接组成。片区范围与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保税港区、出口加工区、高新技术园区、中国(大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沈大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国家级开放试点区域重叠,是东北地区海陆联运中心,我国东北地区走向世界的海空门户,是东北亚国家经贸往来和开放合作的重要枢纽。承担东北地区70%以上的外贸货物海运和90%以上的外贸集装箱运输,2017年货物吞吐量排世界港口第10位,集装箱吞吐量全球排名第16位;目前初步形成了高端装备制造、整车及核心零部件、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港航物流、国际商贸等产业集群;是东北地区重要的技术创新中心和科研成果转化基地。
按照《总体方案》的战略定位,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加快市场取向体制机制改革、积极推动结构调整,努力建设成为提升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整体竞争力和对外开放水平的新引擎。按区域布局划分,大连片区重点发展港航物流、金融商贸、先进装备制造、高新技术、循环经济、航运服务等产业,推动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建设进程,形成面向东北亚开放合作的战略高地。
大连片区自2017年4月10日挂牌建设以来,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对标国际先进经贸规则,积极探索建立符合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要求的制度体系,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发挥了自贸试验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试验田的作用。
挂牌以来,大连自贸试验区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和企业需求为导向,把破解自贸试验区发展中的主要矛盾作为制度创新的重点和突破口,共出台225项支持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政策措施,形成134项制度创新举措,总结评估出40个制度创新案例,其中“保税混矿”成为国务院第四批在全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复制推广的自贸试验区经验,12项制度创新拟在全省推广。全面启动119项自贸试验区建设任务,主动复制推广上海等自贸试验区创新经验170项。截至7月10日,大连片区新注册企业9382家,注册资本1114.5亿元。外资企业141家,注册资本7.81亿美元。
据了解,下一步,大连片区除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推进东北亚区域合作之外,还将争取更大的改革自主权和先行先试权,积极申办自由贸易港;深化贸易便利化改革,培育新型贸易业态;加快实施“双自联动”战略,推进“小窑湾金融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