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消费趋势,了解中国智能金融消费者
新一轮科技革命蓬勃发展,不断催生新的产业形态和商业模式。金融行业在历经电子化、移动化之后,也将进入金融与科技相结合的新阶段——智能金融时代。对于金融机构来说,智能金融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以客户为中心,利用金融科技提供随人、随时、随地、随需的智能金融服务。
新一轮科技革命蓬勃发展,不断催生新的产业形态和商业模式。金融行业在历经电子化、移动化之后,也将进入金融与科技相结合的新阶段——智能金融时代。对于金融机构来说,智能金融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以客户为中心,利用金融科技提供随人、随时、随地、随需的智能金融服务。
那金融消费者的需求究竟是什么?“2018年中国消费者趋势研究”发现,中国消费者的行为和预期正在快速变化,从当前数字化的生活转向未来智能生活,呈现出四大特点。
趋势一:数字方式领跑,渠道更现多样
智能手机已成为消费者数字化虚拟世界日常行为的中心,它改变了消费者行为,也改变了金融服务的传统方式,许多金融创新服务都围绕着智能手机发生。通过智能手机,金融机构可以与消费者建立更直接的双向联系,并集合生态伙伴们的业务流程,实时了解消费者的行为场景,满足客户所需。
埃森哲中国消费者数字趋势研究发现,手机已超过传统ATM、网点等物理渠道成为消费者最常使用的银行渠道,以手机为主导的多渠道格局已经形成。中国消费者巨大的理财需求,也能在指尖上轻松实现。同时,以社交媒体、视频服务为代表的新渠道正在悄然崛起,部分消费者正在尝试使用社交媒体、可穿戴设备等新潮方式获取银行服务。
调研中,四成消费者已开始通过手机理财,只有不到二成的消费者还经常去银行网点。其中,80后、90后更依赖以手机为载体的数字化生活方式。超过半数的80后、90后经常使用手机银行,该群体中有三成通过社交媒体获取银行服务。
趋势二:便捷的手机支付使消费行为更激进
在中国,手机支付已无处不在。据埃森哲统计,2016年非银行支付机构共处理移动支付业务970.51亿笔、金额51.01万亿元,同比增长143.47%和132.29%。同年,美国的移动支付金额1120亿美元,仅为中国的1/7。
如今,使用手机支付的消费者比例已接近现金支付。在一线城市,超过七成的消费者使用手机支付,超过现金成为最常用的支付方式。80后、90后的手机支付比例更是高达80%。
便捷的手机支付正使得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变得更加激进,手机的便利支付加剧了月光族的比例。支付更便捷成为消费者冲动消费次数增加的首要原因。
趋势三:个人资产配置更均衡
近年来,以第三方支付、互联网理财、网络借贷、股权众筹等为代表的新兴金融业态呈爆发式发展,对消费者的金融行为产生了实质性改变。埃森哲调研发现,非传统金融机构广受欢迎,72%的消费者购买过其产品。其中,理财、投资产品最受大众喜爱。
80后、90后群体是非传统金融机构的忠实客户,他们中近六成购买了互联网金融机构的理财产品,选择互联网金融产品的首要原因在于价格与收益率。
互联网金融产品的高渗透率,也导致家庭财富配置的变化,银行存款及银行理财产品的原有蛋糕被再分配。调研显示,银行存款在消费者家庭财富的占比中已低于50%。替代银行存款的一部分资产来自非传统金融机构的理财产品,各类投资理财产品投入占家庭财富比已达14%。
此外,便捷的互联网消费贷产品蚕食了部分原属于银行的消费者金融市场。60%的消费者表示:使用过互联网消费贷。其中,经常使用消费贷的消费者近20%,主要原因在于有优惠、无分期手续费。年轻群体是目前互联网消费贷的主要用户,且收入越高,使用率越高。
调研还发现,互联网消费贷用户更易冲动消费、更倾向“月光族”的生活理念。经常使用消费贷的用户,冲动消费增加的比例达54%,赞同“月光族”的比例达34%,均显著高于不经常使用消费贷的用户。
趋势四:乐于接受智能化金融产品和服务
中国消费者已高度接受人工智能金融服务这一新晋“网红”。超过八成的消费者乐意接受完全由人工智能提供的金融服务,涵盖银行、保险、投资等领域。在养老、退休财务规划方面,中国消费者接受度较全球消费者高出14个百分点。此外,各个年龄段的中国消费者对其接受度也高于其他三项金融服务。这或将成为中国人工智能金融服务的突破口。
在对人工智能金融持开放态度的消费者中,约六成人表示人工智能更为快速高效。相比较而言,只有四成左右的全球消费者持相同意见。而作为拥抱人工智能金融服务主力军的80后、90后群体则认为,除了快捷高效,人工智能还能为其提供更好的建议,相关理财服务更经济便宜。
互联网保险也是未来智能化金融产品的一部分。相较于全球消费者,中国消费者对互联网健康保险、汽车车险和家庭财产保险的购买可能性较高。八成以上的80后、90后对互联保险购买意愿更高。
面对中国消费者金融行为和期望的变化,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应如何实现以客户为中心,为消费者提供随人、随需、随时、随地的智能金融服务?埃森哲提供了四点建议:
1.以人为本。每一个消费者都在寻觅快速、便捷同时定制化的银行服务。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正在助力银行推出高效、自动化的智能金融服务,为银行实现个性化服务另辟了一条蹊径。
2.设计为人、由人做主的客户流程。银行需要重塑客户流程,实现其产品在数字渠道的智能化高效分销;并且设计新的流程来实现共创新产品,邀请消费者共同参与新产品研发。
3.拥抱API。鉴于银行渠道多样性的提高,银行需要多渠道、多频次全面触达消费者。它们可考虑通过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提供产品或服务,使消费者能够在非银行相关情景下获取和购买银行产品。
4.赢得数据之争。银行需要通过获取更多客户数据,从而提供更有竞争力的价格,更快、更便利的服务,以及更符合客户金融需求的产品。与客户的关系变得愈发数据驱动的同时,扮演客户隐私数据的保护者,赢得客户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