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备案延期 好孩子愁准生证坏孩子趁机捞一把
“我们的材料早就交上去了,按照原计划,5月就会有反馈,但是迟迟没有结果。材料将近2万页,摆在桌子上可以摆两摞,每摞都有30到40公分高。这份材料我们准备了半年多时间,开会讨论不下百次。”一家总部在广州的P2P市场部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我们的材料早就交上去了,按照原计划,5月就会有反馈,但是迟迟没有结果。材料将近2万页,摆在桌子上可以摆两摞,每摞都有30到40公分高。这份材料我们准备了半年多时间,开会讨论不下百次。”一家总部在广州的P2P市场部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按照银监会“57号文”要求,各地金融办应在今年6月底前完成主要网贷平台的备案登记工作。从目前各地的备案进度来看,这一要求明显难以如期实现。
本月中,银监会普惠金融部主任李均峰也表示:监管部门也确实还需要一段时间,对互金行业进行去伪存真,甄别出到底哪些平台是符合信息、撮合中介的定位的。备案延期显然已是板上钉钉。
双降或在全国范围铺开
备案的延期导致行业“准生证”也不能如期下发。监管部门表态:在金融强监管趋势下,备案再度延期对于从业机构来说,意味着准入门槛进一步提高。为帮助互金企业及时准确了解监管相关要求、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引导互金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监管一直在积极想办法想对策。
但是,对于互金行业来说,意味着考验还没有结束,一年多的整改抗战似乎看不到尽头,备案的延期,导致平台还将持续面临备案和整改的压力,造成平台运营成本增加,再加上之前的大标清退等这些合规要求,不但考验平台自身的运营能力,甚至面临生死。
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网贷行业共有4500多家平台,大量线下民间金融、创业公司甚至上市公司纷纷布局网贷平台。而如今,在经历了两年多严格的整改,合规成本高企和优质资产稀缺的压力下,不少网贷平台选择转型、清盘退出,只剩下了1872余家,淘汰已经过半。
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网贷平台苦苦挣扎之际,6月12日,北京市整治办对辖区内网贷机构业务发展提出了新的规定,该规定根据《关于进一步做好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清理整顿工作的通知》(银发〔2017〕119号)(下称“通知”)的要求,机构数量及业务规模应双降。
该规定指出,2017年8月,各区纳入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的网贷机构都提交整改承诺书:承诺控制业务规模,不得新增不合规业务,妥善化解存量不合规业务。但根据近几个月统计的数据,有部分网贷机构业务规模在持续增长,有些甚至在加速增长。北京整治办再次重申:辖区各网贷机构不得增长业务规模、不得新增不合规业务、存量违规业务必须压降、资金端门店必须逐步关停、资产端门店数量应予以控制。对于不整改或不按规定进行整改的网贷机构,将视情节采取列入拟处罚名单、列入负面清单,甚至予以取缔等措施。
“这个可能不局限于某个地区,而是在全国范围内铺开,此前我们已经收到了口头通知。如果真这样,互金平台,特别是头部平台的日子可能会非常难过。”一家华南互金平台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仍有个别平台业务扩张
6月27日,广州互联网金融协会举办第九期“广州互联网金融机构高管系列培训”。会议上,广州市金融局相关负责人重点传达了互金整治办《关于提请对部分“现金贷“平台加强监管的涵》的监管要求,督促相关违规机构要加快整改。在传达省互金整治办工作会议相关精神中,广州市金融局相关负责人再次强调,网贷机构在整改验收前不得“新增不合规业务”和“业务规模不得再增长”(以2017年6月底为基数)。
“广告费我们都准备好,预算规模超过千万,和广告商也都谈好了,就准备拿到‘准生证’以后大干一场。但现在备案延后,一切都泡汤,更重要的是不知道会推迟到什么时候。”上述华南平台的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他告诉记者对于他们这样的头部或者类头部平台来说,对于备案是非常期待的。“一是我们平台一直较为正规,通过的概率较大,拿到‘准生证’后就可以正儿八经的进行宣传。由于互金平台黑天鹅事件不断,部分投资者一直较为畏惧,但是这波备案之后,互金平台就算收归正规军,投资者的疑虑就会减少;其次一些不规范的平台被清理之后,原平台客户也会逐步分流到这些头部平台,头部公司的优势会逐渐显现。”
不过就在备案延后、乖孩子苦恼不已的时候,“坏孩子”却暗自窃喜。据广州市金融局和广州互联网金融协会最近摸查发现,广州市67家网贷机构中仍有8家网贷机构没有落实“业务规模不得增长”的监管要求,个别平台的借贷余额相比2017年6月增长了66%。广州市金融局相关负责人警告违反上述监管要求的网贷机构,要高度重视监管要求,严格整改,整改验收延期并非是给网贷机构喘息时间,而是为了更好地分辨出良币和劣币。
此外广州市仍有个别互联网平台,以手机回租、虚假购物等场景,穿“马甲”规避《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变相开展现金贷业务。广州市政协委员、广州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方颂表示,“强监管时代,大数据和云计算等监管科技运用,即使穿上马甲,也逃难监管法眼”,企业应合法经营,不要抱有侥幸心理。
这不是个别现象,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个别P2P平台正利用个别地方金融监管部门“放宽”平台合规业务规模限制,正酝酿注册地搬家,借机扩大业务规模抢占市场份额。此外一度销声匿迹的现金贷平台再度重返市场,也趁着市场空当期,再度推广变形现金贷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