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贷变身“回租贷”:满满的“套路”
即便穿上“回租贷”马甲,但仍是钻法律空子的“校园祸害”。“回租贷”不仅侵犯大学生的权利,也会坏了整个网贷行业的规矩与未来。
即便穿上“回租贷”马甲,但仍是钻法律空子的“校园祸害”。“回租贷”不仅侵犯大学生的权利,也会坏了整个网贷行业的规矩与未来。
眼下,“校园贷”的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但部分网络借贷平台“换马甲”,将小额现金贷款业务伪装成“回租贷”,名为租赁,实为借贷,通过读取通讯录等方式控制和威胁借款人。
记者探访得知,目前,这一新型借款方式瞄准在校大学生,甚至让部分学生陷入“套路贷”的圈套。近日,教育部发文提醒广大学子,提高对不良“校园贷”业务及其变种形式的甄别和抵制能力,保护好个人信息和隐私。
校园贷“变脸”为回租贷,原因有两个:一是,由于金融监管、公安等部门的重拳出击,有效遏制了“校园贷”的蔓延势头,不法网络借贷不敢明目张胆地乱来了;二是,某些网络借贷平台不会轻易放弃已经尝到的甜头,他们以另类“套路”,回避监管视线,未放弃在校大学生这块蛋糕。
应当看到,“回租贷”退去马甲以后,仍然是不折不扣的“校园贷”——“回租贷”面对的对象,仍然是在校大学生,而非其他群体;而“回租贷”的盈利模式,是对在校大学生实施的资金增值性流转,虽然资金数量不大,盈利空间却不小。“回租贷”的这些因素,与“校园贷”的模式完全相同。
更重要的是,“回租贷”同样具有校园贷的危害。根据以往的总结,校园贷具有高利贷性质,会滋生借款学生的恶习,放贷人会要求学生提供相关个人隐私信息或抵押物信息,催讨还款时会使用不正当甚至是违法的手段。
而“回租贷”同样要求大学生改换ID(“身份证”英文单词缩写)账号和密码、读取通讯录,掌控大学生的隐私信息。逾期之后,贷款公司有的去学校抓人,有的按照通话记录骚扰大学生的家人、朋友,有的上大学生家堵门威胁,催讨贷款的方式超出了大学生借款时的想象。
大学生还不了钱以后,放贷公司要求大学生不断续期、更换其他平台借款填“窟窿”,短短3个月的恶性循环中,2000元借款就能“滚”到1万元。这不是合法金融平台干的事儿。
除了“回租贷”盈利是以“租赁费”“手续费”“服务费”等名义收取费用,不是以确定利率获利以外,其他方面与校园贷无差。
因而,即便穿上“回租贷”马甲,但仍是钻法律空子的“校园祸害”。“回租贷”不仅侵犯大学生的权利,也会坏了整个网贷行业的规矩与未来。对此,不仅要教育和提醒大学生树立良好的消费心态,避免主动泄露个人信息和隐私,依法保护好自己,更需要监管方增强监管嗅觉的敏感度,识别其真面目,拆穿其把戏,精准打击“回租贷”,断了风贷平台不规范运作的念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