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管新规落地 保险资管成长空间或全面打开
随着《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的出台,大资管的发展路径已然清晰,这不仅意味着各类资管机构将在统一规制下公平竞争,也意味着优秀从业机构将拥有更多做大做强的机遇。对于保险资产管理机构而言,资管新规开启的新竞争格局,是挑战更是机遇。在成长空间进一步打开后,依托中国经济的丰沛动力,中国稳健合规的大型保险资管公司将有望向国际一流资管巨头迈进。
来源:全景网
引言
随着《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的出台,大资管的发展路径已然清晰,这不仅意味着各类资管机构将在统一规制下公平竞争,也意味着优秀从业机构将拥有更多做大做强的机遇。对于保险资产管理机构而言,资管新规开启的新竞争格局,是挑战更是机遇。在成长空间进一步打开后,依托中国经济的丰沛动力,中国稳健合规的大型保险资管公司将有望向国际一流资管巨头迈进。
4月底,被业内称为“资管新规”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终于“靴子落地”,即便经历了去年底征求意见稿的充分预期,市场仍“一石激起千层浪”,资产管理从业者和投资者们开始深刻意识到,资管新规落地执行带来的并不仅是短期阵痛,更是整个行业作业场景的全面变革和市场规则的重新定义。
中国资产管理行业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已有逾20年历史,一路探索发展。2004年第一款人民币银行理财产品发行后,中国资产管理行业进入快速增长期,近年来银行、保险、基金、信托、证券等各类金融机构更是全面参与市场竞争,将资管业整体规模推至百万亿量级。但万马奔腾的背后,积累的诸多问题也逐步暴露,监管层此时推出资管新规可以说是下了场“及时雨”,其中涉及打破刚性兑付、实行产品净值化、降低期限错配、加强公司治理和风险隔离等一系列举措对规范行业健康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从更深层次来看,资管新规实行统一监管,为所有资产管理机构重新划定公平的竞争起跑线,今后各市场参与主体将不问出身,不论颜值,只靠能力吃饭。各机构的投资管理能力必将经历新规则的洗礼和检验,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优势机构将会在竞争中展露锋芒。
拉平起跑线后 保险资管总体机遇大于挑战
在资管新规公布之后,站在行业格局重新谋篇的角度,我们应首先厘清的是:新规下并不能简单定论为哪些行业受冲击较大,哪些行业面临的困难较少。事实上,所有参与者面临的情况都一样,迎来的是战略转型的时间窗口。
横向看大资管项下的各细分业态:基于保监部门历来对于资金投向、投资比例、管理模式和报备要求等设置了严格的红线,且相较于信托、证券、基金等资管机构,保险资管一直专注管理长久期资金、潜心修炼大类资产配置能力。在此背景下,市场普遍认为资管新规对于保险资管行业的直接影响有限,更多的是迎来了历史机遇期。
从保险资管自身的发展路径来看,在经历过去5年的快速扩张后,截至2017年底,保险资管受托管理的保险资金运用余额已逼近15万亿元,体量仅次于银行和信托。从风格上看,受资金性质的影响,保险资管历来以稳健安全为先:债券投资中57%投向国债和金融债,股票投资以配置大盘蓝筹为主,另类投资主要选择3A级主体,资产质量总体较好,发生风险事件的概率也相对较低。
但与其他资管行业相比,保险资管原先埋头专注管理母公司保险资金,参与市场化竞争的程度还不够深入,除平安资管等几家超大型的保险资管公司有较可观的第三方资管规模外,行业整体涉足第三方资管业务的时间较晚,错失了先发优势,因此在争取业务准入和市场地位方面颇显被动,在业务规则上也频受掣肘。
这次资管新规后,不但统一了同类资管产品的监管标准,而且明确了保险资管的公平竞争地位,这将有利于保险资管业务的正常开展。而规则重塑也将带来市场份额的重新划分,大型保险资管公司作为稳健投资的专业机构投资者,将进一步发挥领头作用,被市场寄予厚望。
在潜在发力领域方面,因保险资管更为熟悉长期资金对投资安全性、收益稳定性及资产负债匹配的主要诉求,因而在探索开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资金管理及养老资产管理业务等方面具有先天优势。同时,当下国内金融市场中长期稳定收益类资产较少,保险资管通过发起设立中长期限、收益稳定的资产管理计划满足配置需求,也被视作是向实体经济输血的有效渠道。
除此以外,原银监会和保监会已正式合并,机构改革也会为传统的银保合作带来新的化学效应。对银行理财而言,进行表内转表外非标投资的老路已经走不通了,银行亟需构建主动管理能力,但这绝非一日之功。因此通过借助外脑迅速提高净值化产品的管理能力、拓宽投资能力边界,实现跨市场、多品种、多策略的大类资产配置是势在必行的。目前来看,银行大概率会选择成熟的大型资管机构作为合作伙伴。这方面,保险资管公司在资产负债管理上经验最为丰富,行业领头羊企业在投资能力和产品布局上也已非常完备。因此从市场化的供需关系来看,银保合作在资管新规的新时期,能通过优势互补,实现互惠双赢,可能会创出银保合作的新模式。
回归主动管理本源 优质资管公司凸显竞争力
在整体行业向好的大背景下,我们不妨从激发资管公司投资和管理能力的角度再去看资管新规。尽管目前来看,新规对行业格局的影响,具体效果还要发酵两至三年。但其对个体机构自身能力迭代和战略转型的助推效应正在加速显现。
2012年以来,随着保监会对保险资金运用的政策引导,保险资管机构的市场化步伐大幅加快。其中,开展第三方资管业务被认为是检验保险资管参与“大资管”市场竞争的一块“试金石”。在已批准设立的25家保险资管公司当中,目前绝大多数已开展第三方资管业务,即除受托管理母公司的保险资金外,通过多渠道为其他投资者提供投资产品和第三方资产管理服务,由既有的市场“大买方”角色向“卖方”角色转型。
而此次资管新规颁布后,更为积极地拓展第三方资管,逐渐成为大型保险资管公司转型升级的战略需要。随着头部效应显现,目前保险资管业已出现多家资产管理规模在1万亿元以上的超大型资产管理公司。这些大型机构在投资能力、策略储备、产品布局等方面已很全面,具备较强的债券和股票投资能力,在股权、不动产、基础设施、金融产品、境外投资等多元化资产配置方面,也有较长时间的积累,因此有充足的能力和动力去通过卖方市场竞争角力获得更多的业外委托。
据平安资管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该公司资产管理总规模2.67万亿元,这其中第三方资产管理业务规模超过8000亿元。虽然第三方资管规模占比公司总规模不到三分之一,但收入贡献却超过七成。更为重要的是,参与充分的市场竞争,对平安资管锤炼投资能力、产品服务和激发业务创新能力的意义更甚。因此,该公司早在十二年前就已启动第三方业务布局,抢占市场先机,目前在业态上能为保险、银行、主权基金、养老金、大学基金、企业等各类外部客户提供保险资管产品,包括债券型、股票型、货币型、混合型等组合类产品和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不动产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项目资产支持计划等,同时能提供量身定制的专户管理方案和投资顾问服务。
这样的前瞻布局和长期耕耘也受到市场和专业评价机构的关注和高度认可:近日,平安资管收到了国际权威资产管理杂志《亚洲投资者》颁发的“中国区年度最佳资产管理公司”殊荣,这是该榜单设立18年来首次将地区资管大奖颁发给中国的保险资管机构。可以说,以平安资管为代表的中国大型保险资管公司为中国资管业向纵深发展和参与国际化竞争带了一个好头。
资管新规利于向国际接轨 中国资管巨头已在路上
当然,还需要正视的是,中国保险资管公司参与“大资管”市场竞争,其对手不仅仅只限于国内资管同业。
随着中国金融行业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外资资管巨头纷纷进入中国设立独资公司,中国资管市场加快融入全球。在此背景下,中国优秀的保险资管公司应该对标国际巨头,正视差距,奋发努力,迎头赶上。
目前,保险系资管公司在全球超大型资管机构中占有重要地位,保险资管的总体量约占全球资产管理总规模的20%。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加拿大等国最大的资产管理机构均是保险资管公司。从国际经验看,排名在全球资管Top50的保险资管公司,其第三方资产管理业务在总受托管理资产中的比重较高,平均占比在70-80%。以当前全球排名前四位的保险资管公司——安联投资、太平洋投资管理、安盛投资管理、保德信投资为例,保险系统外资金已成为其重要收入和利润来源。
从发展模式上看,排名居前的大型保险资管公司均选择“全能资管”模式,即提供全方位多维度的资产管理服务,且在一个或多个专长领域特别领先,同时业务覆盖广泛,从资产获取、产品设计、投资管理到分销服务可以做到全覆盖,资产类别、销售渠道、地域分布方面也配置较为均衡。
因此不难看出,中国要出现像安联、安盛这样的国际保险资管领军机构,需要中国保险资管公司依托自身资源禀赋,做出坚定果敢的战略选择:初期在特定领域建立起自己的比较优势,然后必须围绕优势领域不断延伸和拓展。简单而言,获得长期成功的资产管理公司,都是以客户为导向,在投资管理能力和专业客户服务能力上苦练内功、不断演进提升,为客户创造长期的价值回报。因此,培育杀手锏业务和行业良好口碑,同时坚持合规、稳健、长期等保险资管公司既有的优势标签,这些都是未来中国保险资管公司努力的方向。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的经济体,目前本土最大的保险资管公司大约可排在全球50位左右。这也意味着,中国保险资管仍有很大成长空间。不过让我们欣喜的是,一批规模大、市场化程度高的中国保险资管公司已经拥有良好的基础和驱动快速增长的文化基因。
而将视野拉回到本次资管新规的出台,随着大资管行业重新洗牌,新竞争格局必将推动资管机构不断做强长板,找到适合自身的模式不断壮大,我们相信中国市场将在未来10年中诞生一批伟大的资产管理公司。
资管新规再思考,实质上是用统一规制将所有资管公司重新拉回到共同的作业场景,用充分的市场化竞争磨炼资管公司的投资能力。对优秀的资管机构而言,只有抓住转型机遇期,顺应资管新规导向,发现价值,创造价值,将改革进行得最快最彻底,才可能赢得新时代的超额红利。让我们拭目以待,一批优秀的中国资管公司的迅速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