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管新规效果初显 银行保本理财产品占比逐步减少
资管新规正式落地已经有近2个月的时间,效果逐渐显现,长江日报记者了解到,目前3个月以内期限银行理财产品和保本理财的占比逐渐减少,结构性存款发行量增加,以补位保本理财。
来源:长江日报 作者:程思思
资管新规正式落地已经有近2个月的时间,效果逐渐显现,长江日报记者了解到,目前3个月以内期限银行理财产品和保本理财的占比逐渐减少,结构性存款发行量增加,以补位保本理财。
日前,记者在武汉各大银行网点探访发现,保本型理财产品依然存在,但品种较少,预期年收益也在3.7%—3.8%左右,与同期的其他理财产品相比,并没有竞争力。
一家国有大型银行理财经理向记者透露,资管新规规定,到2020年不允许发售保本型理财产品,所以保本类产品的退出肯定会分步进行,但银行新产品的开发,不会以保本型为主。
据融360监测数据显示,5月新发行保证收益类理财产品1002款,占比较4月份下降0.36%;保本浮动类理财产品2549款,占比较4月份下降1.94%;非保本浮动收益类理财产品7914款,占比较4月增加1.62%;净值型理财产品发行136款,环比增加72.15%,占比为1.12%。资管新规在4月末落地,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效果逐渐显现。
5月份发行的理财产品中, 3个月以内(含3个月)理财产品占比为24.44%,环比下降4.87个百分点,在资管新规的影响下,3个月以内的短期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占比明显下降;3—6个月、 6—12个月(含12个月)理财产品分别较4月份环比上升3.28和1.96个百分点;大于1年的理财产品占比较4月环比下降0.36个百分点。
融360分析师认为,鉴于监管要求,未来3个月以内期限的短期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将逐步减少,但银行也会考虑投资者的投资习惯,因此3至12个月的中长期理财产品数量将占比上升。
同时, 记者发现,当前银行普遍地将结构性存款作为力推的产品。在多家银行营业大厅显眼位置可见结构性存款的宣传牌。多家银行的手机银行APP也把结构性存款产品作为热推产品。
央行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银行业新增结构性存款2.2万亿元,去年全年仅新增1.8万亿元。截至4月末,结构性存款余额已超9万亿元,其中中小银行的规模占比超60%。
事实上,结构性存款早在几年前就已推出。特别是在一些外资银行,结构性存款是比较成熟的产品。值得注意的是,相比同样热门的大额存单,结构性存款起购金额更低,一般为5万元。且不存在利率上浮限制,银行可以自主定价,以吸引资金,因此是更有吸引力的理财替代品。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指出,5月末,已有一些中小银行发行的类理财的结构性存款被地方监管叫停。由于近半年来结构性存款逐渐火爆,成为银行进行揽储的有力手段,但也显现出一些弊端。比如一些银行利用“假结构性存款”进行高息揽储,“假结构性存款”是指一些银行设置了不可能实现的行权条件,使结构性存款最终能按照最高收益率兑付。“未来在结构性存款继续火爆的形势下,监管很有可能对结构性存款的规模和备案等方面有所限制”。
为适应资管新规,也有一些银行提前布局,研发新产品。日前光大银行宣布推出一款固定收益类开放式净值型理财产品。其宣传称,该产品为行业内首支全面符合“资管新规”的净值型理财产品,产品投资范围为境内市场固定收益类金融工具,包括银行存款、货币市场工具、债券等标准化债权类资产,以及公募资产管理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