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tech时代,金融机构如何寻求与保持先发优势?
科技时代,所谓先发优势,并不是第一个或较早进入市场的企业,而是率先掌握先进的核心技术,具有较优制度管理和商业模式,并且能够为客户提供较高满意度的商品和服务的企业。随着金融科技的日新月异,金融机构寻求确立并保持先发优势是其能够获得长远发展的重要因素。
来源:当代金融家 作者:娄飞鹏
导读
科技时代,所谓先发优势,并不是第一个或较早进入市场的企业,而是率先掌握先进的核心技术,具有较优制度管理和商业模式,并且能够为客户提供较高满意度的商品和服务的企业。随着金融科技的日新月异,金融机构寻求确立并保持先发优势是其能够获得长远发展的重要因素。
正文
金融科技时代,金融机构可充分利用科技手段替代人力提供金融服务,不仅可以有效突破时间和地域限制,也可以服务于更多的客户,从而扩大金融机构的企业边界,更易于形成具有先发优势的金融机构独占某个细分市场的局面。特定市场上的后进入者难以缩小与具有先发优势金融机构的差距,也有可能根本无法有效介入先进入者的市场,从而凸显先发优势。在金融科技时代,金融机构需要更加注重技术创新,通过认真分析市场需求,掌握核心技术,寻求确立并保持其在市场上的先发优势地位。
何为先发优势
先发优势与后发优势相对应,国际上对先发优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规模经济条件下的政府或企业行为选择。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如果某一个国家能够比其他国家更早地进入规模报酬递增的部门,则可以充分利用这种先动行为并从中获得更多的利益。这是因为,如果一国能够领先于其他国家进入某个市场,就可以实现不断拉开与其他国家的差距,成功阻止其他国家进入该领域,也就是存在“封锁进入”的效果,甚至即使是后进入国家进入该市场,其进入水平也会十分有限。企业也是如此。
这一说法与后发劣势有相似之处。所谓后发劣势是指后发国家模仿先发国家的技术容易,但模仿先发国家的制度相对较难。在整个模仿过程中,后发国家自然倾向于模仿先发国家的技术而不模仿其制度,从而可以在短期内利用先进技术促成经济快速增长,但也会逐步错过模仿先进制度的时机,甚至是强化模仿先进制度的惰性,给长期经济增长留下较多的隐患,最终的结果是长期中后发国家与先发国家的差距会持续保持,甚至是越来越大。先发优势国家的先发优势会更加明显。这种情况在企业领域同样成立。
总体而言,先发优势就是描述在进入同一市场有先后顺序的情况下,先进入者更容易占据优势地位,并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从而获得更大的利润,后进入者则难以缩小与先进入者的差距。尤其是通过大量的研发投入开展的技术创新以及制度管理和商业模式创新,后进入者更加难以模仿,从而更有利于先进入者保持先发优势地位。
需要明确的是,先进入者并不是第一个进入市场的企业,而是率先掌握先进的核心技术,具有较优制度管理和商业模式,并且能够为客户提供较高满意度的商品和服务的企业。
影响先发优势的四种因素
从目前情况看,随着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技术、人工智能应用范围的扩大,能够充分利用这些技术开展商业活动的机构,市场中供给侧先进入者的优势有明显的体现,也就是赢家通吃的特点较为突出。
电子商务领域,2016年家电网购市场京东、天猫、苏宁易购三巨头,其家电网购市场份额依次为62%、26%、10.5%,其他网购企业的市场份额合计占比约为1.5%。
互联网社交领域,2017年8月,微信在移动终端APP活跃用户数为8.96亿,而易信的移动终端APP活跃用户数只有342万。
第三方支付领域,2014年下半年以来,支付宝、财付通的市场份额合计占比一直在90%左右,其中支付宝一家市场份额占比在2014年三季度甚至达到82.6%。
P2P领域,2017年3月,拍拍贷当月投资人数占整个P2P投资人数的比例为33.54%,借款人数占整个P2P借款人数的58.93%。
就金融科技而言,影响金融机构先发优势凸显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四种。
首先,金融科技可以有效突破机构网点对金融服务地域的限制,使金融机构能够服务于更大地域范围的客户。
金融业本身就具有较强的规模经济特点,这是由于金融业经营的是风险,规模较大可以更好地分散风险,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在传统金融服务模式下,金融机构通过物理渠道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需要建设数量足够多、覆盖面足够广的机构网点,以支撑经营规模的扩大。机构网点的数量和布局决定了金融机构的服务规模与区域范围。
在金融科技时代,金融机构通过电子渠道、网络渠道提供金融服务,基本不受地域范围的限制,可以在更广的地域范围内提供金融服务。也正是这一变化,使得具有先发优势的金融机构可以迅速占领市场,后进入者学习模仿的时间很短或者基本没有。目前来看,即便是没有金融机构的物理网点存在,只要网络能够有效覆盖并且以智能手机作为移动终端,就可以利用金融科技完成金融服务。这决定了具有先发优势的金融机构,可以充分利用先进技术完全占领更大地域范围的市场。
其次,金融科技可以有效突破服务时间的限制,使金融机构能够全天候提供服务。传统金融机构通过机构网点以人工提供金融服务,往往会受到工作时间和节假日的限制,难以实现“7×24”的全天候服务。在交易频率提高,跨国交易日益增多的情况下,客户对全天候金融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金融机构利用科技手段和电子渠道、网络渠道可以提供全天候的金融服务,随时随地满足客户需求。独家或少数几家金融机构只要有足够的科技设备投入,数据存储和计算能力较强,就可以服务于全部的客户,而不需要后进入者进入市场分享利润。这决定了具有先发优势的金融机构可以充分利用先进技术替代人力,连续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
再次,金融科技可以有效突破规模经济对金融机构的限制,使金融机构能够服务更多的客户。虽然金融业规模经济特点突出,但仍然存在超越规模经济临界点进入规模不经济的可能,这也是目前单一金融机构没有无限扩大机构范围的重要原因。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为了在管理宽度和深度之间寻求平衡,就需要不断增加机构层级,从而增加管理难度,降低政策的传导效果,使成本增加更快。这种情况的出现是由于传统金融机构主要依靠人力提供金融服务,随着人员的增加其管理难度自然会快速增大。金融科技通过现代科技开展金融服务,服务渠道也是借助电子渠道、网络渠道,需要投入的人力较少,而且可以通过科技手段管理风险,更容易获得规模经济的好处并可以长期保持。金融科技以科技替代人力,减少了成本投入,而且与机构网点服务方式不同,是通过电子渠道、网络渠道提供金融服务,智能手机作为服务终端往往由客户自己配置,也可以进一步降低金融机构的成本投入,这决定了金融科技时代金融机构可以很好地服务于低端客户,从而不断扩大客户规模,甚至形成独家垄断,具有先发优势的金融机构可以服务更多的客户。
最后,金融科技可以有效降低客户的成本,使客户更容易获取最优的金融服务。利用科技手段提供金融服务可以降低金融机构的成本,如蚂蚁金服每一笔支付交易的成本不到2分钱。不仅如此,金融科技带来的便利也可以让客户从中获益,降低客户获取金融服务的成本。客户可以随时随地获得金融服务,无须再频繁地到金融机构现场办理业务,减少往返金融机构和排队等待的时间成本投入。同时,客户在不同金融机构之间迁移也更加容易,可以迅速且低成本地从客户体验满意度低的金融机构迁移至客户体验满意度高的金融机构,从而获得更好的金融服务。这也会从需求方增加具有先发优势金融机构的客户规模,提高其市场份额,强化优势地位。
金融机构如何寻求与保持先发优势
在金融科技时代,从供给侧来看,市场中的先进入者可充分利用先发优势有效占领市场,先发优势凸显而后进劣势更加明显,后进入者不仅要模仿技术,而且要模仿制度管理和商业模式,为技术创新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也即先进入者要努力寻求确立并保持其先发优势,后进入者则不是简单的学习,更要寻求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创新突破。但不论是先进入者还是后进入者,都要对金融科技时代金融发展规律和特点有清醒的认识,努力增加对客户需求的了解和把握,不断创新技术,优化制度管理和商业模式,以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提高客户体验满意度。
首先,对于先进入者而言,要寻求确立并保持先发优势地位,不仅要保持技术水平领先,而且要致力于成为行业标准的制定者。在金融科技时代,金融机构即使具有先发优势,也不能完全保障其长期持续处于领先地位。对于具有先发优势的金融机构,需要充分利用其优势地位,持续做好技术的迭代更新,尽可能保持其技术领先。尤其是在金融科技发展的初期,各项技术标准还不够成熟完善,此时具有先发优势的金融机构也需要积极努力引导形成行业标准,甚至成为行业标准的制定者,以此来巩固自身的优势地位。这是由于金融科技时代网络效应更明显,后进入者为了获取或者提高市场占有率,需要遵守既有的行业标准,保持客户的兼容性,以促进客户更好地获得金融服务,提高客户的金融服务体验满意度。
其次,对于后进入者而言,最佳竞争策略不是与具有先发优势的金融机构分享市场,而是努力寻求新的细分市场,更多地占有新的细分市场的市场份额。在金融科技时代,先发优势会更加明显,更有助于金融机构形成独家垄断的局面,后进入者基本没有足够的时间用于学习模仿,后发优势会被逐渐淡化甚至不复存在。对于某一市场的后进入者,其通过努力从具有先发优势的先进入者手中抢占市场份额的可能性仍然存在,但难度更大且成本更高。此时,后进入者的最佳策略是认真做好市场调研,分析客户需求特点,在细分市场通过技术和管理创新寻求突破。金融科技时代也是经济发展水平较高,金融服务需求总量较大并且更加差异化的时代,细分市场会更多,从而为不具有先发优势的金融机构提供生存发展空间。对此,后进入者要注意充分加以利用。
最后,无论是具有先发优势的金融机构,还是正在试图努力进入市场的金融机构,都要把工作着力点集中在技术、制度和商业模式创新上。金融科技时代,金融服务供求双方的面对面接触会更少,更多是通过电子渠道完成金融服务供给和获取,加上客户在不同金融机构之间转移的成本较低,客户体验满意度在增加客户黏性方面的作用更大。金融机构不论有没有先发优势,都需要将工作的着力点集中在创新上,通过技术创新降低经营服务成本并提高金融服务的可得性,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寻求新的盈利增长点并提高盈利能力,通过制度管理创新减少交易成本并形成鼓励创新的体制机制。客户金融服务需求会持续变化,提出新的金融服务需求,这也决定了在金融科技时代,金融机构能否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关键取决于创新能力,因而需要通过机制设计、人才储备等保持较高的创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