妥善应对资管新规短期影响
根据央行近日公布的数据,5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仅7608亿元,较4月的1.56万亿元下降近一半;社会融资余额的增速也进一步下滑至10.3%,为2006年1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来源:上海金融新闻网
根据央行近日公布的数据,5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仅7608亿元,较4月的1.56万亿元下降近一半;社会融资余额的增速也进一步下滑至10.3%,为2006年1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我国金融数据持续走弱,或许只是一个开始。一方面,2018年下半年将迎来一轮信托到期“小高峰”,月均规模达4923亿元。而截至2017年底,资金信托中有38.2%投向了贷款,这意味着下半年月均将有约1883亿元的信托贷款到期,非标融资面临收缩压力。另一方面,近期部分企业也迎来债券偿付高峰,且违约事件频发,很大程度反映了企业再融资困难的矛盾愈发突出。
应该说,当前企业融资趋紧的格局,与资管新规落地后银行表外融资通道显著收缩有一定关系。从结构上看,5月社会融资规模偏弱的主因,是表外融资大幅少增,其中,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未贴现汇票分别下降1570亿元、904亿元和1741亿元,合计同比少增4500亿元。导致在企业债券净偿还同比少减逾2000亿元的情况下,社会融资规模同比仍显著少增。由此可见,资管新规落地后,以大幅压降表外融资为代表的结构性去杠杆政策,是导致实体经济融资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虽然这一现象已在预料之中,也是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经营行为、消除监管套利、整治市场乱象、加快金融去杠杆必须付出的“阵痛”,而且从长期看,此举有利于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调整信贷结构,将资金投放给最需要支持的实体企业。但我们仍应积极想办法,化解资管新规落地所致的企业融资困难局面,如若不然,或对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较大负面影响,最终给经济企稳回升带来不确定性。
从当前看,要化解上述问题可从四方面着手。首先,银行业金融机构应采取更加激进的信贷策略,站在稳定和发展经济的政治战略高度,想办法创新信贷服务模式、推出切合实际的信贷服务产品,不断提高信贷服务效率,坚决克服借口资管新规落地发生惜贷、怕贷、畏贷、抽贷、断贷等行为倾向,将所有能发放贷款的企业纳入信贷范围,消除一切信贷歧视行为和信贷选择性行为,切实提高实体企业信贷可获得性。
其次,货币信贷政策可进行适当调整,以消除市场对美联储加息可能带来负面冲击的担忧,如从“稳健中性”向“稳健适度”转变,择机实行定向降准或普遍降准,释放市场流动性,为市场提供较为宽松的货币环境,以满足实体经济正常合理的信贷资金需要。
再次,对于有发展前景、具有一定偿还能力企业即将到期的债券或信托产品,可参照“债转股”或资产证券化等方式转换债务,由银行或相关担保机构提供授信或担保。同时,为减轻非标压缩的影响,可发展替代性融资渠道,如将票交所的票据纳入资管产品可投资的标准化产品序列,适当消减资管新规带来的资金压力,以减轻企业集中偿债的负担,间接缓解企业融资困难。
最后,积极拓宽直接融资渠道,降低企业直接融资门槛,让更多的实体企业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