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资管公司为什么做不好保险?

2018-06-19 10:1718502

人们常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按照更加科学的说法,这就叫做“基因决定论”。人如此,企业亦如此。将企业视为一个有机生命体,投资方就决定了企业的基因,尤其是掌握企业大部分股权,对于企业经营有着巨大话语权的控股股东,其对企业基因的塑造更有着决定性影响。

来源:未央网


人们常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按照更加科学的说法,这就叫做“基因决定论”。


人如此,企业亦如此。将企业视为一个有机生命体,投资方就决定了企业的基因,尤其是掌握企业大部分股权,对于企业经营有着巨大话语权的控股股东,其对企业基因的塑造更有着决定性影响。


就保险公司而言,股东基因最直接的投射就体现在核心业务模式上,近些年,保险行业保费收入快速增长,“血统”不同的险企在经营理念以及模式上也体现出诸多差异:


如房地产商主导的地产系险企,因为股东习惯了高负债、高周转、高现金的业务模式,更注重保险公司的融资功能、现金流价值;


如银行主导的银行系险企,往往高度依赖股东渠道优势,大力发展银保产品,资产驱动快速做大规模;


地方政府主导成立的地方系险企,营销政府关系,挖潜当地政策型保源业务……


资本决定了险企血液的热度和流向,曾经高度同质化的保险市场也因之渐显分化。


今天,『慧保天下』就以资管系险企为例,来说说资本是如何影响险企经营的。近年来,信达、东方、长城三大国有资管公司在金融版图扩张中纷纷落子保险,谋求大金控平台之路,但信达易主、幸福人寿亏损、中华联合低迷,长生人寿停滞不前,资管公司在保险领域未能大放异彩,这其中,有个性的原因也有背后共性的逻辑。


三大资管公司困顿与迷惑的保险之路


在保险行业纷繁复杂的资本势力中,国有资产管理公司的身影颇为抢眼。2009年之后,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政策性任务逐渐完成,此后开启了商业化进程和综合性金融平台的布局,这其中,信达资产、东方资产和长城资产纷纷将经营触角延伸至保险领域,作为其扩大金融版图的重要一步。


信达资产实力雄厚,登上保险舞台的姿势为高调的自建,分别设立了信达财险(现国任财险)和幸福人寿,但其中的酸涩也只有信达资产知道。


信达财险2009年成立,但自2013年起保费规模徘徊于30亿元,成立以来仅有2013-2015年取得微薄利润,其他年份全面亏损,累计亏损近10亿元。终于,2017年4月,信达资产将大股东之位拱手让于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而信达财险也正式更名国任财险,总部从北京迁往深圳。


信达资产投资的另一保险公司——幸福人寿,境况也不如人意,累计亏损超过30亿元。公司搭上了资产驱动负债的一波风潮,2013—2015年,幸福人寿规模保费收入分别为48亿元、115亿元、270亿元,每年的增速都在100%以上,规模保费市场份额不断提升,2015年末升至第18位。公司也于2015年首度实现盈利,净利润3.35亿元。此后,受到监管政策收紧的影响,2016和2017年公司规模保费下降至256亿元和192亿元。2018年一季度公司原保费收入仅为40亿元,较2017年一季度的160亿元大幅下滑。


资产以收购的方式进入保险行业,同样处于彷徨困惑中。


东方资产从保险保障基金接手中华联合,目前公司迈出了集团化的一步,但寿险公司刚刚起步,尚处于嗷嗷待哺的阶段;集团的经营基本仰仗财险公司。中华联合财险一度风光无限,甚至实现了保费增速和承保利润的双超行业,但自2016年负增长以来,增速持续落后于行业平均水平,2018年,公司经过一系列调整,保费增速与行业的差距在逐步缩小。


长城资产旗下长生人寿的市场表现也不容乐观。对于这家成立于2003年的寿险公司,长城资产先后注资超过10亿元,持股70%(外方股东日本生命保险相互会社持股30%),却依然难获突破,公司规模保费徘徊于30亿上下,同时持续亏损,直至2016年才实现微利。


三大国有资管公司的保险之路走得并不顺利,这其中或有时代、行业、监管等客观因素存在,但其大股东对公司经营的影响也不可忽略。


资管公司&保险公司:快慢基因难调和


三大资管公司带着国字头光环杀入保险领域,然而其主业经营模式与保险公司经营模式之间,天然存在巨大差异,这或多或少都对险企经营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业务模式迥异


资产管理公司的运营模式可以概括为收购资产,通过追偿、出售及重组,发现并提升不良资产价值,获取收益。其更强调的是项目制、投行化运作,通俗的说就是“赚大钱、赚快钱”。


而保险行业的运营管理链条极其漫长,主要经营分散化的业务,从前端展业、承保、核保,到保单存续期间的保全、理赔、防灾防损服务,到保单终了的给付、续保,环环相扣,人海作战,利润是一点一滴积累的“辛苦钱”。资管公司与保险公司的“快”与“慢”之间有着难以调和的冲突。


从信达资产2017年年报看,在业务三分天下的情况下,不同业务板块利润贡献呈天壤之别:不良资产贡献了集团57.7%的利润,净利润率高达33.3%,税前净资产回报率为18.3%;而包含保险业在内的金融板块仅贡献了9.1%的利润,利润率仅为5.5%,税前净资产回报率仅为6.9%。


放眼整个保险行业,2017年,非上市产险公司ROE 为1.9%,非上市寿险公司ROE为6%,这显然与资管公司的本业和预期都存在较大差距。


人才管理差异巨大


资管公司与保险公司之间不同的业务模式,决定了不同的用人理念。


资管公司的核心能力在于价值发现和处置能力,在买进环节的精准眼光和估值体系,在卖出环节的多样化手段。因此,其对人才判断的标准是敏锐,是对机会的把握能力。


而保险行业的经营往往慢工出细活,需要经久的打磨,逐步调整业务流程,优化人员配置,管理效益在于点滴进步中凝结。因此,其对人才判断的标准是韧性,是对长线条的统筹能力。毕竟,几万人的队伍和几千人的队伍不是一个打法。


缺乏对保险业的敬畏之心


纵观保险公司股东对管理层的态度,大概可分为三类:


一是豁达型,一般秉持“我是外行,我不懂,你来管,我考核”的态度,仅派驻董事长并设定经营目标;


二是自带承保资源类股东,一般秉持“我有资源,我不懂,我要管”的态度,会派驻部分协同类管理人员;


三是控制欲较强的股东,一般秉持着“我是专家,你不懂,我来管,考核你”的态度,对险企的管控颇为强势。


保险经过数百年的发展,自有其经营之道,壁垒谈不上,但专业属性明显,然而遗憾的是,目前在国内,不得不承认,保险在金融圈里的“地位”比较低,“尘满面、鬓如霜,赚点辛苦钱”。在其他金融类公司股东俯视保险子公司的时候,容易忽视其特殊性,心里的OS大多是:“做的了银行、资管、投行、风控、并购,还做不好保险?”


忽视保险自身经营特性的一个表现是,大股东热衷向子公司派驻更多的职业经理人。以信达财险为例,其在大股东变更前的三任总经理,左凤高、邹伟中、刘树林,均来自信达资产。同时期,其他公司级副总经理中,朱红民、徐兴建、宋开颜、白玉国、李振波、杨迎勋等也均有信达资产背景。与之相对应的,高管人员中来自同业的较少,仅发现早期的公司总经理助理池丽娜和王锡江来自同业主体。


幸福人寿的三任总经理杨军华、禹华初和万鹏也都有信达资产的背景经历。中华联合副总经理中,也曾出现了宁静、薛贵和邵晓怡等东方资产背景的人员。


同为金融企业,保源支持力度不足


纵观财险行业近五年的动荡发展,要想承保端胜出,专家精辟的总结了三条小康之路“靠大、靠天、靠爹”,而其中,“靠爹”无疑又是最为迅速的一条捷径。


英大财险成立于2008年,依靠国家电网资源,连年盈利,规模快速膨胀,2017年其财产险业务占比达40%,而综合成本率仅为71%,贡献了近7亿的承保利润。


鼎和财险是电网系的另一个典范,成立于2008年,2017年保费收入40亿元,承保盈利1.5亿元;公司财产险业务占比36%,贡献4.4亿元,是公司的主要盈利险种。


反观信达财险,2017年保费收入33亿元,承保亏损超过5亿元;公司车险业务占比达84%,在缺乏股东业务支持下,积极参与车险市场惨烈竞争,所有险种几乎“全军覆没”。而中华联合目前主要盈利险种是农险,股东业务作用同样甚微。


归根结底,三大资产管理公司属于国务院全资控股公司,旗下子公司林立,但大多数均同属金融圈,缺少实体经济资源。从股东协同角度,对产险子公司的业务支持仅限于涉及资产资金的相关业务,优质保源支持有限。


在经历了纷纷扰扰之后,信达资产最终选择放手信达财险控股权,而其他资管系保险公司仍在苦苦寻求突围之路。


其实,资管系险企大抵如此,其他血统的保险公司也各自有着鲜明的特色与困顿之处。转型也好、奋进也罢,公司的基因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公司的走向,公司的经营亦折射出股东特色,基因是否真的决定险企成败或有待观察,但可以肯定的是,大股东对于险企经营影响至关重大,正是近年来监管部门不断强化“公司治理问题”的根源所在。


5
标签:不好 三大 公司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总裁岳志岗一行到中核保理交流拜访

2024-11-15 10:22
5319

阿里又收获一家上市公司,东南亚电商代运营企业Synagistics成港股首单De-SPAC

2024-11-11 14:55
31148

物流行业唯一入选,顺丰上榜2024年《财富》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

2024-11-11 14:54
30575

深圳发布公告 监管评级C级(含)以上商业保理公司共198家

2024-11-06 14:33
54547

新央企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成立

2024-10-30 11:29
63510

估值473亿,京东系或将迎来第六家上市公司

2024-10-30 11:29
62763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