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筹7载启示录:那些监管“悬而未决”中的闪光点
自2011年首家众筹平台上线至2018年3月底,互联网众筹行业至少出现了671家平台,但仍在持续运营的平台仅余118家,占17.6%。在此之外,由于监管不明以及2017年风险事件的影响,大型互联网公司或产业资本旗下的股权众筹业务仍处于蛰伏状态。蚂蚁达客、36氪股权、京东东家、360淘金、百度百众等2018年以来均未发布项目。
互联网金融五周年之际,零壹财经推出专题报道《变革与契机:互联网金融五周年》,本专题由互联网金融平台“爱投资”冠名,本文为专题报道之一。
————————
前言:
自2011年首家众筹平台上线至2018年3月底,互联网众筹行业至少出现了671家平台,但仍在持续运营的平台仅余118家,占17.6%。在此之外,由于监管不明以及2017年风险事件的影响,大型互联网公司或产业资本旗下的股权众筹业务仍处于蛰伏状态。蚂蚁达客、36氪股权、京东东家、360淘金、百度百众等2018年以来均未发布项目。
7载坎坷路,互联网众筹尤其是股权众筹法律框架仍不明朗,风险事件时有发生;但另一方面,互联网众筹行业也不乏耀眼的创新模式与案例,诸如开始吧、轻松筹、小米众筹等平台在获客、风控、投后服务表现可圈可点……
一、互联网众筹这几年:认知度降低、规模增长、发展趋谨慎
中国互联网众筹行业发展这7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萌芽期(2011年至2013年):自2011年7月“点名时间”正式上线,此后两年多的时间里,众筹平台数量增长缓慢,各月新上线平台数量保持在个位数。截至2013年末,中国互联网众筹平台累计上线39家,历年累计筹资规模少于1亿元。
爆发期(2014年至2015年):2014年起众筹平台数量和种类急剧增多,交易规模迅速扩大。据零壹数据统计,截至2015年末,国内累计上线的互联网众筹平台至少有415家,当年筹资规模约113亿元,同比增长4倍有余。
互联网众筹的社会认知度自2014年3月起迅速提高,由下图可知,2014年3月至2015年6月,“众筹”在互联网群体中的搜索度呈直线增长趋势,明显高于网贷。这个过程中,2014年3月阿里巴巴推出“娱乐宝”,2014年7月京东众筹的上线以及2014年9月百度推出“电影众筹”助推了这一趋势。
资料来源:百度;零壹财经·零壹智库整理
图1:网贷与众筹搜索趋势变动(2011年至今)
谨慎发展期(2016年至今):金融监管态度开始从鼓励转为合规为主。2016、2017年传统的产品众筹和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融资平台数量呈减少趋势,市场规模没有明显增长,规模排名靠前的众筹平台业务趋于收缩,2017下半年蚂蚁达客、苏宁私募股权融资、京东东家、平安众+、百度百众逐渐减少展业乃至停止发布项目;我们姑且称这个阶段为“谨慎发展期”。
二、市场现状:股权众筹、产品众筹双足鼎立
一般地,市场上认为互联网众筹具有股权众筹(即“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融资”,下文同)、产品众筹、公益(捐赠)众筹、债权众筹等多种形式,债权众筹资即P2P网贷,已形成一类标准的独立业态,当前的市场主流是股权众筹和产品众筹。
据零壹数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8年1季度末,我国共有118家互联网众筹平台仍在持续开展众筹服务,其中涉及股权众筹业务(含混合型,下同)的有56家,占到38.1%的比例;涉及产品众筹业务的有38家,占比32.2%。截至2018年1季度末,我国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融资累计筹资规模约212亿元,产品众筹累计筹资规模约150亿元。各个统计区间内,股权众筹融资规模均高于产品众筹。
股权众筹的特点是,单个项目融资金额高,项目分散,涉众不广;相对地,产品众筹融资额较低,项目集中分布于少数“头部”众筹平台(京东众筹、淘宝众筹等),众筹参与度高。
但从业务稳定性来看,产品众筹明显高于股权融资。从近几年数据表现看,自2016年起产品众筹市场格局已经基本稳定,京东众筹、淘宝众筹、开始吧(原名“开始众筹”)和苏宁众筹等平台市场占有率保持在90%以上;随着产品众筹存续平台持续净减少,产品众筹的市场集中度仍在提高;由于产品众筹未来不存在重大风险因素,我们有理由相信产品众筹规模仍在稳定增长。
与产品众筹相比,股权融资规模近两年呈减少趋势,2018年1季度数据表现尤为明显,蚂蚁达客、36氪股权融资、京东东家、360淘金、百度百众、平安众+、融e邦、宜天使等平台近半年不再发布新项目是促成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更深层次的原因应该归结于众筹监管。
注:图中“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融资”规模包含“权益类众筹”融资规模,理由见下文。
数据来源:零壹数据
图2: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融资&产品众筹筹资额趋势单位:亿元
三、股权众筹演进之障——监管悬而未决
股权众筹是当年互联网众筹监管的主要症结。其他类型的众筹大多已有明确的法律可以规制,举例来说,产品众筹与商品预售类似,主要与《合同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有关;公益(捐赠)众筹类似于线上捐赠,主要与《慈善法》相关;债权众筹即P2P网贷,已有针对性的监管框架;股权众筹监管方向最不明朗,在证券监管框架之内,但缺乏监管细节。
2015年7月央行等十部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在此之前,我国股权众筹立法处于基本空白的状态。文件首次明确界定股权众筹融资主要是指通过互联网形式进行公开小额股权融资的活动,指出股权众筹融资必须通过股权众筹融资中介机构平台进行。在该“指导意见”中,立法者将股权众筹的法律性质定性为一种公开的股权融资行为。
2015年8月,证监会发布的《关于对通过互联网开展股权融资活动的机构进行专项检查的通知》更加详细地表述了股权众筹融资活动的公募属性。《通知》认为,股权众筹具有“公开、小额、大众”的特征,涉及社会公众利益和国家金融安全,必须依法监管。未经证监会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开展股权众筹融资活动。同时,该通知还明确了一些机构开展的冠以“股权众筹”名义的活动,是通过互联网形式进行的非公开股权融资或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募集行为,不属于股权众筹融资范围。
鉴于股权众筹试点尚未启动,因此市场中并无监管认可的股权众筹平台,通常所称“互联网股权众筹”实指通过“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融资”或“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募集行为”。
迄今为止,我们关于股权众筹的立法还停留在厘清概念的层面,并未制定具体规范。与此同时,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融资以及通过互联网进行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募集行为面临的监管强度与日俱增,比如,股权众筹风险专项整治活动确立了诸如“不得发布虚假标的”、“不得自筹”、“不得‘明股实债’或变相乱集资”等禁止事项。
零壹智库认为,立法推进缓慢是中国互联网股权众筹发展困难的重要原因,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强监管亦使得市场主体的自行探索面临较大的政策风险。在控制金融风险和探索股权众筹融资两个方向上,我国监管部门首先考虑了前者,因此,过去几年里市场对股权众筹融资的态度逐渐由积极转向踌躇观望。
四、互联网众筹下半场——路在何方?
现阶段,我国互联网众筹行业已经收缩为一个“小市场”。之所以如此说,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以募集规模衡量,传统的产品众筹和股权众筹市场规模不再快速增长。据零壹数据观察,2018年我国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融资规模有下降趋势;产品众筹方面,由于京东、淘宝、苏宁等头部众筹平台业务稳定,预计未来呈稳定增长趋势,但增速逐渐放缓;公益(捐赠)众筹受近来移动互联网、风险资本等因素的加持,募集资金规模呈快速增长趋势。
另一方面,各类众筹的发展存在结构性失衡的问题。客观地看,几类众筹形态各自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然而,若从促进资金融通、解决小微企业资金周转困难的作用看,仅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融资具备一定功能,但如本文上节所叙,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融资面临较大的监管风险。我国产品众筹实际上已几乎与“商品预售”等同,突出宣传推广作用。公益(捐赠)众筹的社会救助作用不同小觑,是对传统商业保险的有力补充。除此之外,近年来衍生出一些新型众筹模式,比如合作人不持股仅享有分红权的“权益型”众筹,可以视作众筹平台为“绕过”部分法律辖制或提高众筹效率的“权益之计”,与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融资具有较大的相似性;又如近两年大行其道的汽车众筹,按众筹中签订的合同看,本质上属于债权融资。
系统地看,我国互联网众筹行业主要存在三类制约因素:一,实体经济增长乏力,缺乏创新,通过互联网众筹融资的中小企业产品形态单一,大量从事低端服务业。二,众筹平台的避险态度,诚然众筹平台在众筹业务的法律关系中多充当居间人不承担主要风险,但众筹失败或者项目经营失败仍会给众筹品牌带来消极影响。三,监管近年来对金融风险的严控态度也是导致股权众筹趋于保守的主要原因。
互联网众筹的长远发展即取决于以上三要素。鼓励创业创新应该是众筹发展的基础,在此前提下,应该加快立法进程和完善基础建设,使得互联网众筹成为一种较为常规的融资方式。如此,才有望将控制金融风险和促进实体经济融资统一起来。
五、发展启示录——互联网众筹闪光点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革新了融资方式,网贷大大增强了债权融资的可获得性,通过互联网达成的股权融资和私募基金募集行为一定程度上拓宽了股权融资渠道。
但客观地看,互联网股权融资明显落后于网贷融资,原因主要在于股权投资的高风险以及更加严格的金融监管。
即使在“狭缝”中,互联网众筹领域里仍然出现了一些“闪光点”,有的是顺应社会科技进步自然发生,有的则是市场主体的自我拓新。零壹智库试举三点:
(一)众筹搭载社交网站传播取得了一定成功
移动互联网时代,网络社交无处不在。比之于网贷,社交网络对互联网众筹的助益更大。利用社交网络传播的众筹项目可以视为分享型融资,更多的曝光机会对应更大的融资成功率。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股权众筹立法方向不明的情况下,利用社交网络宣传股权融资法律风险极高。因此,目前搭载社交网站进行传播的主要是公益(捐赠)型众筹和产品众筹。
(二)对融资项目进行精细化运营
精细化运营主要体现于两个方向:一是众筹项目精品化,针对不同的投资人群体或者融资需求量体裁衣,比如同一个项目中设置多种众筹回报,征集不同类型的投资人;二是沿着某个产业链进行深度服务,众筹平台已经不再满足单纯的融资服务,而是企图渗入产业链下游,成为综合服务提供者。
开始吧是一个较具研究价值的众筹案例。开始吧是国内首家生活风格型消费投资平台,2015年上线早期主要围绕“文化创意”提供众筹服务,与点名时间(中国最早的众筹平台,目前基本停止运营)风格相似。而后在全民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敏锐地转向了新消费产业,将众筹范围精确地锁定至酒店民宿、新餐饮、新农业、休闲几个垂直领域。目前,开始吧已完成C轮融资,估值超过2亿美元,在所有众筹平台里累计筹资规模居行业第三(仅次于京东众筹和淘宝众筹)。
与京东、淘宝、苏宁、小米这类依赖电商流量取得成功的众筹平台相区别,开始吧在项目运营上更多地通过优质内容触及项目支持人。具体来说,电商系众筹平台的众筹产品逻辑与商品销售并无二致,将众筹商品与普通商品区别开来的主要特征是前者通常限量、限时销售,众筹产品在其中并不具备突出优势;开始吧将众筹项目与消费升级概念深度结合,覆盖行业上下游的综合服务,包括内容生产、品牌营销、行业培训、社群运营等。两种方式对比,后者的用户活跃度更高,对项目的参与感也更强烈,从这个角度看,开始吧不仅仅只是众筹行业的成功者。
与众筹跑道内其他平台相比,开始吧是独树一帜的。开始吧具备众筹的基本功能,但亦与围墙外其他的业态展开竞合,比如内容运营、非标住宿产业服务、社群运营等等。[这块的小结建议挪到上面批注的地方详细介绍,具体字数的缩减和文字请贵平台自行发挥。]
聚焦到众筹服务的几个核心环节,开始吧为众筹项目提供股权融资、产品众筹、消费权益众筹多种服务,或帮助融资方筹措创业资金,或直接促进产成品销售。在风险控制上,开始吧是少数将众筹资金与自有资金通过银行存管系统完全隔离的众筹服务平台,基于累计促进35亿元众筹资金的经验,开始吧目前已建立一套独创的风险控制体系,主要包括固定风控制度、具体项目控制以及投后管理三方面,具体分为9个流程,详见图3。
图3:“开始吧”9道风控流程
(三)在投资人教育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对于投资人而言,互联网众筹是“双刃剑”,它一方面降低了股权投资门槛,丰富了理财人的投资组合;另一方面,也可能使得风险传导更具不确定性。因此,互联网众筹的投资人教育是必要的,现阶段,一些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融资平台践行了这一职责,线上公开教育结合非公开提示投资风险,是促进互联网股权众筹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
六、小结与趋势
过去五年里,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如火如荼,P2P网贷、现金贷、互联网消费金融等业态的发展引发社会关注。相比之下,互联网众筹相对沉寂。
互联网众筹的成长路径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2011至2013年萌芽期,这期间机构数量少,募集资金规模小;随着阿里、京东、苏宁、百度等大型公司于2014年开始布局互联网众筹业务,该行业一时间声名鹊起,社会关注度一度超过网贷,2014至2015年,众筹的机构数量和筹资规模均开始快速增长,我们将这段时间称为爆发期;2016年至今,互联网众筹监管趋严,股权融资平台受到较大影响,产品众筹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机构数量持续减少筹资规模增长放缓,市场主体静待监管政策落定或另谋后路。本文认为,我国互联网众筹现阶段处于谨慎发展期。
互联网众筹市场在业务实践进行了一些有利探索。比如,搭载社交网络的公益众筹和产品众筹取得了成功,部分众筹平台在项目的精细化运营上小有所成,在互联网股权投资人教育上有所进益等等。
我们认为,无论是以市场规模或发展平衡性看,我国互联网众筹均尚未充分发展,存在多方面的制约因素。要持续健康发展,首先要鼓励创业创新,完善众筹融资的法制建设,使得互联网众筹成为常规融资方式;在此基础上,鼓励众筹融资和控制风险才能得到统一。
长期来看,随着立法推进,互联网众筹应该能够在我国融资领域取得“一席之地”;但近年内,我们预测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融资规模将持续收缩,产品众筹和公益众筹面临的外部环境较为稳定,募资规模有望实现稳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