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数据揭示“去杠杆”成效 监管表态防范支付行业垄断
支付清算作为金融运行基础,具有刻画经济运行、为宏观调控提供参考意义的作用。
支付清算作为金融运行基础,具有刻画经济运行、为宏观调控提供参考意义的作用。
6月1日,由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和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联合发布的《中国支付清算发展报告(2018)》(简称《报告》)指出,创造1单位GDP对应的支付系统业务规模自2010年以来首次下降,从2016年的68.78下降至2017年的65.46。
“这是一个好消息,货币流通相对于实体经济活动的规模紧缩一是表明降杠杆的成效,另一个表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提高了。”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李扬表示。
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副司长樊爽文则强调监管部门态度:以安全与效率为目标,防范和化解支付服务市场风险,仍将是支付监管的主旋律。这根本上也是为了推动创新。
警惕支付行业垄断格局
樊爽文表示,网络经济条件下,强者恒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更为明显。应关注支付行业垄断格局的形成对支付市场安全的影响。
樊爽文指出,如何防止这类机构滥用市场地位,形成“大树底下不长草”的局面,如何解决通过排它性的关联服务、捆绑销售、交叉补贴、价格歧视等,从而抑制中小机构创新发展,影响支付服务市场健康持续发展,对这些问题的研究至关重要。
《报告》引用艾瑞咨询研究数据指出,截至2017年三季度末,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达31.6万亿元,同比增长100.1%。交易结构中,个人应用占比67.7%,移动金融占比18.7%,移动消费占比为11.7%。移动金融和移动消费的占比上升明显,移动金融主要是因为支付宝、财付通等第三方支付机构金融支付业务规模的增长,移动消费则是由于线下支付的逐渐发力和广泛渗透。
在移动支付份额上,支付宝、财付通约占94%的市场份额,仍然维持垄断地位。第二梯队如壹钱包、京东支付、快钱等得益于多种场景的拓展,交易规模和排名有所上升,但难以撼动当前格局。
而在互联网支付领域,其在2017年第三季度交易规模达7.4万亿同比增长42.3%。从交易规模结构来看,网络借贷、理财资管产品销售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占比最高,达42.5%;而以信用卡还款、转账等业务在内的个人业务占比次之,占比为23.1%;以网络购物、机票酒店预订、O2O等为代表的线上消费占比有所下降,为14.9%。支付宝和财付通在这一领域占比分别为29.2%和18.3%,占比领先但并未形成垄断地位。
打击持牌机构为无证机构服务
支付格局背后,意味着200多家企业争夺剩余不足20%的份额。盈利难成为多数支付机构的写照。据央行调查,目前除少数市场占比靠前的公司盈利外,大部分支付机构仍处于亏损运营状态。一方面,行业特性决定形成规模效应的企业才能从中获利,另一方面,支付机构单纯追求规模而忽视业务模式创新,增值服务不足。
2017年,央行一年两发通知加强支付机构备付金集中管理。要求对交存备付金的专户暂不计付利息,防止支付机构以赚利差为主要盈利模式。此外,还要求上调备付金交存比例,2018年4月网络支付业务备付金比例最高上调至50%。樊爽文指出,目前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平均交存比例已达50%。
《报告》指出,当前一些乱象仍然存在,如支付机构低价倾销、佣金返点、虚假广告、交叉补贴等不当方式争夺客户,造成无序竞争。此外,在央行停发新牌照后,越来越多公司利用持牌公司接口开展二次清算业务,极易造成客户资金挪用和截留,也易引发卷款跑路。
樊爽文表示,2017年继续加大对无证经营支付业务的打击力度,在公安部等支持下,清理处置了230多家无证经营支付机构。并且将持证机构为无证机构提供服务的行为作为检查重点。
海南资金流量增幅近50%
“现在全国各地争先恐后要把自己发展成为区域金融中心,支付清算数据能很清楚地告诉你,那个地方才是区域金融中心。”李扬指出。
根据最新可得数据,《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资金流动规模最大的5个地区依次为北京、上海、广东(不含深圳)、深圳、浙江。资金流动总量最低的5个地区依次为西藏、青海、宁夏、广西、新疆。值得注意的是,各地区资金流量的增长情况差异巨大,其中增长幅度最大的是海南,达到了近50%,之后是福建、上海、广东(不含深圳)、湖南,增速均在30%以上,最低的5个地区是江西、广西、云南、宁夏和吉林,增幅均为负值。
总体上看,由于北京和上海不仅资金流动规模的基数大,增速也排在全国前列,使得区域资金流动也呈更为集中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