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承惠:中国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张承惠 |2018-05-31 10:158513

5月29-30日由上海期货交易所和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共同主办的“第十五届上海衍生品市场论坛”在上海召开。本届论坛以“改革新篇章,开放新里程——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特色期货市场”为主题,邀请国内外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等各界代表,交流思想,凝聚共识。

来源:和讯期货 作者:张承惠


5月29-30日由上海期货交易所和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共同主办的“第十五届上海衍生品市场论坛”在上海召开。本届论坛以“改革新篇章,开放新里程——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特色期货市场”为主题,邀请国内外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等各界代表,交流思想,凝聚共识。和讯期货参与全程直播。


  30日下午,南华期货主办的“开放成就未来----有序推进期货及衍生品行业国际化”关联活动如期召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原所长张承惠在会上就“中国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发表讲话。


  以下为文字实录:


  张承惠: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又一次参加上海金融衍生品论坛。今天我就中国金融开放新举措谈一些自己不太成熟的看法,供大家参考。在今年的4月10号,博鳌亚洲论坛上,习近平主席宣布了四项中国重大对外开放措施,一项是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第二是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第三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第四是主动扩大进口,而且习总书记强调中国对外开放易早不易迟,要开不要慢,开放大门只会越来越大,第二天人民银行易纲行长在分论坛上强调当前金融的主要工作,特别是他宣布了未来到今年年底分两个阶段,金融开放的12项开放措施。这次的开放,4月10号博鳌亚洲金融论坛提出的金融对外开放,是继中国加入WTO以来的第二次重大开放举措,对中国的金融市场,对中国的金融服务和金融行业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下面具体来看看未来几个月主要落实的6项开放措施,第一项开放措施是取消银行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内外资一视同仁,允许外国银行在中国境内同时设立分行和子行,这个措施的含义是什么?对银行业的带来的影响是什么?下面简单地分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在2014年重新修订,在这个条例里规定,对中资银行和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它的外资入股的比例单一持股不能超过20%,合计持股不能超过25%,这是对它的持股上限做出了比例的限制,而且当时限定的外资银行分行改成独资银行,改成外国银行总行子行的时候,基本上是不可以再设立分行,因为外资银行管理条例规定,可以在规定的期限内保留一家从事外资平台业务的分行,或者是分行、或者是子行之后不可以保留分行,这次的开放措施放开了对外资持股中资银行和中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持股比例限制,而且也扩大了外资银行的经营空间,因为外资银行的分行在一些业务领域受到限制,但是子行和分行不能同时存在,会限制外国银行的经营空间的。


  第二个规定是证券公司、基金公司、期货公司、寿险公司规定三年以后不再受限,寿险公司持股不大于50%,这个限制中国坚持了很多年,特别是对于寿险公司,我曾经在1982年主持了中国保险公司对外开放的课题,当时对财产险公司有限制,是不许经营内综合车险业务,车险是财产险公司的主要业务,不允许外资财险公司进入车险,在很大范围内限制了它的经营空间,同时寿险公司和中方的合资股东比例是50:50,不能超过这个比例,我们做过研究了之后财产险工作,当时的报告结论就是这两个管制都可以放开,不会影响中国的金融安全,因为对财产险公司限制车险比例,最大的业务不许做是为了限制外资财险公司的竞争力,担心外资财险公司进入之后,对中资的财险业构成重大的冲击,寿险不允许控股,不允许超过50%的控股,是担心控股之后,因为寿险资金都是长期的资金,而且数额比较大,但是对外资控股之后,导致一旦出现巨大得不确定性因素,或者出现巨大波动的时候,会带来资本大量的外流,我们的研究结果这两个限制都可以放开,所以没有多久,很快对于财险公司的车险业务,在胡锦涛总书记访美的时候,把这个作为对美国的礼包带过去放开了管制,但是寿险50:50的管制一直没有放开,所以这一点是在中美谈判的时候是焦点,在两、三年前,美国寿险业协会主席,最大的寿险管理公司董事长,连续三年访问中国要求见我,说了很多其他话背后就是一句话,寿险股比什么时候放开?这一点是外资保险公司,外国政府和中国谈判的焦点,50:50被实践证明是最差的公司治理结构,中方股东和外方股东谁说了不算,很多合资生产公司造成普遍的现象,就是重大事项议而不决,由于双方股东观念不一致,迟迟不能做出正确的决断,所以有不少外资合资的寿险股东要退出,不愿意再进行合资。这次开放把股比限制放开了,不仅彰显了中国开放的决心,也证明中国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有实力、有能力承受开放可能带来的风险。


  第三,不再要求合资寿险公司境内股东至少有一家是证券公司,中国现在券商在2017年底,证券公司的数量是130多家,数量是什么水平?大体上和台湾地区的证券公司数量差不多,他们也是100多家,而台湾地区的股市的市值是中国大陆的十分之一,日本券商是200多家,是中国的1倍,我在有些场合说中国的证券公司数量不是多了,是少了,取消了限制之后,有利于外资券商更好地寻找中方的合作伙伴。


  第四个措施从5月1号把互联互通的额度扩大4倍,扩大了4倍的互联互通对中国的金融市场,对中国的A股市场是好事,虽然在过去的几年内,比如2017年真正每日交易额达到互联互通额度的为数不多,这样的日子不多,大多数的交易量没有很活跃,但是有一点就是从今年6月份起,中国有234只的A股股票会纳入MSCI的指数体系,而指数体系是国际上相当多的机构投资者必须选取参照的指标体系,因此,有估计随着中国纳入MSCI的指数体系,给中国带来几百亿的人民币的资金,在这种情况下扩大交易额,会增加投资者的信心,增加金融市场的交易量。


  第五个措施就是允许外国投资者来华经营保险代理业务和保险公务业务,保险经纪业务原来是允许在中国经营的,但是代理和公务限制,有利于拓展外资在保险当中服务领域的经营范围,目前中国的保险代理和公务问题很多,主要表现在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缺少专业人才、而且机构缺少公信力,实力比较弱,在这种情况下开放一定是有利于提升保险中介行业的服务质量和效益。


  第六点放开外资保险公司和经营范围,和保险经纪公司国民待遇,之前在国外经营经纪业务,经营业务很狭窄,使得专业优势很难发挥,在外国非常优秀的保险经纪公司不能在中国的保险中介领域发挥作用,也使得我们整体的行业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不能很快提升。放开之后,在金融服务方面、中介服务方面有很大的进步,服务能力有很大的提升。在年底之前还有6项措施也会推出。


  对于12项措施外资银行反映非常迅速,态度非常积极,全球第三大保险经纪公司之一向监管部门提交申请,要求变更范围,另外大的投行已经提交了持股比例扩大的申请,据说目前已经有两家获批了,这是我简单就金融开放新举措作介绍。


  第二,比较一下中外金融机构竞争的优劣势,外资金融机构和中资金融机构相比,既有竞争优势也有竞争劣势,股票期货行业怎么样?没有仔细研究,但是就银行、证券、保险的领域来说,它们的竞争优势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第一个就是外资金融机构的经营风格是非常稳健的,因此,它的资产负债表管理能力很强,在2017年四季度外资银行不良率只有0.7%,比中国银行(601988,股吧)业1.74%水平低1个百分点,中资平均1.74%不良率水平,并不能真实反映我们银行业的资产质量。中资金融机构在经营的稳健性方面存在问题,也导致最近这些年影子银行规模大幅度增长,第二个优势就是除了银行业之外,外资大的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保险经纪公司,也包括期货公司,它们还是有资金优势的。


  第三点是吸引人才的能力,吸引人才能力在两个方面,第一个市场化薪酬机制,到目前为止国有控股的金融机构薪酬机制不是市场化,因为最典型的一条就是限制,限制之后不可能有真正的按照市场价值衡量人才的薪酬机制,这是很大的问题,比如中国最大的银行宇宙银行行长,银行董事行长拿到几十万年薪,差不多大银行年薪收入,董事长、总经理收入至少有1000万多,差异非常大的,大行的行长都是非常有政治觉悟的,党性非常强的,中国的金融机构吸引人才除了金钱之外还有别的激励的因素,但是如果到中小银行市场化薪酬机制,对人才的影响力非常大的。还有一点就是外资金融机构,通常在全球特别是跨国金融集团在全球配置资源,它的平台很大,在它的平台当中可以看到全球金融市场,到其他国家进行经营管理活动,对人才也有吸引力。


  第三点具有全球金融市场交易的经验。


  第四个优势是没有政府的压力,不需要承担政府性业务,外资银行进入以后,银保监会是否对它进行三个不低于考核?目前的情况来看中资银行从事政治性业务的时候压力比较大,以前两个不低于对小微企业贷款,对农村信贷不能低于上年的贷款增速,不能低于上年的平均增量,三个不低于生态通过率不能低于上年,这个要求是政策性的使命在内,还有扶贫,扶贫的压力对于外资金融机构来说一定弱于中资金融机构。竞争的劣势比较突出,第一个在中国资本账户管制没有放开的时候,资金比较高,外资银行绝对不可能拿到中国政府的财政性存款,财政性存款成本非常低,也很难拿到中国的居民储蓄,居民储蓄成本比较低,所以资金成本比较高,还有由于中国的特色,拓展业务是需要人脉关系,外资银行人脉关系比中资金融机构要弱很多。第三问题是业务模式不够本土化,业务模式的问题外资金融机构也不能适应中国的市场,比如说中国曾经有一家很大的外资保险公司财险公司进入中国很多年,当时的金融高管向总部建议,在中国房地产刚刚起步的时候建议买楼,但是外资总部的董事长说完全不考虑,和他的经营理念背道而驰的,不考虑在中国买楼,经过这么年之后,他们现在还在租房子,没有自己的楼,这是本土化很大的差异,没有理念。还有我曾经有一个同事到一家外资银行办理存款业务,但是去了以后他发现受不了,程序极其复杂,要填很多的表,提很多问题,比在中资银行排队更耗费时间,所以外资银行的业务模式方面还有待于本土化。


  第三个问题谈谈对外开放加大,给中国的金融市场和金融行业带来的机遇,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个外资的进入有利于形成多元化竞争格局,也有利于中资金融机构建立更加市场化的公司治理结构,推动它的经营模式转型。第二点,引入外资股东,有利于中资金融机构引入外资股东风控产品和体系,因为有很多金融产品在海外市场已经相当成熟了,但是在中国的金融市场这些产品还没有推出,我们可以向他们学习,在产品方面吸取外资的经验,同时也可以深化外资机构在金融服务方面和中资机构的合作,通过学习会提升中资金融机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最终提高金融机构的服务效率。


  第三点有利于中资金融机构更好地理解海外市场文化、海外的规则、海外的经营模式,我们现在正在走出去,金融也在走出去,在开幕式上我们的南华期货也是率先走进国际市场,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银行在走出去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在经营理念上、在规则方面差异非常大,所以随着中国对外开放力度的加大,有利于中资金融机构更好地了解海外市场,海外的产品、海外的服务,拓展我们的国际视野,使得我们走出去国际化质量得到进一步地提升,同时也有利于中国资本市场国际化,不仅金融机构走出去,金融机构国际化,还有利于金融市场的国际化。


  第四点可以增加中外金融机构之间在人才和信息重要资源的交流,金融业归根到底是信息服务业,因为是依托信息而生存的,举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按照现在的科技水平,我们不需要金融中心,可以拿笔记本电脑在沙滩上度假的时候完成交易,但是为什么金融机构集聚?为什么还有国际金融中心?上海金融中心?因为从业人员需要通过交流、通过信息交换激发自己的灵感,增加对市场的理解,所以对外开放有利于交流、有利于沟通,也有利于中资金融机构优化员工队伍和组织架构,有利于整合内部运营的流程,改进管理机制。


  所以这四个方面是开放度加大,对中资金融机构和中国金融市场带来的机遇。第四点谈谈开放带来的新的挑战,首先,我们看一下入世以来,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金融市场竞争力表现得怎么样?有一些数据可以做分析,2007年外资银行资产1.25万亿,占比1.36%,到2017年十年之后,外资银行在华总资产翻番达到3.24万亿,但是市场占有率下降到了1.3%,在上海未来的国际金融中心,外资银行资产在2017年刚刚超过10%,十分之一,这是低于开放度比较大的国家比重,通常在开放的国度经济体里面外资银行占比20%-30%,比重比较低,我看到2016年外资银行资产收益率只有0.44%,外资银行在华经营的效果并不理想,保险业外资占比从2005年达到8.9%的高峰,到了2016年降到了5.6%,其中外资寿险高占到7.43%,外资财险占比2%,说明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没有竞争力,我认为答案不是这样,之所以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并没有达到入世之初担心狼来了,当时外资金融机构对中国的金融业产生巨大的冲击,但是情况没有这样,原因有很多,有外资金融机构自身的原因,但是更重要的原因是外资金融机构的经营环境受到限制,比如说持股比例限制,这一点让他们不能放开手脚,还有在业务方面也有很多限制,比如说要求准备设分行外资银行总资产不能少于一定的数额,分行由总行拨的运营资金不能少于一定的数额,这个规定比中资银行要求高。而且在去年的11月以前,外资银行分行不能经营境内公民的人民币业务,绝大部分的业务是不能和中资银行竞争,去年1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刚刚放开,虽然外资银行子行可以经营,但是子行比分行经营业务成本高一些。


  开放带来的挑战,对银行、证券保险带来的挑战是不一样,银行业挑战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风控能力的挑战,中国的大银行、小银行的表现不一样的,大银行的最大问题,中国大银行实在太大了,有很多的层级,所以风控的制度会层层衰减,从总行到它的营业部有6、7个层级,会层层递减,中小银行的问题就是资金实力弱,缺少人才,因此它的风控机制是非常弱的,为什么这次资本新政对中小银行冲击非常大?因为过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小银行在理财、在资产管理,从事业务的时候是不靠自己的风控能力控制风险,是对标大银行,是依托买大银行的产品,依托大银行背后的国家信用。还有中国的银行业资产负债的期限错配的情况比较严重的,我们拿到的存款、拿到的理财资金通常期限比较短,又投到地方政府,或者房地产好一点,投资期限非常长5-7年很正常,所以久期错配问题比较突出,对于外资银行来说有这样的问题,对中资问题来说期限错配意味着风险。


  第三点就是中资银行的海外盈利能力,为什么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在中国市场竞争,要强调中资银行海外盈利能力?因为两个市场之间有资源调配和互补的,可以共享客户的,到目前为止中国的银行都是国内的银行,不是跨国的银行,虽然有几家银行在海外这几年布局走得很快,但是总体上还是国内银行,我们看看下面的表,是根据公共空间招商银行(600036,股吧)和中信,7家银行走出去最大的年报得出来的数据,境外资产占全部资产的比重这些年还是在快速上升,到2016年是11.06%,但是境外收入和境外利润的占比是低于海外资产的配置,说明我们第一个总量比较低,因为国际上比较优秀的跨国金融集团海外市场业务,和利润收入占全部业务的比重超过50%,我们不超过刚刚达到10%,或者是不到10%,而且10%左右还是2016年比较快的增长,在2016年这条曲线怎么这么抖?主要是中国银行的贡献,其他银行在海外收入,海外利润没有突出的表现,不会有上升非常快。中国银行为什么上升这么快?我和银行说参与银行一定有大的在海外并购的业务和利润,他们说是的,总体上是海外的能力比较弱,希望中国的期货行业能够在海外尽快有比较大的市场份额。


  对证券业的挑战主要是中国证券业目前以传统经纪业务为主,在投行、财务管理高盈利的区域内服务能力不强,而在传统经纪业务领域竞争已经是你死我活,已经白热化了,所以在传统经济业务基本没有很多的利润,而在可以获得高利润的领域我们的能力又不强,未来的发展趋势智能投顾、综合服务平台,利用金融科技拓展业务这样的领域又非常考验证券公司的业务整合能力,金融科技我去年对证券业专门挑了一家做得最好的证券公司,我们做了调研,内部存在业务整合方面的问题。对保险业的挑战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第一个就是资产风险管理,中国资本市场的存在缺陷最大的缺陷是缺少金融产品的种类不够多,特别是和保险负债相匹配的长周期的金融资产数量非常少,种类也非常少,所以使得中资的保险公司很难实现资产和负债的久期匹配,久期不匹配经营风险一定加大。在产品创新方面,比如说海外癌症保险、长期护理险已经成熟了,经验很丰富,中国癌症产品非常少,长期护理险刚刚在少数城市开始试点,还是在基本养老保险体系内,不是商业化医疗保险,还有中资产品的成本比较高,前几年很多人到香港买保险产品,因为便宜,香港保险产品价格比大陆的保险产品价格至少便宜三分之一,有两个理由,第一个原因香港保险公司,在全球市场上配置资产,所以它的盈利能力比较强,第二点公司治理内部的管理水平比大陆很多的保险公司要高。


  还有一点就是对金融监管的挑战,当大量的对外开放的大门大大地打开了,大量的外资机构进入中国金融市场,开始控股了,不是参股,不是作为财务投资人,而是作为战略投资者控股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原来的监管方式、监管工具是否适用?比如说怎么样解决中资金融机构因为富有政治性的职能,而与外资机构事实上的不平等竞争问题,比如说怎么样有效监管国内外市场联通程度加大,可能带来的套利行为?两个市场之间的套利行为,这是对监管机构监管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怎么样解决目前存在的监管越位、缺位、不到位的问题?怎么样创造公共竞争环境来支持中资金融机构,和外资金融机构面对面竞争当中获胜?对这些中国的金融机构监管是很大的挑战。


  最后作小结,加大对外开放对中国的金融市场和金融服务来说是机遇大于挑战,因为金融市场交易量会增加,流动性会增加,而且外国成熟的产品会更多引入到金融市场,所以对于金融市场来说会有很多新的机会,而对于享受金融服务的人群和企业来说,也是一件很好的事情,竞争加剧一定会改善金融服务,提升金融服务的效率,但是对中国的金融机构来说挑战大于机遇,不同的行业的情况不一样,对银行业来说,中国的大银行因为拥有雄厚资金实力,有品牌,而且由国家品牌支持,因此对大银行短期内冲击是不大的,对于小银行来说冲击不是很大,短期之内,因为小银行的业务是地方的中小企业、消费金融和个人消费者,外资银行水土不服,不太善于打开目前中小银行的市场,所以对银行业来说短期风险是不大的。但是中长期的压力会逐渐加大,对证券业来说,竞争集中于投行、财富管理利润比较丰富的领域和海外业务领域,对保险业来说短期内,对财险本身冲击不大,因为财险已经放开了,但是目前财险竞争模式有很大问题,我们以车险为主的,在财产险产品中,车险占比超过70%,有的新的小的财产险公司车险占比超过90%,大家都知道一个企业,一个金融公司的产品单一到这个程度,风险一定是非常大的,所以这种业务模式,而且目前财产险的竞争以车险为主,而且车险主要以价格竞争为主,给中介提成的手续费的比重高达40%,我们作为汽车持有人投保享受优惠到不了40%,大部分被中介拿走了,一年不出事故有10%、20%左右的折扣,但是主要的价格竞争好处还是汇集了中介机构,这种模式不可持续。在农业保险、健康险、再保险中资机构实力普遍很弱,而且专业能力不强,专业人才不健全,大型保险公司虽然有实力,但是它的产品是软肋,中长期会显现出来,中小公司会首当其冲。


  未来可能中国的金融业还有3-5年的窗口期,在这个窗口期如果不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未来开放给中资的金融业带来的压力非常大,所以要通过开放加快推进下一步改革,加快推进改革要做好四件事情,第一件事情要加快金融机构对转型的意识,要有危机感,要有竞争意识,前一个时期中兴通讯(000063,股吧)的教训值得中国的金融机构汲取,在外来的挑战面前,我们一定要以非常谨慎的心态应对挑战,而不能妄自尊大,盲目地自满和迟钝犹豫,如果是这样我们一定会错过未来非常有限的时间并不长的3-5年一眨眼过去了,窗口期会错过,抓紧时间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和效果,特别是加快改进公司治理,现在我看到的金融机构,因为我们做了很多调研,去了很多金融机构,和地方金融监管部门有很多沟通,中国的中资金融机构大部分公司治理有问题,或者绝大部分公司治理都有缺陷,正是由于缺陷,使得我们的风控机制不能够有效地建立起来和发挥作用,所以怎么样尽快改善公司治理结构?是我们面临很大挑战。监管部门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去年银监会开始对银行的公司治理问题做了关注点,而且做了研究。


  第二点加快中资金融体系内部结构调整,中国要开展真正的金融领域推行真正的监控重组,一些中小竞争力很差的金融机构,要通过兼并重组增强它的竞争力,同时还有一种方式,中小金融机构可以抱团取暖,比如说我们的农村金融机构,它的产品开发、工作能力、人才培养能力都比较弱,所以我看到县一级农信社最小全部资产10亿,对银行来说全部资产10亿是非常小的机构,根本没有控制风险的能力,建立有效风控机制的能力,对人才没有吸引力,这样的小机构要服务地方,要服务三农怎么办?需要抱团取暖。


  第三点需要加快发展金融产品,中国金融市场金融产品是不够的,在发展金融产品方面受到的行政部门干预是过多,我们监管部门管了过多过细,所以怎么样尽快地恢复金融产品、完善教育制度、提升教育效率,是中国金融市场组织者需要面对的问题。


  最后一点是加快监管体系的改变,以便构建更好的竞争环境,我们的未来监管要更有弹性、更有效率,更加适应市场经济的规律,监管体制的改革有很多。


  我提出四个要点,我的发言到这里,谢谢各位!


5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北京、上海、海南、深圳,启动增值电信业务扩大对外开放试点工作

2024-11-05 14:56
24654

“国民融合 数字赋能 五外联动”高质量对外开放惠企日活动举办

2024-08-05 14:17
62253

保险业对外开放步伐加快 外资再保险公司增至9家

2024-07-09 16:26
41607

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奋发有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2024-03-27 13:28
280696

魏建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有三个显著亮点

2023-12-13 14:36
226122

百度大模型Comate编程助手将在10月24日对外开放

2023-10-19 14:02
75519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