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次于原油的第二大大宗商品 中国咖啡市场前景诱人
咖啡是全世界除了原油之外第二大大宗商品,中国咖啡市场虽然基数较小,但随着中产阶级的崛起,已经成为全球最具潜力的咖啡市场之一。有业内预测,到2020年中国咖啡市场消费将达万亿元。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马爽
“我不是在咖啡馆,就是在去咖啡馆的路上……”这是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名句。或许是咖啡带给他的灵感,让他写下了那部著名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温热袅袅上升,配上如大地般厚重的原色,闭上双眼,伴着醇香四溢,轻轻啜上一口,仿佛在味蕾感知间完成了一次对生命意义的探索——这或许道出了爱咖啡之人的陶醉。然而,香气怡人背后,却难掩价格波涛汹涌的咖啡市场。
咖啡是全世界除了原油之外第二大大宗商品,中国咖啡市场虽然基数较小,但随着中产阶级的崛起,已经成为全球最具潜力的咖啡市场之一。有业内预测,到2020年中国咖啡市场消费将达万亿元。
尽管如此,在定价方面中国却一直没有太多话语权,以往众多中国咖啡企业只能被动接受远在太平洋彼岸的纽约阿拉比克咖啡期货市场定价中心的价格变化。不过,在不久的将来,这一现状或将发生改变,我国有望迎来本土化的咖啡期货。
中国咖啡市场前景诱人
作为与茶叶、可可并称为世界三大饮料的咖啡,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水平的提高和人们生活工作方式的改变,无论是私人场合还是商务场合,咖啡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中,品饮咖啡已很常见。
不过,与发达地区国家相比,我国的人均咖啡消费量仍处于偏低水平。
一组数据显示,与人均年消费400杯的美国、200杯的日韩相比,中国大陆人均每年消费咖啡只有5-6杯,即便在一线城市的北上广也仅为20杯。或许,当前国内人均年消费咖啡尚不足5杯,但也可从侧面说明,我国咖啡市场还有很大成长空间。
中国咨询投资网发布的《2017-2021年中国咖啡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显示,我国咖啡消费量每年增长幅度在15%至20%。
这一点,从星巴克等咖啡企业在华的扩张速度也可见一斑。资料显示,从1998年进入中国市场后,星巴克在华扩张速度一再提升,如今已拥有超3000家店面。最新财报显示,2018财年第一季度,星巴克全球营收增长6%达到60亿美元;全球同店销售微增2%,但在中国市场,2018年第一季度营收猛增30%,同店销售增幅为6%。
“从近年来不少大型咖啡企业在华的快速扩张可以看出,中国的咖啡市场正处于爆发期。另外,80后、90后逐渐成为消费主流,有望进一步带动咖啡消费,未来中国咖啡市场前景潜力巨大。”云南国际咖啡交易中心交易部经理刘海峰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咖啡是全世界除了原油之外第二大大宗商品,虽然中国咖啡市场基数小,但却有望以爆发式的增长率成为全球最具潜力的咖啡市场。”有专家预测,到2020年中国咖啡市场消费有望达万亿元,10年内将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咖啡消费市场。
实际上,我国多年来一直有种植咖啡,主要集中在云南、海南、四川等地,其中云南省是我国咖啡种植规模最大、产量最多的省区。
据了解,云南每年产出10万吨至14万吨咖啡,占中国咖啡产量的95%以上,普洱市是云南咖啡的重要主产区之一。新华社数据显示,2017年,普洱市咖啡种植面积78.9万亩,咖啡豆产量5.86万吨,总产值达24.69亿元,80%以上的咖啡出口。
“由于目前云南地区咖啡在国内的知名度还不够,大多数咖啡都会出口,但又因国内有巨大的消费量,因此又会从巴西、越南等国进口。”刘海峰表示。
价格大起大落惊心动魄
在国际大宗商品领域,咖啡是价格波动较为剧烈的品种,不仅是因它是农产品,也因为产地主要集中在热带气候区,异常气候高发。
从种类划分方面来看,咖啡主要可以分为两种:一种叫作阿拉比卡(Arabic),产量占全球咖啡产量70%,主要产地为巴西、哥伦比亚及拉丁美洲,巴西收获期为5-9月,哥伦比亚收获期为4-6月;另一种叫作罗巴斯塔(Robusta),产量占全球咖啡产量30%,主要产地在非洲和亚洲地区,其中印尼收获期为4-8月,越南收获期为10月-次年4月。
巴西素有“咖啡国”之称,一直以来都是世界最大的咖啡生产国,世界上大约三分之一的咖啡都产于此。今年以来,因市场预期该国产量创新高以及咖啡进口国库存居高不下,令阿拉比卡咖啡豆价格受到压制,这也使得以此作为基准的美国洲际交易所(ICE)咖啡期货承压下挫。最新数据显示,ICE咖啡期货主力7月合约收报每磅118.15美分,今年以来累计跌近10%。
国际市场咖啡价格的不断走低,也给相关出口国的咖啡产业带来一定冲击。
以哥伦比亚为例,据央视报道,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阿拉比亚咖啡豆、水洗咖啡豆出口国,今年以来,哥伦比亚咖啡产业面临困境。2018年第一季度,哥伦比亚咖啡产量只有338万袋,同比减产6%。而仅在3月份,哥伦比亚咖啡出口总量同比就减少近14%。
从国内市场来看,咖啡是云南本土最早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农产品之一,多年来,价格大起大落也给咖农、生产加工企业带来不小冲击。
“在鼎盛时期,云南地区咖啡豆单价每公斤甚至能卖到几十块。不过,今年的咖啡豆单价每公斤才13块多,一般来说,只要收购价低于15元/公斤,对于咖农来说就是不挣钱。”刘海峰表示,当咖啡豆收购单价低于15元/公斤时,在计算人工采摘成本后,如果不划算,一些咖农就会放弃采摘,这会导致贸易商收不上来豆,只能转战从国外进口,但又因为进口价格比较昂贵,可能会影响贸易加工企业的稳定经营。
“长期来看,如果咖啡价格长期低迷,将会严重影响咖农的采摘、种植积极性,不利于贸易加工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刘海峰表示。
本土咖啡期货“指日可待”
实际上,在国际市场上,咖啡期货交易由来已久。ICE官方披露资料显示,咖啡期货交易早在1882年就开始在纽约出现,目前,其C型咖啡期货价格也已成为世界基准咖啡价格。
ICE咖啡期货合约交易月份为3、5、7、9、12月,交易时间为北京时间16:15-次日1:30(欧美冬令时需顺延一小时)。
从国际大宗商品市场来看,咖啡期货一直是全球最投机的商品之一。此外,咖啡豆作为重要的一部分,价格涨跌甚至会直接关乎其生产国的经济情况。
“与其他农产品一样,气候、季节等因素都会对咖啡的供应量产生影响。期货合约的设立,可以让生产者控制价格波动风险,也给予了众多咖啡企业控制成本的手段。”有业内人士表示。
从国内方面来看,据悉,云南出产的咖啡在品质上接近哥伦比亚咖啡和蓝山咖啡,但因在国际贸易方面缺乏定价权,只能被动接受国际市场价格变化。
值得欣慰的是,我国有望迎来本土的咖啡期货。2017年11月,郑商所举办了咖啡期货可行性论证会。今年2月6日,郑商所相关负责人表示,2018年将稳步推进红枣、咖啡等涉农期货品种上市工作。
国内咖啡期货的上市,除了丰富期货交易品种,还被业内人士赋予了更深层的含义——精准扶贫。
云南是我国的咖啡生产大省,而且咖啡种植又主要集中在云南贫困县域,是当地农户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因此,上市咖啡期货不仅有利于咖农防范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稳定收入,还有望在“精准扶贫”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郑商所咖啡期货研发负责人表示,咖啡期货是一个助农、扶农品种,加大力度进行咖啡期货研发与积极推动咖啡期货上市,可以达到品种储备与品种完善的目的,可以为市场和期货机构等提供一个稳定咖农收入以及进行“订单+期货”“保险+期货”等业务操作的平台与载体。更重要的是,这符合新时代的新要求,可以让金融市场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为广大咖农、咖啡产业链上的企业提供风险管理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