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自贸区到自贸港 中国对外开放加码
从自贸区到自贸港,意味着中国对外开放的程度再次站在了新的高度。而自贸港的诞生,也将搭建资源高效配置平台,为中国对外发展赢得更多的话语权。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 记者:梁文艳
从自贸区到自贸港,意味着中国对外开放的程度再次站在了新的高度。而自贸港的诞生,也将搭建资源高效配置平台,为中国对外发展赢得更多的话语权。
要赋予自贸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是十九大报告关于对外开放最引人注目的表述之一,报告还首次提出了要探索建设自贸港。
据官方数据显示,我国先后批复了11个自贸试验区,形成了覆盖东西南北中的联动发展新格局,并形成了中国扩大开放的前沿阵地。
关于自贸港,事实上,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就已经对自贸港开始研究并探索。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何代欣看来,自贸港的建设,是我国经济开放的窗口和触角的象征,尤其是对于当前我国的“一带一路”,这样的窗口不可或缺。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自贸港的先行者,上海正在如火如荼地筹划并建立自由贸易港,上海根据2017年3月30日国务院发布的《全面深化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将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设立自由港区。
事实上,上海申报自由港后,新一轮申报自由港的大战也随即“打响”。据记者了解,浙江制定了初步建成自由港的发展目标,四川也将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而海南近期更是动作频频,向全球吹响了一轮对外开放的“进军号”。
著名经济学专家冯兴元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自贸港是自贸区的升级扩大版,其核心之一是保税以及允许展开与保税相关的活动,这一点与自贸区一样。
不过,冯兴元认为,自贸港所允许的改革试点会更加综合开放、更加全方位。例如,海南自贸港将围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等重点领域来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何代欣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自由港的发展其要求各方面的内外部条件会比自贸区高。首先,自由港它主要具有辐射和带动的作用,它的带动和辐射不仅是对外的,还是对内的;其次,自由港会牵涉到一些别的条件。例如,港口、地理条件、对外经贸条件;最后,在政策条件方面,自由港的外部因素要大一些,而政策的因素要偏弱些。
据权威人士分析,未来,自贸港会在法律制度、税收制度、市场开放、金融自由化和监管等制度上有重大突破,最主要的核心内容就是资本和金融制度上一定要有重大突破。
如何实现并释放自贸港的功能呢?冯兴元认为,实现自贸港的功能,不仅仅是要推行保税及相关功能,而是要全方位推行综合改革,这意味着中央政府要对自贸港特别授权,实现全方位的放权。例如,税制,自贸港能不能确定自己的税制,确定自己的税种和税率,能不能对企业征税只限于征收企业所得税等一系列的调整。
何代欣认为,自由贸易港会跟国际贸易整个发展趋势有关,过去几十年,自由贸易趋势是不可逆,全球化、一体化都在这个过程中。但是,过去一段时间又存在着贸易的争端和分歧,这都是在自由港建设过程中所需要面对的。
那么,如何因地适宜地发展自由贸易港呢?“自由港不太可能在各地遍地开花,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我们看到成功的自由港也无非就那么几个。谈到自由港,大家会第一时间想到香港,事实上,香港的自由港在发展过程中有独特的发展形势。因此,发展自贸港需要依靠当地经济条件而发展的。”何代欣说,发展自由港不在乎多,要在乎精和好,如果能够建成一到两个有代表性的自贸港,其实对中国对外经贸环境和经贸形势可打开不一样的局面。
冯兴元则认为,各地应根据自身发展的情况来确定自贸港的发展路径,要能够发挥两方面的带动作用。一方面,对外提升其吸引外资和促进自由贸易的引力;另一方面,成为中国未来进一步全面改革开放的桥头堡,不断推出新的制度创新,积累新的改革开放经验,为国内非自贸港提供进一步改革开放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