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区应在服务“一带一路”产业发展中提升能级
主要作为我国打造新一轮开放型经济的“试验区”,上海自贸区的核心是制度创新。
来源:华尔街见闻
“一带一路”倡议与“五个中心”、长江经济带建设以及上海自贸区等一系列国家级经济发展战略在上海落地,联结成为一个战略的有机整体。这一有机整体呈现出明显的互动关系。上海“十三五”期间在系列国家战略的引领下,在做法上努力“实现一个机制,相互支援,最终形成一种突破”,从而在新时期中国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中真正起到“龙头”作用。作为长江经济带发展龙头的上海,具有自东向西的辐射作用,是东面的“桥头堡”,完全有必要也有能力,将自身打造成为对接“一带一路”国际和区域合作的平台与联接点,同时也成为国家级战略构成与运作的重要平台。
“一带一路”倡议虽然不是正式制度,但这一倡议具有把其他机制嵌套在内的高度与容量,其功能类似于制度暖棚。这种非传统的制度嵌套方式恰巧更易形成制度突破,有利于促成未来制度蓝图下的内部制度进一步发展融合与创新。
主要作为我国打造新一轮开放型经济的“试验区”,上海自贸区的核心是制度创新。集中于以负面清单为核心的投资管理制度、以贸易便利化为重点的贸易监管制度、以资本项目可兑换和金融服务业开放为目标的金融创新制度和以政府职能转变为导向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创新,对推进我国经济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做出了有益探索。上海自贸区的制度创新将助力我国应对全球新一轮贸易投资制度建设的挑战,提高我国自贸区的制度建设能力和治理能力,呼应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示范和带动效应突出。上海自贸区应在服务“一带一路”产业发展中提升能级,具体建议如下:
其一,拓展全球贸易投资网络。重点聚焦能源、建筑、环保等优势互补领域实现需求对接,可利用贸促机构等平台举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境外展会、论坛,拓展经贸合作伙伴。
其二,线上线下结合,提升国际贸易的规模和能级。充分利用已有和待建的众多友好城市伙伴关系,与沿线国家的经贸节点城市建立伙伴关系;加快推进网上和实体(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一带一路”进出口商品窗口和展示中心建设,构建永不落幕、多向互动的立体展销会。
其三,加强与沿线国家经贸机构的合作,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推动上海在服务、技术、管理和设备上有优势的企业。把握商机,加快输出成套设备,参与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
其四,借助对外贸易,推行人民币国际化。利用上海自贸区推行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贸易,推行人民币结算,进一步促进人民币国际化发展进程。一旦沿线国家对与我国外贸之间形成规模,则推行人民币国际化会更加便利。
其五,服务兄弟省市和沿线国家,为他们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各项支持。加强对兄弟省市“一带一路”产业发展和布局的金融、贸易、科技、商务服务,形成面向“一带一路”、辐射全球的服务产业网络体系和支撑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