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金融科技,是差距,还是差别?

张杨 | 2018-04-17 15:43 17185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张杨在近日召开的2018朗迪美国峰会上,中美两国的参会企业各自占据了半壁江山。作为这场金融科技业内知名峰会的东道主,诸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张杨


在近日召开的2018朗迪美国峰会上,中美两国的参会企业各自占据了半壁江山。作为这场金融科技业内知名峰会的东道主,诸多美国企业的参会并不让人奇怪,而中国企业的频频亮相,无疑让人感受到中国金融科技的存在感越来越强。


实际上,无论是峰会上的演讲,还是私下里的交流,中美两国的金融科技都显现出一些不同。有人把它理解为差距,也有人把它看成是差别。


【差距还是差别】


听完峰会上各位美国金融科技大佬的发言,不少中国企业都纳闷:“他们说的这些,在中国早已习以为常了。”难道,中国和美国的金融科技已经拉开差距了?


毋庸置疑,在某些层面,中国金融科技的发展的确已经领先了美国,比如规模、大数据应用、支付技术普及等。但归根结底,这样的差距还是由于两国环境的差别造成的。


一方面,在美国,银行这样的传统金融机构长久以来形成的信贷优势难以打破。可以看到,信贷早已深入了美国人的生活。“由于习惯贷款消费,接近一半的美国人连400美元的基本应急资金都拿不出。”美国网贷“鼻祖”Lending Club首席执行官Scott Sanborn指出,45%的美国人借债消费,1.75亿美国人对这种现状十分满意。所以,银行对于美国人过往的信贷数据了如指掌,围绕信贷开展的服务也非常成熟,于是那些金融科技企业入局的机会就小了很多。比如,Lending Club能做到的服务,银行也都可以做到。


另一方面,美国在牌照和业务层面严格的监管也让金融科技企业发展缓慢。一位旧金山金融科技公司人士表示,在美国想获得一张金融牌照,比在中国要难得多。业内其实都清楚,美国的监管过去在风险方面控制得比较好,但在支持创新方面的确比不了中国。以信贷数据为例,华夏信财董事长兼CEO李彬介绍称,美国《公平借贷法》禁止平台在信贷承销过程中使用统计数据和其它形式的数据(能够揭示年龄、性别、种族等特征)。而在中国,大数据风控开展得如火如荼。Scott Sanborn也在朗迪峰会上呼吁,政府不仅仅要关注预防风险,应该完善法律法规的同时允许创新,比如支付公司、社交网络公司的数据可以用来评估一个人的信用,这些数据应该被允许使用、分享。而目前数据获取过程冗长且需要经过重重许可,很多数据没有经过现代化处理而获得有效应用。


除此之外,美国长期形成的信用卡使用习惯也难以扭转,这同样是影响金融科技发展的因素。不少美国人觉得:“我带一张卡就可以,为什么要把手机拿出来?”而恰恰在信用卡尚未普及的中国,人们已经走上了移动支付的康庄大道。


尽管有这样那样的差别,但一些业内人士认为,美国在创新上仍然处于领先位置,而中国只是在落地环节的效率上更加有优势。佐助控股总裁王旭航表示,美国在底层技术方面要比中国有优势,科研能力相对来说高于中国。同时,美国的信用体系搭建得比较完善,信用是最好的风控,所以在做金融服务时相对会比较容易客观。但是美国的劣势在于用户基数没有中国多,所以有很多的模式是美国创造,却是中国做大,比如亚马逊和阿里巴巴,Skype和QQ。金融科技也是一样,因为中国有大量的客户群体,会产生大量的消费场景,扶持公司的发展,所以中国的优势就在于足够的消费群来演变和推动其商业模式。


【求同存异的区块链】


如果是中美金融科技发展差别不小,那么区块链,无疑是中美两国共同的热点。此次峰会的演讲嘉宾中,云集了中美两国相关领域的代表人物,无论是瑞波币(Ripple)创始人Chris Larse,还是NEO创始人达鸿飞,都悉数登场。


“2020年,NEO要成为全球区块链市场的第一。”这是达鸿飞在会场的豪言壮语。实际上,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描述这样的目标了。被称为中国版以太坊的NEO,近年来的发展颇为引人注目。值得注意的是,结束峰会演讲的达鸿飞,立刻被各国粉丝和创业者团团围住,人气之高令人惊讶。有的美国创业者一边拿着手机,一边滔滔不绝地向达鸿飞介绍着自己的项目,希望能得到其关注,更有美国粉丝排队等着与他握手合影。这样的场面,也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中国区块链在世界的影响力。


而名气更大的Chris Larse同样表达了对于行业乐观的情绪。他认为,加密货币只是区块链中很小的领域,目前全球20亿人都没有融入现代货币交易体系,很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互不联通,甚至在日本这些相对发达的国家也是如此,而瑞波币会帮助政府去跨越这一步。区块链的应用不但能够降低资金交易的成本,也能够用于物联网等领域,其创造的“价值互联”能让资产和货币的价值转移像此前20年的数据转移一样快速,不过目前很多银行和金融机构还没有意识到这点。


不过,对于区块链技术以及虚拟货币的前景,中美双方也不乏持谨慎态度者。记录美国2008年金融危机的《大空头》一书作者Michael Lewis就表示,比特币绕过现行支付体系,直接取代现有的货币是很疯狂的想法。宜信新金融产业投资基金的高级合伙人Anju Patwardhan也认为,虚拟货币目前的投机性更强,投资价值并不高,且现在在很多国家受到了监管限制;而目前区块链技术也还不够成熟,未能解决一些从前无法解决的问题,也没有令解决问题的方式变得更快速便捷,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相同的热闹之下,也不乏特有的差别。“这次峰会上,我发现国外的区块链创业者,目光更多聚焦在底层技术创新方面,以及如何提升区块链底层工作效率等基础设施问题。”融之家联合创始人兼CEO张建梁觉得,相较于美国,中国在区块链技术应用方面显得较为浮躁,不少人都在做或想做ICO,想发币,想去赚“快钱”。而随着中国的严格监管,两国未来在区块链的发展上很可能继续回到同样的轨道上来。

7
标签: 中美 张杨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