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民:金融监管应和金融开放互相促进、互相提升
日前,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在出席欧美同学会金融委员会以 “新时代·新金融·新使命”为主题的第二届年会上就中国金融市场开放以及应如何做好监管等问题做了解答。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日前,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在出席欧美同学会金融委员会以 “新时代·新金融·新使命”为主题的第二届年会上就中国金融市场开放以及应如何做好监管等问题做了解答。他强调开放的意义,一是中国本身的需要,因为中国进入新时代人民需要高质量的服务业。所以必须开放把世界上好的企业引进来,通过合作来共同提高中国银行业的竞争能力。跟以前只讲规模不一样,国际金融业在产品,在服务方面还是有它的优势。第二,中国面向世界开放,中国企业融入世界,这是大势所趋。所以开放是一个重要的战略,是全方位的开放。关于监管,朱民院长通过回顾中国央行拆分为央行和商业银行,央行又细分为四大监管机构的历史,分析认为监管应和开放是互相促进,互相提升的。通过改革开放,中国的银行业不断借鉴吸取国际经验,通过股改、上市越做越大,越做越强。所以要对我国本土企业竞争力和进一步改革开放有信心,有了这一条,中国金融企业可以走得更好,监管体系也会愈发健全成熟。
朱民院长在本届年会上还做了题为《毕加索的鱼:金融科技颠覆传统金融》的主旨演讲。他认为,金融科技对传统银行的冲击是颠覆性的,金融科技对金融行业存款、贷款、支付、融资、投资管理、保险、信息管理等七个基本功能产生影响。
他指出第一、存款功能方面,出现了余额宝等一系列产品,今天余额宝已经是全球最大的货币基金;第二、贷款功能方面,出现了各种消费信贷、微小信贷、产业链贷款等各种贷款;第三、支付功能方面,出现了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移动支付已经成为个人支付主要渠道;第四、融资功能方面,各种众筹都很活跃;第五、投资管理功能方面,人工智能资产管理也已开始出现;第六、对保险业的颠覆会来得更为迅猛,因为不仅保险业的传统服务方式在科技化,更是科技改变了保险业的场景,整个保险业务形态发生了变化;第七、整个金融市场的信息资讯管理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金融科技把传统金融产品从设计、生产、风控、销售的过程从内生的过程变成了一个外化的过程,由此根本地改变了传统金融机构的组织构架和经营模式。
朱民院长特别以银行为例,深度阐述了这种变化将催生银行管理文化和组织机构的改变,即传统银行强调内部合作,强调各个部门之间的协作,而未来银行强调的是跟市场分享利润。银行内生的产品和服务过程不断外部化、市场化,通过各种方式拓展渠道、降低成本、提升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这是传统银行不得不面对的挑战。人工智能把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相连接,现在我们有手机银行,也已经有无人分行,通过线上线下结合快速获客,所有的数据上传到云降低成本,通过云计算、生物识别技术提升金融系统效率,通过大数据、信息安全等技术提升风险管理水平和数据安全,然后达到快速、高效、精准、安全、智能的服务。
朱民院长对全球的银行业收入做了分析,将银行业务分成表内业务和表外业务。表内业务指资产负债表中,资产和负债栏目可以揭示的业务;例如贷款、账户管理、存款等。表外业务主要以各类中间业务为主,不是简单资产或负债业务可以刻画的,因为相对风险小,利润空间大,所以银行收费的收入里面,大部分都在表外业务。金融科技现在正一步一步蚕食表外业务,因为金融科技目前的弱点是它没有银行巨大的资产负债表,所以它从表外业务里收费的产品开始蚕食,而表外业务占到银行业一半的利润,59%的税后利润。长期来看,金融科技还将逐步蚕食银行的表内业务。
朱民院长最后从政策、基础设施、监管、保护公众隐私和数据安全等角度分析提出了应对这种金融生态变化的对策。政府需要提前考虑监管、基础设施、保护公众/隐私和数据安全;政策必须专注于整个系统,而不是孤立的技术,最需要考虑的是影响深远的商业、社会和政治变化,不能单单为技术发展本身着想;政府需要优先设计未来的发展方向,而不能放任自流,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合作必须发挥核心作用,协作整合这些变革性的技术,而不是被技术变革牵着鼻子走;政府应该关注“核心价值”问题,新技术革新必须是给我们带来更好的世界,而不是增加人类的危险,造成社会断层。同时关注技术革命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如技术的使用会拉大收入差距,增加贫困,歧视和环境的破坏,这些风险必须要引起金融从业者的足够重视,政府和监管部门应及时制定相应的对策。
据了解,欧美同学会金融委员会是为了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建设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端智库”的号召,由欧美同学会发起组建的。旨在成立金融行业的专家智库,为我国各级政府、金融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提供金融战略的制定与实施,提供可借鉴之策。汇聚国内外金融专家研讨全球金融改革与发展之路,助推国内外金融合作,促进国际金融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