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副校长:第三方支付没有错 不应把人逼回传统支付
新浪财经讯 由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主办的“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一季度峰会暨货币金融圆桌会议”于2018年4月1日在北京举行。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吴晓球出席并演讲。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吴晓球
新浪财经讯 由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主办的“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一季度峰会暨货币金融圆桌会议”于2018年4月1日在北京举行。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吴晓球出席并演讲。
日前,有媒体报道,第三方支付体系即将“变天”。监管机构发布新规,自4月1日起,‘静态扫码’支付每日不得超过500元限额,并将扫码支付风险分为A、B、C、D四个等级外,央行也限期所有第三方支付公司在6月30日前接入‘网联平台’,否则其与银行直接联网将切断,藉此让所有第三方支付机构全面接受官方平台监管。
对此,吴晓求表示,第三方支付没有什么错,没有必要把人们逼回传统支付去。“有人说,第三方支付有洗钱嫌疑,请问卡支付就没有吗?现金交易就没有吗? 不要扩大这个问题”。
吴晓求认为,任何一种金融交易都有内生风险。风险和金融是一个硬币的两个方面。监管要做的不是试图消灭风险,而是不让单体金融风险变成系统金融风险,甚至即使出现了系统风险,也不要变成全面的金融危机。
由此,监管的准则是设置指标、规则,让风险碰到上述指标、规则就会衰减。他也提醒,“金融监管要按规则行事,更要适应发展趋势“,“那些借着互联网平台进行非法集资的行为要打击”。
吴晓求呼吁,应施行“科学、宽容创新的监管”,“监管要适应金融的发展趋势,中国金融能够有如此大的成就,来自于过去的宽容式监管”。
在谈到我国金融监管架构从“一行三会”调整为“一委一行两会”时,吴晓求称,完全赞同此次调整,“这个架构是恰当的,没有照搬英美模式,是根据中国的情况做出的恰当安排”。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