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自贸区挂牌一周年 宜昌内外发力服务高质量发展
2017年4月1日,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宜昌片区揭牌。经过一年的探索,宜昌片区改革试验任务加快推进,制度创新和产业培育成效初见端倪,“放管服”改革走在前列,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来源:湖北省人民政府网站
2017年4月1日,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宜昌片区揭牌。经过一年的探索,宜昌片区改革试验任务加快推进,制度创新和产业培育成效初见端倪,“放管服”改革走在前列,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截至目前,片区“放管服”改革收效明显,湖北总体方案165项改革任务启动率100%,其中90项已完成,其余75项正在加快推进;国务院明确的前两批自贸区112项改革经验复制推广任务,81项已落实,31项正在推进;并形成了“涉税执法容缺容错”“财政出口增信贷”“小微快贷”等自主创新成果56项。
宜昌自贸片区综合服务大厅
从找政府办到政府帮你办
2017年7月3日,宜昌自贸片区综合服务大厅推出“一窗通办”无差别受理审批服务模式,不再按照部门划分,实行“前台全科式受理+后台专业化审批”,覆盖商事登记、工程建设等所有业务。“‘一窗通办’,打破了部门界限,过去需要找不同的部门办理审批事项,现在在任何一个窗口的可以办理了。”宜昌自贸片区政务服务局副局长付景龙介绍说。此外,为了方便大家办事,宜昌自贸片区还专门制作了办事流程图,能在综合服务大厅办理的事项,标注为绿色,不能办的事项也会提示申请人到哪个单位办理。
在综合服务大厅内,记者还观察到一个小细节,那就是一个办事员的柜台前都写着“窗口无否决权”这几个字。“对于办事人员的问询,我们的工作人员不能简单的说不能办,要协调相关部门了解办事流程。”付景龙说。
工作人员不能简单说“不”
今年3月,宜昌片区为深化“放管服”改革又推出了多评合一、统一评审的创新举措。多评合一即投资项目报建审批时,统一开展节能、环境影响评价、水土保持、矿产覆压、文物保护、地质灾害危险性、地震安全性、气候可行性等8项评估评价。统一评审即区域性综合评价,指政府针对规范产业园区,委托第三方机构统一开展相关评价评估,入驻区域内且符合功能规划定位的投资项目不再单独评价。付景龙介绍,以前项目评审往往一环套一环,有时甚至出现互为前置条件的闭环,导致项目审批停滞不前。多评合一、统一评审的模式避免了这个机制弊端了。”
通过这一新模式湖北五环欧科制造技术有限公司合金制造项目只用12个工作日就办结了。“以前我们跑项目,需要到不同的政府部门办手续,现在是政府部门主动帮我们企业办,节省了我们大量的时间,而且有一些评估审批费用政府还帮我买单了,也帮我们企业节省了不少成本。”公司副总经理张新满高兴地说到。
办事人员在柜台咨询、办理业务
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按照目标定位,宜昌自贸片区要成为长江经济带对接“一带一路”的重要战略支点。宜昌是“三峡门户,川鄂咽喉”,翻坝转运港、工业输出港、三峡旅游港、西部出海港,宜昌七成外贸依托长江黄金水道,连通“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实现互通有无。
宜昌发扬水运优势走活海上丝绸之路大动脉外还走活了陆上丝绸之路大通道。去年11月,首趟“宜汉欧”国际货运班列满载着本土工业制品、农产品,自宜昌东站首发,在汉欧冷链技术的保驾护航之下,途径约1.3万公里、历时19天,顺利抵达德国汉堡。此后,“宜汉欧”班列保持每周一班、每班加挂集装箱20个左右的频率稳定运行。“宜汉欧”的的开启为人福药业、安琪酵母、柏斯音乐等一批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利好。宜昌金宝乐器制造有限公司由柏斯音乐集团于2000年8月独资创立,以生产中高档钢琴为主,其旗下的“长江”牌钢琴,已远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额达1.72亿元。“以前出口通过海运大概需要40天,现在通过铁路只需要17天到18天的时间。”柏斯音乐集团外联部经理刘潇说。
柏斯音乐集团钢琴博物馆
铁路通过“宜汉欧”对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水路通过白洋港、云池港对接上海,公路通过三峡物流园对接全国各大陆路口岸,空运通过三峡机场、天河机场对接国内外各大航空口岸......宜昌片区充分整合水、陆、空、铁资源,构建多式联运体系助力企业走出去,在走出去的同时,宜昌片区还积极“引进来”。依托三峡集团、葛洲坝集团等工程技术领域龙头企业和中石油、联发投、科力生等产业投资领域龙头企业,与哈萨克斯坦东方之门经济特区合作,打造国际产能及工程技术合作中心,建立国际产能、工程技术和科技创新合作模式,促进长江经济带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国际竞争力;依托中国诗歌节、长江钢琴音乐节、宜昌艺术节、中国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等四大品牌,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合作中心,吸引全球目光。
深化“放管服”改革、积极响应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过去一年里,宜昌片区强力推动改革试验任务落地,加快推进制度创新,不断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成效显著。一年来,片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幅达20%,占GDP比重高达45%;实际利用外资实现翻番,占全市25%;外贸进出口总值12.7亿元人民币,净增长1.3倍。截至2月底,新增市场主体1743户,其中内资企业1725家,注册资本总额217亿元人民币,外商投资企业18家,同比增长30%以上;招商引资签约项目95个,协议投资总额353亿元。
宜昌自贸片区管委会主任汪元程表示,下一阶段宜昌片区将紧扣职责使命,抓制度创新,坚持问题导向,争取更大改革自主权;抓产业培育,实施“优强企业倍增工程”,培育一批掌握行业“专精特新”技术的“小巨人”;抓“放管服”改革,不断增强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获得感;抓平台建设,整合资源协调推进水、陆、空、铁多式联运、无缝对接,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的物流和时间成本,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服务高质量发展。(何习文、陈高亮、周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