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赋能供应链金融 2020年市场规模有望接近15万亿元
在政策鼓励以及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之下,供应链金融俨然成为新风口。
本报记者 朱丹丹 冉学东 北京报道
在政策鼓励以及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之下,供应链金融俨然成为新风口。
日前,本报记者梳理发现,目前包括商业银行、电商平台、互联网金融平台等各类企业纷纷抢滩布局供应链金融。比如开鑫金服与长久物流联合深耕汽车供应链服务,利用自身积累的金融科技优势为汽车物流承运商提供精准融资等等。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测,到2020年,国内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将接近15万亿元。
“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供应链金融也已发展到与互联网、物联网深度融合的新阶段,定制化、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 开鑫金服总经理周治翰4月3日在“供应链金融沙龙”上坦言。
他亦进一步分析指出,未来的供应链服务生态一定是开放共享的。
金融科技赋能供应链金融
这两年来,银行、电商平台、互联网金融平台等各类企业一边积极布局供应链金融,一边也在借助金融科技积极推进供应链金融创新与应用。
4月3日,周治翰在上述“供应链金融沙龙”上分析指出,“供应链金融链条上中小企业存在以下‘痛点’:一是资金垫付压力;二是回款周期长;三是融资渠道少。”
“而金融科技给生产生活带来的深刻变化,在不经意间也逐步唤醒了供应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对方便、快捷金融服务的需求。”他还进一步坦言。
据了解,以往,参与供应链金融生态和系统建设的主要有银行、大型核心企业。它们一般选择自建平台、财务公司、保理公司等方式,主导供应链金融业务开展。
对此,周治翰则表示,“但是企业的发展程度不一样,需求也是多样化的。”一些规模较大的供应链核心企业,不愿意被嵌入外部供应链生态,而中小核心企业暂时也缺乏建立、运营自己主导的供应链金融生态圈的能力。这部分企业希望能与有金融科技优势的企业合作,共同开发定制化的供应链金融服务。
以物流企业为例,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物流金融专业委员会数据显示,我国物流企业的融资需求每年在3万亿元以上,目前被传统金融机构满足的需求不足10%。其中仅物流运费垫资一项,每年就约有6000亿元的融资需求,但这部分需求被满足率尚不足5%。
“现在可以通过金融科技,实现对异地承运商的快速服务。” 周治翰介绍道,该公司为企业定制开发的供应链系统,通过直连ERP挖掘其与上游承运商的业务往来数据,打破制约传统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信息不对称”,从而准确给出服务方案。
比如早在今年1月,开鑫金服就宣布其为第三方整车物流上市公司长久物流提供的供应链金融服务项目上线,成功运用系统化手段,打通其上下游产业链。
长久物流相关工作人员此前表示,“以往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在15%-18%之间,这次双方线上化的探索,融资成本降至10%以内。”
周治翰亦进一步指出,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供应链金融也已发展到与互联网、物联网深度融合的新阶段,定制化、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
据悉,开鑫金服与长久物流未来双方还将围绕汽车物流全产业链,向更多汽车、物流等场景的供应链参与方敞开服务大门,提供更多样的定制化服务。
未来供应链服务生态一定是开放共享
当然,金融科技提高了供应链金融运营效率,但更要把握住风险控制的核心环节。
“(上述)这种基于真实场景的融资模式就具备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特性。” 周治翰介绍。
他还进一步分析指出,供应链上下游的中小企业涉及很多圈层。与核心企业联系紧密的一级承运商、经销商,往往也是规模较大的企业,融资能力一般也较强;但与核心企业关系稍远的外围承运商、经销商以中小企业居多,更需要金融的支持,关键在于如何有效破解企业信用逐级传导、确权的难题。除了利用数字加密技术进行分布式记账,使得核心企业信用价值可传递外,还可以通过交易结构设计来解决这一难题,为中小企业排忧解难。
值得一提的是,做供应链金融并非一件易事。
“做供应链金融对实体经济以及中小企业的好处有目共睹。” 周治翰坦言,但供应链金融是一项非常复杂的业务,仅仅依靠核心企业的信息优势、信用优势另起炉灶,可能并不一定是最优选择。
他进一步表示,新建一套供应链服务系统涉及人才储备、系统搭建、风控模型设计、吸引资金等方方面面,基础投入至少需要上千万元,从前期立项到最终产生收益,是一个费时费力的过程。且系统日常运营还会产生维护费用,对一些核心企业而言也是一项不小的负担。
周治翰最后亦分析指出,“供应链具有创新、协同、共赢、开放等特征。这不仅体现在业务层面,也体现在合作层面。”而该公司供应链金融系统坚持开放、共享、互助互利的原则,可以向更多供应链客户开放服务能力,提供系统输出、风控设计、产品研发等成套服务,加速建立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合作共赢的协同发展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