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辽宁)自贸区东风助推大连港驶入发展快车道
2017年4月1日,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揭牌,4月10日,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大连片区挂牌成立。自启动建设以来,大连片区积极向全国改革最前沿看齐,重点发展港航物流、航运服务、金融商贸等产业,推动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建设进程,形成面向东北亚开放合作的战略新高地,为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注入强劲动力,更为港口发展提供了有利契机。
来源:中国交通新闻网 作者:许辉 臧永亮 赵光辉
2017年4月1日,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揭牌,4月10日,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大连片区挂牌成立。自启动建设以来,大连片区积极向全国改革最前沿看齐,重点发展港航物流、航运服务、金融商贸等产业,推动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建设进程,形成面向东北亚开放合作的战略新高地,为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注入强劲动力,更为港口发展提供了有利契机。
作为自贸区大连片区建设的核心承载区,大连港相继落地“国际物流通道建设”、“大力发展转口贸易”、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间保税货物流转”等30项自贸区政策。结合自贸区政策优势,大连港大力推进港口保税和国际中转等相关业务,深度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取得多方面突破,港口作为对外开放窗口的影响力得到进一步增强,改革发展红利得到充分释放。
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自贸区政策落地后,大连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扩大,更多国家和地区进出口集装箱汇集于此,由大连港奔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从而为中欧班列的高质量发展及新线路的开辟提供了货源保障。在“一带一路”上,大连港开始布局新的业务增长点。
在大连片区挂牌成立的当月,高效稳定畅行于中韩俄国际物流大通道的“三星”班列,正式升级为“大连-沃尔西诺”公共班列,在以三星电子商品为基本货源的同时,也为其他客户提供公共班列运输服务;2017年5月,为大连本地出口企业“量身定制”的“大连—俄罗斯新利佩茨克”耐火砖班列顺利开行,开辟了本地制造企业货物出口全新通道;2017年10月,在大连片区正式挂牌半年后,我国首条直达斯洛伐克的“大连—布拉迪斯拉发”中欧班列开通,一条中欧班列入欧的全新通道也得以正式开启。
得益于自贸区相关政策利好,大连港2017年过境班列货运量实现了双向激增,全年完成过境集装箱量3.5万TEU,增幅94%。在板材、纸浆、机械零件、汽车配件等进口货源的带动下,回程箱量实现大幅增长,同比增幅284%,占过境班列业务总箱量近4成。目前,大连港已成功开通中欧班列线路6条,形成连通日、韩、东南亚与欧洲国家之间的双向国际海铁联运大通道,在助力本地企业及产品 “走出去”的同时,有效促进了东北地区共同对外开放。
首破保税混矿千万大关
2017年,辽宁自贸区大连片区在全国率先推出“保税混矿”、海关通关“归类尊重先例”、出口退税综合服务平台、口岸监管单位协同“三互”大通关、自贸金融在线服务平台服务5项重大改革创新措施。其中,“保税混矿”创新成果不仅成为全国最佳案例,也为大连港保税混矿业务的迅猛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2012年3月,携手巴西淡水河谷公司首次开展50万吨港口保税混矿业务,大连港成为全国第一个兼备港口保税与现货混矿资质的港口,其精确、优质的混配产品被命名为“大连标准矿”。进入2017年,特别是自贸试验区政策赋予后,混矿业务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并开始向国际市场进军,使混矿产品成功打入日本、韩国市场。
2017年,大连港保税混矿成功突破1000万吨,较上一年度翻一番。其中日韩国际中转量500余万吨,“大连标准矿”成为国际业界知名品牌。在日韩中转业务的基础上,2017年底,台湾铁矿石中转业务正式启动,大连港东北亚铁矿石分拨中心建设再上新台阶。目前,以混矿产品为主的大连港铁矿石中转业务范围已拓展至环渤海及长江流域、台湾、日本、韩国等地,国际中转合作港口达15个。2018年,在自贸区政策支持下,大连港保税混矿业务量有望突破1500吨新大关,国际中转量将达到800万吨。
大连保税混矿业务的快速增长,不仅为中国钢企降低采购成本,提升海外原料议价权探索出了一条新路,更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活自贸区开放红利的成功缩影。从“等米下锅”到“私人订制”,从“来料加工”到“进军国际”,大连港积极应对去产能之后带来的市场空巢,通过扩展海外市场,为东北振兴、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创造了又一个自贸范例。
步入冷链物流发展新阶段
近年来,国内冷链业务高速增长,大连港提前布局,已将大窑湾港区打造成我国沿海规模最大、功能最全、技术最先进的冷链物流中心,并快速推进沈阳、郑州、广州等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工作。
自贸试验区的建设发展不仅给国际中转业务带来更大便利,还对进出口的水果、水产品、肉类等业务带来新的机遇。作为国内第一个可向国际中转冷藏货物出具原产地证和卫生证的港口,大连港凭借完备的基础设施、全天候不间断的物流服务、便利的通关检疫政策和显著的成本优势,进一步拓展了冷链货物转口贸易发展空间。
2017年7月31日,大连港冷藏精品快线开通,24个标准箱美国车厘子搭乘海洋联盟美西线“COSCO OCEANIA”轮,仅历时12天便从产地美国抵达大连口岸,成为首批海运直航至大连的美国进口高端水果,并在第一时间完成通关并分拨华北及东北地区,大连港冷链物流由此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2017年全年,大连港完成冷链集装箱量近22万TEU,同比增幅12%,成为港口增长既快且稳的主要货种之一。借自贸区的“东风”,大连港在吸引航运高端服务业集聚的同时,高端服务功能融合发展的载体作用越加凸显。
拓展平行进口车布局网络
平行进口汽车是指未经品牌厂商授权的平行进口试点企业,直接从海外市场购买并进入国内市场销售的汽车,因其进货渠道与国内授权经销商进货渠道平行而得名。
自贸区的成立及相关政策的落地,对于汽车进口商而言将带来极大利好,不仅可以实现关税的延缓缴纳,降低了金融成本,而且也将为其提供多元的融资渠道,能够吸引更多平行进口汽车贸易商落户大连,进口汽车种类和总量以及港口平行商品车转运量、地区汽车内贸交易额都将随之增加,当地的老百姓则能够买到更便宜的进口车。
2017年,大连港及其下属的大连金港汽车分别获批大连首批汽车平行进口试点企业和汽车平行进口试点平台企业,加之汽车平行进口试点城市的相关政策逐步落地与自贸区相关政策的叠加,大连港平行进口车业务迎来了新的机遇期。
2017年,大连港平行进口车完成9100余辆,平行进口车贸易网络布局得到进一步完善。目前,以金港汽车为龙头,大连港已初步形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的全国平行进口市场的网络布局。此外,在服务平行进口车贸易方面,大连港为相关企业提供了高效的上线检车服务及汽车物流服务,在提升港口商品车转运量的同时,为城市平行进口车业务的开展提供了优质的港口服务。
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的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这为自贸试验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目前,辽宁省政府已正式将《大连自由贸易港建设方案》上报国务院。今年全国两会召开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大连港集团总经理徐颂在辽宁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专门就“创建大连自由贸易港”作了交流发言,呼吁国家尽快批准设立大连自由贸易港。
据了解,大连港正面临着日韩港口的激烈竞争。日韩港口凭借自由贸易港政策优势,对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集聚要素资源、降低综合营商成本、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产生很大影响和制约。比如,釜山依托自由贸易港的口岸通关环境优势、企业税收减免政策优势、航运费收优惠与奖励政策、外币交易自由等优势,大力推进国际集装箱中转及其增值服务,吸引世界级物流企业集聚和周边国家的国际中转集装箱货源,打造世界级的集装箱枢纽港。近年来,釜山港仅来自中国的国际中转箱量就超过300万TEU,约占中转总量的三分之一。
创建自由贸易港,既是大连市和东北地区进一步实现对外开放的迫切需求,也是大连港实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性机遇。无论是从强化枢纽港地位,加快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还是带动城市功能融合发展,促进国际贸易转型升级等方面,都迫切需要国家尽快赋予自由贸易港政策,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提供新的动能。在新一轮探索创建自由贸易港的引领开放发展中,大连港也将义不容辞地走在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