衍生品市场亟须储备创新型人才资源
近日,原油期货的推出弥补了我国商品期货市场的一大空白。过去一年中,商品期权的推出、场外期权的初步发展,都极大丰富和扩大了中国衍生品市场的层次和格局。
作者:张利静 来源:中国证券报
近日,原油期货的推出弥补了我国商品期货市场的一大空白。过去一年中,商品期权的推出、场外期权的初步发展,都极大丰富和扩大了中国衍生品市场的层次和格局。
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近日表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到新时代,原油期货现在推出恰逢其时,今后新的期货品种推出会更快。
回顾近10年国内衍生品市场创新进程,2008年以来,几乎每年都有新的期货品种上市,截至目前十年间共上市了40个期货及期权品种,其中包括31个商品期货品种、5个金融期货品种、1个金融期权品种、2个商品期权品种以及原油期货这个国际化品种。
去年以来,新增加的衍生品品种包括白糖期权、豆粕期权两个国内首批问世的商品期权,以及棉纱期货、苹果期货、原油期货等期货品种。
方星海在相关会议中表示,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继续丰富期货、期权品种,构建日益完善的品种体系。他着重提到纸浆、红枣、20号标准橡胶、2年期国债、生猪、尿素及铜期权品种。
本年度新上市的期货品种,或将在上述品种中诞生。据了解,市场对玉米、铁矿石、棉花、PTA等商品期权和股指期货期权的呼声也较为强烈。除此之外,如航运指数等指数衍生品的研发也提上了日程,这将进一步丰富国内指数期货。
与前些年单一的品种种类相比,近两年衍生品“储备库”种类空前多样化。更加值得肯定的是,期权这一新面孔一亮相就给市场带来惊喜。
以2015年上市交易的金融期权的发展为例,在过去一年中,以上证50为代表的蓝筹指数持续上涨,上证50ETF期权成交量稳步提升,去年11月的日均成交量已经超过100万张,呈现出交易势头上升、交易行为呈多元化的稳健特征。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由于市场对非标准化避险产品的需求增加,2017年场外期权的发展格外引人注目。年内,该市场名义交易金额就增长了十余倍。
在衍生品工具空前丰富的前提下,针对实体经济实际需求,期货市场也出现了一些崭新的服务手段,其中以“期货(+场外期权)+保险”最为典型。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成规模现货企业50多万家,其中,与商品期货品种相关的企业近30万家。
从市场实践来看,上述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创新,增加了期货市场的避险工具,丰富了实体经济风险管理手段,同时也提高了市场流动性,令期货市场财富管理功能得以更好发挥。
但值得一提的是,我国期货公司人才在市场快速发展中显得捉襟见肘。一方面是人才数量的不足,目前期货行业从业人员大概是5万人,主要集中在期货公司,现货企业及其他金融机构数量不足;另一方面,专业工具的丰富和联动,令专业化、复合型的期货人才更加紧缺。随着资产管理、风险管理业务的增加,期货公司不再是以经纪业务为主的单一业态。
期货行业业态的丰富以及实体企业的实际需求对期货人才提出更高要求。有人将至归结为10类,包括期现结合、投资顾问、基金经理、操盘交易、产品设计、境外期货、量化风控、IT以及金融衍生品高端人才和研发性复合型人才。原油期货推出后,期货市场的国际化迈上征程,未来国际化人才也将是期货人才中的“香饽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