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人民币定价中心建设
随着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发生巨大变化,“单一美元本位”的国际贸易体系已难以适应世界经济新发展。建设以人民币计价的国际大宗商品定价中心,对于推动人民币成为国际主要计价货币、大幅提升人民币国际地位有水到渠成的效果,也是维护国家和全球经济安全、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构建与世界经济新格局相适应、更为公正合理国际新秩序的重要抓手。
来源:中国金融杂志 作者:李正强 马瑾
随着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发生巨大变化,“单一美元本位”的国际贸易体系已难以适应世界经济新发展。建设以人民币计价的国际大宗商品定价中心,对于推动人民币成为国际主要计价货币、大幅提升人民币国际地位有水到渠成的效果,也是维护国家和全球经济安全、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构建与世界经济新格局相适应、更为公正合理国际新秩序的重要抓手。
“单一美元本位”国际贸易体系已经不适应全球经济发展
上世纪中叶,美国利用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积累起来的优势地位,强势主导建立了以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GATT,世界贸易组织前身)为基础框架的国际贸易体系。在该体系下,美元在全球贸易计价、支付结算及国际外汇储备中占绝对比重。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公布的81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中,有76种用美元标价;在罗杰斯(Rogers)国际商品指数中,非美元计价商品的权重仅为2%。当前,美元在全球支付中占比达43%,在全球外汇储备中占比高达65%,各国货币均直接或间接“钉住”美元,整个国际贸易体系呈现出明显的“单一美元本位”特征。
“单一美元本位”已经不适应全球经济发展新形势。一是“单一美元本位”已经不符合全球经济发展新格局。按照UNCTAD统计,1990~2015年,发达国家GDP全球占比从79%降为57%,新兴市场占比从19%升至39%。2016年,美国GDP为18.6万亿美元,在全球经济中的占比从2000年的近31%降至不足25%。同年,金砖五国GDP合计达16.8万亿美元,已接近美国经济总量。经济实力此消彼长,使美国不能像过去一样主导全球经济发展,“单一美元本位”的经济基础已不再坚实。二是“单一美元本位”已经不适应国际贸易蓬勃发展新态势。2005年,全球贸易出口额首次超过美国经济总量,达13.6万亿美元。2005~2016年,全球贸易出口额年均增幅达5.8%,较同期美国GDP年均增幅高出近2个百分点。2016年,全球贸易出口额已超22万亿美元,较同期美国GDP高出3.7万亿美元。全球贸易的总量和增长幅度超过美国经济,“单一美元本位”的制度在支持全球贸易发展方面的能力已显不足。三是“单一美元本位”已经对世界经济稳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单一美元本位”的国际贸易体系把全球经济同美国绑在一起。2007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后,美联储采取量化宽松政策,大量投放美元、主动贬值;近两年,特朗普政府先后缩表、加息、减税,造成美元利率汇率大幅波动。美元币值不稳,动摇了各国美元储备的实际购买力,引发全球性的币值不断重估。同时,美国金融风险、经济波动通过美元计价、支付结算的机制迅速传导、放大,导致全球价格体系紊乱,对各国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冲击。
大宗商品美元计价机制的形成及作用
美国通过推动美元成为国际大宗商品计价货币,全面带动了美元在全球贸易中广泛使用,使美元最终成为了国际贸易的核心货币。其中,欧美期货交易所积极向全球输出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期货价格,成为国际大宗商品定价中心,为确立和巩固美元国际货币地位搭建起了有效的市场化机制保障。
全球大宗商品美元计价是美元成为国际主要计价货币基石
全球大宗商品贸易采用美元计价,直接促成了美元成为全球贸易中最通用的价值尺度(计价货币),有效提升了美元价值的全球认可度,增强了各国对美元的持有信心,全面带动美元在国际支付结算和外汇储备中广泛使用。
为应对大宗商品贸易周期长、价格波动大等风险,18世纪中叶,国际上逐步形成了以同类商品的期货价格为基准、加上升贴水的大宗商品贸易定价模式,在大宗商品国际贸易中,采用哪个期货交易所、哪个时点的期货合约价格作为定价基准成为了贸易谈判的主要内容。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受风险管理需求增加以及科技革命的驱动和影响,欧美期货交易所加快上市以美元计价的原油等能源期货品种,不断丰富完善已有的工业和农业期货品种体系,陆续推出期权、互换等衍生工具,着力提高期货市场运行质量和效率,从计价方式上把美元与国际大宗商品贸易紧密挂起钩来。国际大宗商品贸易在接受欧美期货交易所期货价格作为定价基准时,也自然而然地接受了美元作为国际大宗商品的计价货币。
美国一直力推国际大宗商品以美元计价,欧美期货交易所建立的大宗商品美元定价中心成为重要的机制保障
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长期以来,其出口的大豆、小麦等农产品用美元计价支付结算,逐步确立了美元国际农产品基础计价货币的地位。二战后,美国作为欧洲重建的主要“援建者”,要求用美元取代英镑,作为对欧洲援助物资的计价结算货币。1953年因战争一度关闭的伦敦金属交易所(LME)重新开市后,在美国的影响下,LME把原以英镑计价的铜期货合约改为美元计价,并在随后恢复的铝、铅、锡等品种期货交易中也采用美元计价,由此确立了美元在全球工业金属贸易中的计价货币地位。上世纪70年代以来,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BOT,被CME收购)、纽约商品交易所(NYMEX,被CME收购)、LME(被港交所收购,但所有合约仍是美元计价)以及洲际交易所(ICE)等利用先发优势,大力拓展海外市场业务,形成了以美元计价的国际大宗商品定价中心,在持续推动以美元计价的原油、金属、农产品等大宗商品期货价格成为全球贸易定价基准的同时,有效促进美元在国际大宗商品贸易计价中的广泛使用,维护了美元国际贸易核心计价货币地位。
建设以人民币计价的大宗商品定价中心
为维护全球经济持续稳定发展,需要顺应国际经济多极化发展新格局,改变美元独霸国际贸易体系的现状,构建多种货币共同支撑、更为公平公正合理的国际贸易新秩序。大幅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让人民币在全球贸易体系中充分发挥与我国经济实力和国际经济地位相符的积极作用,是构建国际贸易新秩序的一项重要内容。
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与我国经济实力和全球经济地位不相称
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币国际化取得了一系列的突破和成就。2016年10月1日,人民币正式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占比10.92%。金融市场双向开放力度不断加大,沪港通、深港通相继开通,证券、基金管理和期货公司的外国直接投资比例将逐步放开,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稳步推进。与人民银行签订本币互换协议的国家和地区不断增长,人民币国际使用稳步发展。
但总体上看,与我国稳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作为世界经济发展推动者、贡献者和引领者的国际影响力相比,人民币国际地位依然明显偏低。我国GDP已超80万亿元,较全球经济总量排名第三的日本高出一倍有余,占全球GDP总量近15%,与美国一起成为全球仅有的两个GDP过10万亿美元的国家。同时,我国经济还保持较快增长速度,是带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与之相对应,人民币在全球支付和外汇储备中的占比仅分别为1.7%和1.08%,不仅与美元相差较远,甚至不足日元的一半。
提升人民币国际地位必须抓住国际大宗商品计价货币这个“牛鼻子”
在和平稳定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推动以人民币计价的期货价格成为国际大宗商品贸易定价基准,带动人民币在国际支付结算和储备中的占比增加,是确立人民币国际主要计价货币地位的有效方式。这是以市场化公平竞争方式,而不是凭借强权武力,实现国际贸易体系自然变革,符合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主旋律,最容易得到国际各方接受。此外,相比国际协商、修订国际经贸制度规则等,这一方式不需要改变现有国际贸易体系政策体制,具有执行成本低、实现渠道通畅、容易产生效果等优势,在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提升人民币国际地位方面,能起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建设以商品期货交易所为平台的大宗商品人民币定价中心是推动人民币成为国际计价货币的关键
从大宗商品国际贸易的定价模式及欧美期货交易所作为定价中心核心平台的实践看,建设人民币计价的国际大宗商品定价中心的关键,是要加快国内商品期货市场的开放发展,推动国内期货交易所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不断拓展和深化服务期货市场国内外实体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的能力,持续提升市场运行效率,提高核心竞争力,在农产品、能源、贵金属、化工等领域,为国际市场提供以人民币计价的公开透明、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大宗商品期货价格(即“中国价格”),并推动这些“中国价格”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普遍认可和广泛使用。
我们已具备建设以人民币计价的国际大宗商品定价中心的有利条件
一是我国现货市场的规模和国际影响力大,加快期货市场开放发展具备有利的现实条件。多年来,我国一直是全球最大的大宗商品进口国和消费国。2016年,我国铁矿石进口量达到10.24亿吨,相当于全球铁矿石出口总量的68%;原油进口量达到3.81亿吨,较全球第二大原油进口国——美国的同期进口量高出近一倍;大豆进口量超过9000万吨,占世界大豆贸易总量的七成。我国的经济增速、工业产量、贸易规模等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有重要影响。建设以人民币计价的国际大宗商品定价中心具有坚实的市场基础。
二是我国期货交易所已经具有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经过二十多年稳步快速健康发展,我国商品期货交易所逐渐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发展理念和制度机制安排。我们已经构建起中国证监会及派出机构、期货市场监控中心、交易所和行业协会“五位一体”的立体式监管框架体系,实施全市场“穿透式”监管,通过及时调整合约涨跌停幅度、交易保证金水平、手续费高低、持仓限制等风险防控措施,有针对性地抑制过度交易。国内商品期货市场成功抵御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2015年国内股市波动等冲击,证明国内商品期货市场现行的监管方式和措施能有效防范重大风险、维护期货市场平稳运行。在这些理念和制度措施的支撑下,我国商品期货交易所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备的市场业务体系,市场结构日趋完善,服务实体经济和国家战略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成为推动全球衍生品行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2006年以来,我国商品期货交易所成交量年均增幅达35%,大幅领先同期全球期货期权成交量年均11.3%的增长率。2017年,我国商品期货市场成交量30.53亿手,占全球商品期货和期权总成交量51%,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
三是国际大宗商品定价中心建设具备良好的国际合作环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明确“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这为改变国际贸易体系美元“一家独大”现状,构建充分反映全球多极化发展格局、更稳定、公平合理的国际贸易新秩序,加快以人民币计价的国际大宗商品定价中心建设营造了良好的国际合作环境。
今后努力方向
在加快国内期货交易所对外开放、建设以人民币计价的国际大宗商品定价中心、推动提高人民币国际地位的过程中,我们还要清醒的认识到,我国期货市场总体上还是相对单一、封闭的市场。目前,我们还是以商品期货为主,商品期权刚刚起步,还没有互换等工具;还只有场内市场,场外市场尚处萌芽阶段;期货市场业务仍仅限境内,市场的开放尚处于“热身”准备阶段,境外投资者还无法直接参与交易;即使在发展时间相对较长、规模已经较大的商品期货领域,还有一些期货品种没有上市,市场深度还不够、功能发挥还不充分。建设以人民币计价的国际大宗商品定价中心,要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正确认识建设以人民币计价的大宗商品国际定价中心的意义
加快期货市场开放发展步伐,建设以人民币计价的大宗商品国际定价中心不是与全球现有的大宗商品定价中心争夺定价权,而是积极履行新时代赋予我国期货交易所的历史责任。作为全球商品生产、加工、贸易和消费大国的期货交易所,我国期货交易所有责任、有义务加快建设以人民币计价的大宗商品国际定价中心,积极为全球提供以人民币计价、公开透明、具有国际公信力的大宗商品期货价格,以此作为服务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建立国际贸易新秩序的重要方式。
加快推进期货市场对外开放
相对于国内实体经济日益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金融市场、资本市场的总体开放形势,期货市场对外开放明显滞后,是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短板和弱项。为了建设以人民币计价的大宗商品国际定价中心,必须加快推进期货市场对外开放,要把期货市场对外开放纳入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大局中统筹考虑,配合人民币国际化、“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实施,按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以我为主、风险可控”的原则,以“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同步推进市场开放,一方面以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原油、铁矿石、大豆等期货品种为试点,引入境外投资者参与国内期货交易,带动境外投资者尽快熟悉适应国内期货市场业务模式和规则制度,让更多的海外投资者参与到“中国价格”的形成中来;另一方面尝试通过业务合作、海外设置交割库与市场服务布局、互联互通等多种方式,有序推进国内期货交易所走向国际市场,不断积累经验,提高国际服务能力和综合国际竞争力。
以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为底线,通过不断提高市场运行效率,确立国际大宗商品定价中心地位
要不断加强期货交易所一线监管能力,充分发挥“五位一体”协同监管和穿透式监管的制度机制优势,加大科技监管创新应用,持续完善风控措施,有效应对对外开放对监管提出的挑战,全面做好市场开放的风险防范,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要不断提高市场运行效率,主动适应国际、国内实体经济和国际贸易的发展需要,持续优化完善规则制度合约设计;努力降低交易成本,提升运行质量;强化市场运行与监管的透明度,增强市场公信力,切实维护“三公”原则。要不断增强期货交易所的国际竞争力,转变长期以来主要面向国内市场的服务理念和方式,加强与国外交易所、行业和机构的业务交流合作,探索创新拓展国际市场、服务国内外行业产业机构的方式手段,增强市场的全球吸引力,逐步提升大宗商品“中国价格”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
(责任编辑 赵雪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