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行广州分行行长王景武: 移动支付安全性将不断提高
数字化的深入推进将对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产生深远影响,所有的传统产业都将拥有互联网的基因,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边界终将消失。但支付的“支付为民”属性永远不变。
数字化的深入推进将对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产生深远影响,所有的传统产业都将拥有互联网的基因,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边界终将消失。但支付的“支付为民”属性永远不变。
互联网金融风险防控和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在于拥有一支较高素养的专业人才队伍,当前我国专业人才与行业要求存在很大差距,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发展。建议对互联网金融行业设定适当的人员准入门槛,既能够有效防控金融风险,也有助于互联网金融市场长期健康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行长王景武
南都讯移动支付由于其便利和普及,被不少媒体称为中国的“新四大发明”之一。与此同时,移动支付的安全性也引发热议。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行长王景武带来了关于支付监管、防控金融风险、推动数字金融发展等方面的建议。他向南都记者介绍了当前支付领域面临的主要风险和人民银行的应对举措,并针对两会上关于取消账户实名制的建议给出看法。
国内支付行业四类风险不容忽视
南都:您今年上会带来的建议是关于加强支付领域金融风险防控的,就您看来,目前我国支付领域都面临着哪些金融风险问题?
王景武: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金融业快速发展,金融体系建设、金融改革、金融监管、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能力等都有进展。但就支付市场而言,信息技术与支付领域的融合创新给支付服务带来巨大变化,国内支付行业风险因素不容忽视。主要风险有四大类型:
一是传统的信用卡套现、盗卡、伪造卡,刷卡时被不法分子侧录了磁条信息进而被盗刷等线下欺诈行为依然存在。
二是通过木马、盗号、虚拟交易、钓鱼网站开展的互联网支付欺诈,如不小心点击了带有木马的网址链接,导致网银账号密码被破译继而被盗转。
三是新型电信诈骗变造各类诈骗场景,利用群众防范意识不强,诱导受害者相信并汇款,导致损失惨重。
四是无证从事支付结算业务现象不断出现,支付市场公平竞争难以保障,支付行业秩序遭到破坏,并被地下钱庄、电信诈骗、非法集资等犯罪行为所利用,潜在风险不容忽视。
建议对互联网金融行业设准入门槛
南都:在国家大数据发展的战略背景下,该怎么平衡好互联网金融产业发展与规范之间的关系?
王景武:从2014年到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已经连续5年提到互联网金融,措辞由“健康发展”到“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可以看出国家对互联网金融行业风险治理的重视。在规范中发展,在发展中规范,将是今后监管部门指导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主要方向。
在支付领域,中国人民银行认真梳理电信网络诈骗中暴露出的支付环节问题,从强化账户实名制、加强转账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延迟ATM转账到账时间等20项具体措施。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还联合公安部门成立省、市、县三级联合整治支付结算重大违法犯罪办公室,与公安、工商、银监、网信等部门搭建跨部门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
互联网金融风险防控和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在于拥有一支较高素养的专业人才队伍,当前我国专业人才与行业要求存在很大差距,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发展。建议对互联网金融行业设定适当的人员准入门槛,既能够有效防控金融风险,也有助于互联网金融市场长期健康发展。
账户实名制作用重大
完善立法保护个人信息
南都:您在建议中提及,防范风险,需要加强实名制体制建设,但也有代表委员认为,实名制会对用户的个人信息保护带来问题,建议取消实名制,对于这两种不同的观点,您怎么看?
王景武:有代表建议取消实名制,我认为应该从两方面来看:一方面,账户实名制在保护社会公众资金安全、有效遏制和打击违法犯罪、建立健全惩治及预防覆盖体系、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实名制保证了个人账户真实性,金融机构能够有效进行识别,减少了因匿名或假名造成的经济纠纷,增加了往来透明度和账户安全性。实名制也是预防洗钱和恐怖融资活动的必要条件,和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活动的重要手段。
另一方面,目前账户实名制在执行过程中确实仍存在一些不足。尽管金融监管部门制定了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保存方面的相关规定,但近年来出现的个人信息泄露等情况的发生,也提示应进一步完善个人身份信息保护领域的立法,使个人身份信息得到切实保护。
技术保障移动支付安全
南都:与传统支付方式相比,目前兴起的移动支付有什么区别?移动支付的特点是否会带来更多的安全隐患?
王景武:移动支付是用户使用平板电脑、手机和移动POS机等移动通讯终端进行支付或转账的金融服务方式。对普通消费者而言,移动支付使用起来更便捷、更随心,成本也相对更低廉,一部手机即可完成各种支付场景。
移动支付自身的高效便捷性迎合了现代社会追求方便快捷的需求,填补了传统支付留下的效率空白。与传统支付手段相比,移动支付缩短约10%-40%的交易时间。对商家而言不仅缩短交易时间、增加交易额,更重要的是加快了资本循环与周转,提高商家经济效益与效率。
近年来移动支付业务快速发展,部分市场机构在业务开展中也存在扰乱公平竞争秩序、支付风险防范不到位等问题。2017年底,人民银行发布《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并配套印发技术规范,也出台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规范支付创新业务的通知》,明确包括移动支付等在内的创新业务监管要求。随着近年来支付标记化(Tokenization)等技术在移动支付中的广泛应用,未来移动支付的安全性将不断提高。
推动移动支付消费者保护法规建设
南都:有报道称,网购电商未来二三十年将取代实体商铺成为消费主体方式,届时,移动支付可能会逐步超越传统支付,您对此怎么看?应该提前做好哪些准备来应对这一变化?
王景武:数字化的深入推进将对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产生深远影响,所有的传统产业都将拥有互联网的基因,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边界终将消失。但支付的“支付为民”属性永远不变。
移动支付作为从传统支付演变出来的新兴支付方式,两者其实存在着一种共生、互补关系。目前,银行、支付机构和中国银联正在全国范围内合力推进移动支付建设,近3年来处理移动支付业务2762亿笔,309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140%和114.7%,增速相当惊人。
未来应对支付领域变化,我认为应该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推动网络及移动支付消费者保护法规建设和相应制度的规范与完善;二是加强行业自律,打造安全的支付环境;三是加强宣传培训,提高消费者防范风险意识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