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货币政策有趋同迹象
3月16日,英国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官网发文称,英国赫瑞·瓦特大学教授戴维·科巴姆(David Cobham)利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提交的定期报告,构建了32种货币政策框架,并从目标变量和发展阶段两个角度对其加以分类。随后,从这两个角度对26个发达国家、欧元区以及33个新兴经济体在后布雷顿森林体系期间(1974—2014年)的货币政策进行了对比分析。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丁一民
3月16日,英国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官网发文称,英国赫瑞·瓦特大学教授戴维·科巴姆(David Cobham)利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提交的定期报告,构建了32种货币政策框架,并从目标变量和发展阶段两个角度对其加以分类。随后,从这两个角度对26个发达国家、欧元区以及33个新兴经济体在后布雷顿森林体系期间(1974—2014年)的货币政策进行了对比分析。
研究发现,从目标变量的角度看,货币政策从汇率目标和宽松的结构性审慎变为通胀目标,这个趋势发达国家比发展中国家表现更强烈、出现得更早。发展中国家的货币政策在早期有很多属于直接控制、非结构性审慎、固定汇率,而且现在有很多国家仍采用目标汇率。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发达经济体的货币政策在早期也存在货币目标,但总体而言,货币目标的重要性低于预期。主要原因是很多货币目标被忽略了,很多时候有些国家因此被分类为宽松的结构性审慎。科巴姆将之分为四个阶段:基本阶段,如实施直接控制或固定汇率;中间阶段一,如实施增量固定汇率、纯粹货币局、非结构性审慎;中间阶段二,主要是实施各种宽松目标和宽松的结构性审慎;完成阶段,如实施完全通胀目标、完善的结构性审慎。
科巴姆发现,从发展阶段角度看,主要趋势是朝着完成阶段发展,而发达经济体同样表现得更强烈、更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