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大财政金融学院罗煜:金融科技助力普惠金融发展
2017 年,“金融科技”一词被“正名”,一度成为行业中人们津津乐道的热门词汇。而实际上,金融与科技的结合并非最近才发生的事情。但是为什么近年来,人们才对该概念讨论得热火朝天?背后也许蕴藏了现时代的一些重要特征。
2017 年,“金融科技”一词被“正名”,一度成为行业中人们津津乐道的热门词汇。而实际上,金融与科技的结合并非最近才发生的事情。但是为什么近年来,人们才对该概念讨论得热火朝天?背后也许蕴藏了现时代的一些重要特征。
日前,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教授罗煜接受了《中国房地产金融》的采访,分享了他对国内金融科技发展之路的观察与看法。
“过去,科技在金融中的应用可能局限于金融服务后台的一些软件硬件的设计,还有一些是运用于较为高端的、老百姓很难理解的金融产品的技术创新,如量化投资等。”罗煜表示,随着技术在金融中的普及与运用,已经拓展到人们日常依赖的支付、信贷、保险甚至是证券融资等多个领域。
“所以今天的金融科技已经不再是一个只有高深金融人士才懂得的概念,而是一个普通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能感受到并正在使用的东西,其影响是非常大的。”罗煜说。
银行地位动摇
金融依靠科技的手段,从“旧时王谢堂前燕”到“飞入寻常百姓家”,对传统金融业的挑战是什么?
罗煜认为,从金融机构的角度出发,传统的业务可能会被改变,传统银行的市场地位也可能被动摇。
“比如我们统计过国内网上的支付行为,第三方支付占比已经高于传统金融机构。一些小微型企业和居民的贷款,很多银行不愿意做,新兴企业利用大数据的优势也将这部分业务占为己有,促进了普惠金融的发展。”但罗煜也强调,目前金融科技还未达到巅峰造极的地步,传统金融机构并不完全丧失市场,双方都应在市场中及时调整,找准自己的定位。
金融科技推动普惠金融的发展固然有着积极意义,但未必没有隐患。“2008年爆发金融危机带给大家的反思是金融不可过度创新。我们现在已经看到了在第三方支付平台上存在的账户安全、个人隐私等问题。解决方案是,按照金融的监管框架去管理与监督。”如2017年对代币融资交易平台的禁止性规定出台,正是监管部门正在加强的表现。
“双轮驱动”格局正成型
不过,第三方支付只是科技进步的一个缩影,更多反映出人们对机器、技术的综合驾驭能力。智慧、智能化必定是金融机构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因此,谈及金融科技的前景,罗煜依然看好,他说:“金融的创新活动,从原来的单轮驱动转变为金融创新 + 科技创新的双轮驱动,加上了科技的 ‘ 轮子 ’,我们相信它必能走得更快,对所有业内人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至于对已经到来的 2018 年中国经济的预测,罗煜也持积极态度。“从去年已公布的银行三季报来看,银行盈利状况好转,不良率下降,这一重要的双重指标表明了中国经济朝着更好的方向前行。”
国内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也是他看好未来经济的另一重要依据。“供给侧改革让我们告别了过往高耗能高污染的投资,增强了经济的内生活力。以金融科技公司为代表的大众创新创业类公司的兴起,也是未来经济增长的潜力因子。”罗煜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