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牌系消费金融2017财报盈利爆发:增长点在场景,束缚在杠杆率
近期,多家持牌系消费金融公司关联股东上市公司发布2017年财报,披露了相关经营数据。
近期,多家持牌系消费金融公司关联股东上市公司发布2017年财报,披露了相关经营数据。
马上消费金融股东重庆百货2017年报显示,2017年,重庆百货的利润大幅上扬,主要来自马上消费金融,贡献投资收益 1.78亿元。
重庆百货2017年出资2.66亿元参与马上消费金融第二轮增资,认购其2.66亿股,认购后占马上金融增资后股本总额的30.62%。
马上金融以“金融+科技”为核心,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模式,结合消费场景,为消费者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马上金融规模和盈利能力逐年上升,2017年度,交易金额701亿(这意味着,按此增速,马上消费金融今年上半即将进入单日放款量2亿元阶段),用户数超3000万;实现收入46.68亿元,实现净利润 5.78亿元,同比增长88.6倍;总资产318亿元,是2016年76.3亿元的4.2倍。
捷信消费金融ABS发行说明书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2月末,捷信总资产878.8亿元,发放贷款和垫款742.3亿元;实现营收132.36亿元,较同比增长106%;净利润10.22亿元,同比增长9.8%;不良贷款率3.82%(2016年4.45%)。
中国联通2017年报显示,招联消费金融2017年净利润11.8亿元,归属股东中国联通的净利润5.9亿元。截至2017年底,累计授信用户1662万户,贷款余额468亿元。
消费金融在2017年全面爆发,除了持牌系,还有商业银行(招行银行卡)、互联网电商平台(蚂蚁金服、京东金融、唯品花)以及互联网金融平台(趣店、分期乐、宜人贷)等。宜人贷2017年净利润为13.72亿元,同比增长23%。趣店2017财年净利润21.64亿元,并预计2018财年净利润将超过25亿元。
消费金融的后背涉及资金供给、数据支持、征信、场景及获客渠道、商户管理等环节,其中除了技术研发内部投入以外,场景渠道、资金渠道是把控消费金融业务模式的核心环节。
除了纯线上模式(如招联消费金融),持牌系的马上消费金融、捷信消费金融具备场景获客优势。捷信采用驻店式线下贷款模式,截至2017年末在中国已覆盖312个城市,设置超过23万个POS贷款点,团队规模7.1万人。
马上消费金融则采用联合场景方共同注资的方式进行合作,包括重庆百货、浙江中国小商品城(600415,股吧)、物美。重庆百货2017年开设各类商场、门店311个,经营网点已布局重庆 36 个区县和四川、贵州、湖北等地。且具有差异化优势,如重庆百货线上客户与实体店客户的比例为16:84,30岁以下、31-50岁及51岁以上的会员客户销售占比为22:51:26。
在全面“去杠杆”的大环境下,持牌系消费金融公司仍面临杠杆压力。一般银行金融机构在10倍左右,消费金融公司的资金来源一般为自有资金、同业拆借、ABS等。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捷信自2017年3月获得银监会同意捷信以该公司的个人消费贷款作为基础资产,注册“捷赢”系列个人消费贷款资产支持证券,注册发行额不超过150亿元的批复。在此额度下,捷信于2017年4月至10月已先后发行了捷赢2017年第一至五期资产支持证券。
但仍受制于杠杆率的限制,如主要靠发行ABS进行融资的蚂蚁借呗,发行ABS规模远超监管限制;因此,蚂蚁金服2017年底起对旗下两家小贷公司增资82亿元,将其注册资本金从38亿元大幅提升至120亿元。同时,报道称,蚂蚁金服也谋划在重庆申请设立消费金融牌照。
截止2017年末,马上消费金融公司的杠杆率为11倍(总资产/净资产:318亿元/27.81亿元=11.43)。2017年增资后,马上消费金融的注册资本为22亿元。马上消费金融在今年6月成立满3周年,具备发行ABS资质。扩充多元、稳定的低成本资金渠道仍是关键。